基于企业主体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研究

2021-03-08 11:39张龙
教育与职业(上) 2021年2期
关键词:评价机制专业课程课堂教学

[摘要]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是关系我国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建立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还存在封闭式评价、依据静态要素开展评价、校企合作缺位等弊端。要突破这些障碍,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应探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评价新机制。在改革主张上,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理念,确立企业评价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构建策略上,应建立以企业评价为主的权重机制,建立企业和行业协会评价的遴选机制,建立教师和学生评价的参与机制,建立企业深度融入的运行机制,建立支撑企业评价的信息化保障机制。

[关键词]企业主体;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作者简介]张龙(1986- ),男,广西贵港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广西  南宁  530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专项课题“基于‘双高建设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制度‘废、改、立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SGJS10,项目主持人:张龙)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3-0053-04

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是关系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特别是高职教育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阶段,随着在课堂教学中广泛推广与应用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要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对技术技能人才专业能力培养提出的新挑战,需要构建与此相匹配的评价机制作为质量保障。现行的评价机制是否合适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对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研究主要是从具体专业、具体课程、实践性导向、完善教师评价和健全学生评价等角度开展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都强调企业是职业教育办学主体之一,从基于企业主体的角度探讨构建相应的新机制,应成为学术研究的一种尝试。基于此,本文从微观管理的视角,研究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现行评价机制的不足,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评价机制并探讨相应的改革主张和构建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思路与方向。

一、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主要评价机制存在的弊端

我國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中建立了多种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现行的主要评价机制有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机制、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机制和360度反馈评价机制。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出现难以吻合的现象。根据《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近五年来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仅为62%。这反映出针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应该采取相应改革措施。

(一)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在高职院校改革实践早期,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教师评教是主要的评价方式并沿用至今。这种评价方式主要围绕教师作为评价主体来构建评价机制,其特点是教师在评价中占主导地位,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质量主要依据教师的意见进行改进。虽然该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对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有积极作用,但是高职院校在推行这一评价机制时,通常照搬普通高校的经验做法,忽视与普通高校的区别,即“普通高校以培养学术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而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前者侧重于理论学习,后者强调实践应用”①。此外,在实际教学中,高职院校很多教师由于企业实践经验不足,致使专业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培养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机制倡导课堂教学质量的改进应以学生的评价意见为主。部分高职院校认为学生是高职教育市场的“消费者”,应由“消费者”来评价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这一“市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尽管学生评教目前已在高等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但对于学生评教所凸显出来的弊端和不足也是学者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卡尔·威曼分析了学生评教的局限性:首先,学生无法对从未体验过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评价,这会使得新教法的价值在评教中被低估;其次,学生无法准确评价自己学习的成效,因为学生很难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最后,由于学生对各种教学要素缺乏评鉴能力,学生评教对教师改进教学帮助有限。这些局限性在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价中会显得尤为突出。因此,这一评价机制对于要求职业性、技术性和实效性等特点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基于360度反馈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360度反馈评价机制就是围绕教师课堂教学来构建包括行政领导、专家、教师同行及本人、学生等相关者在内的全面评价机制。这一机制所做出的评价是力求多角度和全面化的,特别是主管教学的行政领导的评价参与能极大促进高职院校各项课程教学改革制度的落实和完善。但是该评价机制在高职院校推行时会出现“缺乏明确目标、过程缺乏沟通和针对性、结果可能造成失真、收集信息成本高、可能造成学校内部气氛紧张”②等问题。此外,360度反馈评价的关键点是反馈,但在实践中,大多数高职院校更重视组织评价的过程,忽视结果的反馈和效用,而且参与评价的主体权重基本一样,导致教师在改进教学质量时,需要兼顾各方意见而无法找出症结、解决问题,出现“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现象。由此,这一评价机制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中无法达到应有的预期效果。

总而言之,以上三种评价机制都是高职院校寻求高质量发展而进行的有益改革和探索,但也可以看出三种评价机制的弊端:一是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为学校自我循环的封闭式评价,没有实践“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命线”的理念;二是课堂教学评价多是根据相对静态的指标来开展,在融入市场、岗位、技术、科技等动态要素方面滞后;三是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性不强,通过评价结果促进教学改革、激发师生内生动力的效果不明显。要突破这些困境,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需要理清校企合作的思路,可以构建基于企业为主体的评价机制。

二、基于企业主体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主张

企业主体是指企业以“产品”需求者身份全程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产品制作”过程,主导职业院校按照行业企业需求培养人才。在高职院校中构建企业为主体的教学评价机制,改变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不足甚至不参与的现状。

(一)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理念

部分学者认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与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偏离。事实上,该机制并没有偏离这一理念,反而是对该理念的践行。企业作为主体来评价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能够促进教学紧跟市场趋势做出相应改革,能够使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需求快速反馈到专业课堂教学中。这些变革既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又能培养出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双高”技术技能人才。

(二)确立企业评价的主体地位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不同决定了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评价需要根据企业与市场的变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体系。企业是职业教育“产品”的需求方,最关心职业教育“产品”质量,最清楚职业教育“教什么”“如何教”“为谁教”等根本问题。

(三)行业协会是企业主体评价的必然支撑

行业协会作为对接企业的重要平台,是独立于高职院校和企业的第三方机构,能够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近年来,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政策制度,都为行业协会参与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和课程改革指明方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教学评价机制就是要重塑行业协会在其中的评价地位和对接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和企业互补互促的评价耦合效用。

三、基于企业主体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策略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并不是否定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而是要围绕企业主体地位,探索构建包括教师、学生和行业协会内生联动的评价机制。

(一)建立以企业评价为主的权重机制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课堂“教”与“学”的效果直接关系着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对“教”与“学”这两方面进行评价时,教师和学生参与评价所占的权重总和应当与企业的评价权重相等。行业协会是催化企业发挥主体效用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占的评价权重需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若评价权重较低,容易降低他们参与评价体系的意愿。行业协会应该与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权重相等。基于此,我国高职院校在分配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权重时,企业评价可以占比40%,教师、学生以及行业协会的评价均占比20%,以此构建企业为主的权重评价机制。

(二)建立企业和行业协会评价的遴选机制

高职院校应根据校企合作情况,建立合作企业数据库以及相关的行业协会数据庫,从中遴选出符合课堂教学评价要求的企业和行业协会,保证它们能够持续参与评价。在组织遴选过程中,可以优先选定企业,但需要符合至少三个方面要求:与高职院校有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与地方产业和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紧密相关;主导或参与新科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或具备相应的资质。根据选定的企业,高职院校进一步遴选参与的行业协会,同时也需符合三个方面要求:具备符合规定的认证资质;具备服务参与企业的信息功能;主导或参与相关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高职院校要与遴选出来的企业和行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从而建立起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长效合作关系。

(三)建立教师和学生评价的参与机制

以企业为主体的专业课堂教学评价脱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需要构建科学的机制保障他们有效参与其中,能让他们获得价值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成立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委员会,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该委员会负责根据不同的专业选取不同的优秀教师,与任课教师一同组建评价队伍,着重对专业课程课堂之“教”开展评价。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成立专业课程课堂学习评价委员会,由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任课教师共同组成。该委员会负责教导学生了解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同时负责组建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教师队伍,与学生一起对专业课程课堂之“学”进行评价。

(四)建立企业深度融入的运行机制

企业为主体的教学评价机制与现行的主要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同是较难实现教学评价的日常化,为此对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需要选取和聚焦于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课程内容,也就是专业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教学内容。在组织教学评价时,高职院校应选取至少三家企业围绕选定的课程内容共同进行评价。高职院校还应实行教学评价结果反馈的专业带头人负责制,由专业带头人与合作企业、教师本人共同探讨如何把评价结果有效运用到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改进上,进而通过企业融入引导教师更好地胜任课堂教学,更好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五)建立支撑企业评价的信息化保障机制

企业和行业协会因地理位置的不便给其参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一定困难。在新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我国高职院校可以引入云计算、人工智能、新一代移动通信和传感等技术来革新传统的教室,构建一批数字化智能管理的智慧教室,使之具备远程协作、实时共享和交互评价等功能,让企业和行业协会更便利地参与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马尔凯塞认为“评价不只是收集数据。为了进行评价工作,教育者必须明确他们收集信息的目的。数据收集后,教育者必须研究并使用这些结果,从而能够改善教育活动”③。为此,对于评价数据的研究与使用,高职院校还应搭载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开发课堂教学评价信息系统,使评价数据实现自动采集、存储、分析和传输,进而支撑起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的高效运行。

[注释]

①李铁林.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之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6(11):98.

②胡中锋,许世红.校本评价方法与案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4.

③Marchese,Theodore J.Third Down,Ten Years to Go[J].AAHE Bulletin,1987,40(4):5.

[参考文献]

[1]郭静.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行业、企业办学研究[J].教育研究,2014,35(3):116-121.

[2]刘旺生.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企业主体内涵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5(26):9-12.

[3]罗筱娟.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环境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4):3-5.

[4]邵腾伟.现代职业教育中的企业主体责任[J].职教论坛,2017(4):67-70.

[5]孙健,贺文瑾.行业协会参与高职院校办学的路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8(6):80-83.

[6]魏红.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3):68-72.

[7]叶鉴铭.校企共同体:企业主体学校主导——兼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J].中国高教研究,2011(3):70-72.

猜你喜欢
评价机制专业课程课堂教学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