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桑蚕干茧质量指数的探讨

2021-03-09 06:20阎思进毕海忠廖杏梅黎国勇杨成卫刘佳林高亚军丁忠健
中国纤检 2021年12期
关键词:干茧桑蚕检验

文/阎思进 毕海忠 廖杏梅 李 暄 黎国勇 杨成卫 刘佳林 杨 华 高亚军 丁忠健

桑蚕干茧质量指数(CQI)基于对桑蚕干茧收烘、流通、检验等各环节,确立架构、丰富内容、建立模型,并通过检验数据验证模型,经过与行业协会、交易市场、生产企业等多方面的研讨与测试,总结形成了桑蚕干茧质量指数(CQI)。

1 引言

指数,从广义上说,反映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都是指数。狭义的指数在于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指数作为一种对比性的统计指标具有相对数的形式。从对比性质来看,指数通常是不同时间的现象水平的对比,它表明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动情况(动态)。此外,指数还可以是不同空间(如不同国家、地区、部门、企业等)的现象水平的对比,或者是现象的实际水平与计划(规划或目标)水平的对比。产品质量指数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客观性、导向性、可行性、继承性等特点。桑蚕干茧质量指数(CQI)基于对桑蚕干茧收烘、流通、检验等各环节,确立架构、丰富内容、建立模型,并通过检验数据验证模型,经过与行业协会、交易市场、生产企业等多方面的研讨与测试,总结形成了桑蚕干茧质量指数(CQI)。

1.桑蚕干茧质量指数(CQI)的提出

茧丝绸行业在中国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是我国少数几个能主导国际市场,并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中国茧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生丝和真丝绸缎的出口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80%以上,中国茧丝绸产量和出口量已连续20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桑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大部分区域适宜植桑养蚕,发展空间很大。随着人们衣着对回归自然和对天然纤维的需求越来越大,茧丝绸行业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

2016年颁布实施的GB/T 9176—2016《桑蚕干茧》国家标准中对桑蚕干茧的质量要求在原有质量标志方法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本级”,使生产、交易各方能够比较详细、准确、全面地掌握和分析桑蚕干茧的质量状况,比笼统的茧级概念更加清晰。由于桑蚕干茧质量标志是由4项桑蚕干茧质量指标组合形成、基本级是由6项桑蚕干茧质量指标组合形成,为了更加简明、综合、准确地描述和评价桑蚕干茧质量,采用质量指数理论,借鉴相关行业的质量指数的建立方法,有必要建立桑蚕干茧质量指数,简称CQI(Cocoon Quality Index),它是桑蚕干茧重要质量指标的复合值,应用于桑蚕干茧质量评价、桑蚕干茧价格预测与形成、桑蚕干茧质量统计与分析以及桑蚕干茧相关政策的作用与影响等方面分析。

2 CQI的建立宗旨和原则

2.1 宗旨

桑蚕干茧质量指数是研究桑蚕干茧质量总体内涵变动的指数。主要通过构建由若干相关质量指标形成的指标体系,分别计算各相关指标的综合指数,然后通过加权集成的方法计算总指数。该指数可动态和静态地分析桑蚕干茧质量综合状况、全面分析桑蚕干茧总体质量中各指标因素变化对总体状况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对桑蚕干茧生产交易的运行状况、结果及发展趋势起到预警等作用。

桑蚕干茧质量指数可用于宏观决策部门科学把握市场需求的发展规律和变化特点,准确预期市场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特别是在买方市场的经济格局下,该指数能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投资提供重要依据。

2.2 原则

公正——指数发布和管理机构保持中立;

透明——公开所有有关指数的相关信息;

规范——日常管理和应对突变情况有章可循;

高效——指标的发布和管理迅速有效。

3 CQI的基本依据

3.1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和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交易规则中有关入市交易的桑蚕干茧质量要求的相关规定。

3.2 桑蚕干茧质量指标在茧丝绸行业生产交易等行为中的重要性和受关注度。

3.3 2009至2018年桑蚕干茧公证检验质量分析数据(共49920批,总计535555.45吨,涵盖春、夏、秋、早秋、中秋、晚秋等茧季,涉及广西、江苏、四川、重庆、浙江、山东等10个省份)。

4 CQI的构成指标和计算方法

4.1 CQI的构成指标

根据GB/T 9176—2016《桑蚕干茧》和GB/T 9111—2015《桑蚕干茧试验方法》标准的规定,参考茧丝绸交易市场交易规则中的相关质量要求,结合桑蚕干茧生产交易的实际需求,达到综合反映桑蚕干茧的品质、综合利用率、生产效率等相关信息的目的,拟确定桑蚕干茧质量指数(CQI)的构成项目为:毛茧出丝率、解舒丝长/解舒率、清洁/洁净(等级)、万米吊糙、上车茧率5类指标。

4.1.1 GB/T 9176—2016《桑蚕干茧》标准中规定:“桑蚕干茧质量标志由基本级、洁净等级、毛茧出丝率、解舒丝长和万米吊糙组成”,以及“根据桑蚕干茧万米吊糙、洁净、毛茧出丝率、解舒率、毛脚茧率、霉茧率和解舒丝长7项技术指标组成”。

4.1.2 茧丝绸交易市场规则

4.1.2.1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干茧品质价格补贴办法》中补贴指标顺序为:毛茧出丝率、解舒丝长、解舒率、万米吊糙、清洁/洁净、下脚茧率。具体补贴方法和标准见表1。

表1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干茧品质价格补贴办法

4.1.2.2 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干茧交货品质差价补贴》中补贴指标顺序为:毛茧出丝率、解舒率、清洁/洁净和万米吊糙,具体补贴方法和标准见表2。

表2 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干茧交货品质差价补贴 单位:元

4.2 相关指标在茧丝生产交易等行为中的重要性

4.2.1 毛茧出丝率指标:指丝重占茧重的百分比,是茧质好坏的综合指标,同时也是生产成本和收益关注度最高的指标。

4.2.2 解舒丝长/解舒率:解舒丝长是缫丝过程中茧丝每添绪1次可连续缫取的平均丝长(米)。解舒率是解舒丝长对茧丝长的百分比。解舒丝长/解舒率指标均反映缫丝时茧丝从茧层离解的难易程度,解舒好则落绪少、出丝多、质量好;解舒差则落绪多、废丝量增加、出丝率和生丝质量下降,缫丝时常因再次索绪而耗费能量,增加成本。

4.2.3 清洁/洁净:蚕因品种不同和缫丝操作不当,丝条上时常出现糙疵,称为颣节,分为大、中、小3种(见生丝疵点)。大颣和中颣主要因操作不慎产生,所以又称粗制颣,而小颣大多由蚕本身和煮茧造成。习惯上把大中颣节的检验叫清洁检验,小颣检验称洁净检验。清洁、洁净检验同时进行。清洁/洁净等级高,生丝的质量好,进而丝绸的质量也优。

4.2.4 万米吊糙:茧丝局部的疵点(大多因吐丝突然中断或缫丝过程中茧丝∞字形胶着部未离解而造成),造成缫丝过程的中断。吊糙多,会增加缫丝和织造过程中的断头,使织物表面发生毛茸,或染色不均,降低品质,并且因处理吊糙,影响产量,增加成本。

4.2.5 上车茧率:上车茧为可以缫正品生丝的茧,包括上茧和次茧,上车茧率是同批蚕茧中上车茧所占的比重。上车茧率反映蚕茧缫丝利用率,上车茧率高,毛茧出丝率就高,蚕茧的使用价值就高,同时,生产效率就高,生产成本降低。

4.3 计算方法

4.3.1 指数计算

桑蚕干茧质量指数(CQI)=毛茧出丝率指标指数(PM)×a%+解舒丝长/解舒率指标指数(LR/R)×b%+清洁/洁净指标指数(Dj)×c%+万米吊糙指标指数(N)×d%+上车茧率指标指数(P01)×e%。

其中PM、LR/R、Dj、N、P01表示桑蚕干茧质量指数组成指标的指数值,每项指标指数的上限值为100,下限值为0。

a、b、c、d、e分别表示毛茧出丝率、解舒丝长/解舒率、清洁/洁净、万米吊糙和上车茧率指标指数在桑蚕干茧质量指数中所占的权重。各项指标指数的权重依次为25%、25%、20%、15%、15%。(权重可根据生产交易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4.3.2 权重计算

桑蚕干茧质量指数指标的权重确定方法采用标准偏差法、专家评分(行业指标关注度)法、价格形成法等计算方法。

4.3.2.1 标准偏差法:指标的标准差越大,表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多,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其权重也越大。相反,某个指标的标准差越小,表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小,提供的信息量越少,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小,其权重也应越小。2009至2018年桑蚕干茧公证检验的毛茧出丝率、解舒丝长/解舒率、清洁/洁净、万米吊糙、上车茧率等5项指标标准偏差分别为9.257、8.971、6.582、2.143、8.043。

4.3.2.2 专家评分法:主要根据行业和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打分来决定权重,重要性越高,权数越大。(优点是集中了众多企业和专家的意见,缺点是通过打分直接给出各指标权重而难以保持权重的合理性),桑蚕干茧生产企业和茧丝交易市场对5项构成指标的关注度打分情况分别为100分、90分、80分、70分、60分。

4.3.2.3 价格形成法:主要依据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和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交易规则以及干茧品质价格升贴水的补贴办法。

4.3.2.4 综合以上3种权重确定方法,桑蚕干茧质量指数指标权重的确定见表3。

表3 桑蚕干茧质量指数(CQI)指标权重的确定

5 各指标指数的说明

5.1 桑蚕干茧质量指数(CQI)的各指标指数拟采用经桑蚕干茧公证检验的相关指标成绩,单批单项指标为实际检验值对应指标指数值,平均指标指数采用(重量)加权平均后平均检验值对应指标指数值,从而保证单批和平均指标指数值的高度统一。每项指标指数的上限值为100,下限值为0。

5.2 各项目指标成绩具体内容

各指标指数计算中只采用实际检测值数值,不考虑各指标的计量单位。

5.2.1 毛茧出丝率指标指数

5.2.1.1 依据

① 根据GB/T 9176—2016《桑蚕干茧》标准,毛茧出丝率指标根据试验结果采用写实方法表示,小数有效位数为2位,即实际表示值的最小代表单位为0.01%。

②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和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交易规则规定,“桑蚕干茧交收的质量要求毛茧出丝率指标分别为不低于25.00%和不低于30.00%”。

③交易市场毛茧出丝率指标的升贴水或补贴办法规定,“毛茧出丝率为33.00%时,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桑蚕干茧毛茧出丝率升贴水为0.00”,“毛茧出丝率为30.00%时,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桑蚕干茧毛茧出丝率价格补贴为0.00”。

④ 2009至2018年桑蚕干茧公证检验毛茧出丝率指标全国平均值为32.60%,最大值为47.28%,最小值为11.78%。高于全国平均值的批次共26245批,282613.71吨,占52.77%;低于全国平均值的批次共23675批,252941.74吨,占47.23%。毛茧出丝率高于30.00%的共36687批,392054.72吨,占全部检验量的73.21%;低于30.00%的批次共13233批,143500.73吨,占全部检验量的26.79%。

5.2.1.2 计算方法

毛茧出丝率指标指数(PM)=实际检验值×2(保留两位小数)。

2009至2018年桑蚕干茧公证检验毛茧出丝率指标的实际检验值,其范围在11.78%至47.28%之间,考虑到桑蚕干茧质量提升后,毛茧出丝率指标值提升因素,毛茧出丝率最大值设定为50%,因此,拟采取实际检测值的2倍值作为指标指数值。

例:毛茧出丝率实际检测值为30.00%,计算:毛茧出丝率指标指数(PM)=30.00×2=60.00。

5.2.2 解舒丝长/解舒率指标指数

5.2.2.1 依据

A: 解舒丝长指标

① 根据GB/T 9176—2016《桑蚕干茧》标准,解舒丝长指标采用分型方法表示,即TD(特短,小于300米)、ZC(中长)和TC(特长,大于等于1000米),型号为ZC时,采用解舒丝长指标试验结果的百位数和十位数的数值写实表示,实际表示值的最小代表单位为10米。

②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交易规则规定,“桑蚕干茧交收的质量要求解舒丝长不低于420.0米,价格补贴办法规定,解舒丝长为600.0为中心值,价格补贴为0.00”。

③ 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对解舒丝长指标无最低质量要求(主要原因为广西地区的蚕茧丝长较短,根据2009至2018年桑蚕干茧公证检验数据分析,广西地区解舒丝长指标的平均值为488.9米)。

④ 2009至2018年桑蚕干茧公证检验解舒丝长指标平均值为585.52米,最大值为1082.53米,最小值为130.9米。高于全国平均值的批次共25814批,281258.94吨,占全部检验量的52.52%;低于全国平均值的批次共24106批,254296.51吨,占全部检验量的47.48%。解舒丝长指标主要集中在400.0米至800.0米之间,此区间检验量为439416.88吨,占全部检验量的82.05%。

B: 解舒率指标

① GB/T 9176—2016《桑蚕干茧》标准中,未对解舒率指标作具体规定,GB/T 9111—2015《桑蚕干茧试验方法》标准中,解舒率指标作为试验过程指标,其试验结果反映在解舒丝长指标中。

②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和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规定,桑蚕干茧交收的质量要求中解舒率指标分别不低于47.00%和50.00%。

③ 2009至2018年桑蚕干茧公证检验解舒率指标全国平均值为61.58%,最大值为90.01%,最小值为20.83%,高于平均值的批次共25974批,297476.11吨,占全部检验量的55.55%;低于平均值的批次共23946批,238079.34吨,占总检验量的44.45 %。解舒丝长不小于500.0米且解舒率不小于50.00%的批次共374068.63吨,占全部检验量的69.85%。

5.2.2.2 计算方法

解舒丝长/解舒率指标指数(LR/R)=(解舒丝长指标实际检验值/10+解舒率指标实际检验值)/2(保留两位小数)。

2009至2018年桑蚕干茧公证检验解舒丝长和解舒率指标的实际检验值,解舒丝长指标范围在130.9米至1082.53米之间,实际生产中,解舒丝长大于850米后,自动缫的生产能力已充分发挥,因此,拟采取实际检测值的十分之一作为指标指数值,大于等于1000米时,指标指数计为100。解舒率指标范围在20.83%至90.01%(解舒率最大值不超过100%),因此,拟采取实际检测值作为指标指数值。解舒丝长/解舒率指标指数总和计算为其两项指标的平均值(多批综合计算时为两项指标的重量加权平均值)。

例:解舒丝长实际检测值为500.0米,解舒率实际检测值为50.00%,计算:解舒丝长/解舒率指标指数(LR/R )=(解舒丝长指标实际检验值/10+解舒率指标实际检验值)/2 =(500.0/10+50.00)/2=50.00。

5.2.3 清洁/洁净(等级)指标指数

5.2.3.1 依据

① 根据GB/T 1797—2008《生丝》标准,清洁和洁净项目为生丝的主要检验项目,每项指标的最高均为100分,最低为0分。

②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和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交易规则规定,“桑蚕干茧交收的质量要求均为等级(清洁、洁净)不低于3A级(清洁指标大于等于95.0分,小于96.5分;洁净指标大于等于90.00分,小于92.00分)”。

③ 2009至2018年经桑蚕干茧公证检验的桑蚕干茧平均等级(清洁、洁净)为4A31,清洁平均成绩为99.0分,洁净平均成绩为93.43分,清洁指标最高值为99.9分、最低值为92.1分,洁净指标最高值为98.30分、最低值为80.85分。高于全国平均值的批次共27955批,检验量为303509.69吨,占56.67%;低于全国平均值的批次共21965批,占43.33%。清洁、洁净指标主要集中在3A至5A之间,此区间检验量为518482.22吨,占检验量的比例大于96.80%。其中3A级检验量为40501.95吨,比例为7.56%;4A级检验量297019.24吨,比例为55.46%;5A级检验量180891.94吨,比例为33.78%。

5.2.3.2 计算方法

清洁/洁净指标指数(Dj )=(清洁指标实际检验值+洁净指标实际检验值)/2(保留两位小数)。

2009至2018年桑蚕干茧公证检验清洁和洁净指标的实际检验值,清洁指标范围在92.1分(A级)至99.9分(6A级)之间,因此,拟采取实际检测值作为指标指数值。洁净指标范围在80.85分(级外)至98.30分(6A级),因此,拟采取实际检测值作为指标指数值。清洁/洁净指标指数总和计算为其两项指标的平均值(多批综合计算时为两项指标的重量加权平均值)。

例:清洁实际检测值为95.0分,洁净实际检测值为90.00分,计算:清洁/洁净指标指数(Dj )=(清洁指标实际检验值+洁净指标实际检验值)/2 =(95.0+90.00)/2=92.50。

5.2.4 万米吊糙指标指数

5.2.4.1 依据

① 根据GB/T 9176—2016《桑蚕干茧》标准,万米吊糙采用分型方法表示,共分为5种型号,实际检测最小单位为0.1次。

②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和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交易规则规定,“桑蚕干茧交收的质量要求万米吊糙指标分别为不大于7.0次和6.0次”。

③ 2009至2018年桑蚕干茧公证检验万米吊糙全国平均值为4.4次,最优值为0.5次,最差值为25.2次。高于全国平均值的批次共21479批,218968.00吨,占全部检验量的40.89%;低于全国平均值的批次共28441批,316587.45吨,占全部检验量的59.11%。万米吊糙指标主要集中在2次至7次之间,此区间检验量为502044.1吨,占全部检验量的93.74%。万米吊糙指标等于和优于标准Ⅲ型的共471894.43吨,占全部检验量的88.11%;低于标准Ⅲ型共63661.02吨,占全部检验量的11.89%。

5.2.4.2 计算方法

万米吊糙指标指数(N )=100-万米吊糙指标实际检验值×10(整数)。

2009至2018年桑蚕干茧公证检验全国万米吊糙指标的实际检验值,范围在0.5次至25.2次之间,万米吊糙为10次以上时,严重影响自动缫丝机生产效率。因此,拟采取实际检测值的10倍作为指标指数值,万米吊糙大于等于10次时,指标指数计为0(多批综合计算时为两项指标的重量加权平均值)。

例:万米吊糙实际检测值为5.1次,计算:万米吊糙指标指数(N )=100-万米吊糙指标实际检验值×10 =100-5.1×10=49。

5.2.5 上车茧率指标指数

5.2.5.1 依据

① GB/T 9176—2016《桑蚕干茧》标准中,未对上车茧率指标作具体规定,GB/T 9111—2015《桑蚕干茧试验方法》标准中,上车茧率指标作为试验过程指标,实际检测最小单位为0.01%。

②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和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交易规则中均未对上车茧率指标作出规定。

③ 2009至2018年桑蚕干茧公证检验平均上车茧率为84.31%,最大值为97.78%,最小值为35.74%,高于全国平均值的省份有山东、广西、云南和江苏等,低于全国平均值的省份有重庆、浙江、广东和四川等。高于全国平均值的批次共29201批,304007.88吨,占全部检验量的56.76%;低于全国平均值的批次共20719批,231547.57吨,占全部检验量的43.24%。上车茧率指标主要集中在70%至95%之间,此区间检验量为488724.29吨,占全部检验量的91.26%。

5.2.5.2 计算方法

上车茧率指标指数(P01)=实际检验值(保留两位小数)。

2009至2018年桑蚕干茧公证检验通过分析10年来全国毛茧出丝率指标的实际检验值,其范围在35.74%至97.78%之间,因此,拟采取实际检测值作为指标指数值。

例:上车茧率实际检测值为90.00%,计算:上车茧率指标指数(P01)=实际检验值=90.00

综合以上示例:毛茧出丝率实际检测值为30.00%,解舒丝长实际检测值为500.0米,解舒率实际检测值为50.00%,清洁实际检测值为95.0分,洁净实际检测值为90.00分,万米吊糙实际检测值为5.1次,上车茧率实际检测值为90.00%。

则该批桑蚕干茧质量指数为:60×25%+50×25%+92.50×20%+49×15%+90×15%=66.85。

6 CQI的实际效果

依据桑蚕干茧质量指数(CQI)的计算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桑蚕干茧公证检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2018至2019年每月全国桑蚕干茧质量指数,并与商务部“干茧价格指数”、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桑蚕干茧交易价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2018—2019年指数分析对比图

通过对比分析可知,桑蚕干茧质量指数与商务部“干茧价格指数”趋势基本一致,但与交易市场干茧实际交易价格趋势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干茧质量提升时,交易价格反而下降,说明目前桑蚕干茧质量反应滞后,交易价格与质量不匹配,并不能体现“按质论价”的市场规则。

结语:目前国内针对桑蚕干茧市场交易的统计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商务部依据国内干茧市场交易实际情况,每月定期公布“中国茧丝价格指数”及“干茧价格指数”,并对指数进行环比、同比分析,用于指导干茧市场交易;二是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针对干茧在交易市场交易的实际情况,每日定期公布“干茧指数”,该指数以交易市场首次开市干茧交易价格为基准,一直更新沿用至今。商务部、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的价格指数,均仅针对干茧交易价格,主要受干茧原料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并未参考干茧本身质量情况。将桑蚕干茧质量指数与上述价格指数相结合,利用桑蚕干茧质量指数指导市场交易,有利于维护“按质论价”的市场交易规则,促进桑蚕干茧市场交易良性发展。目前针对国内各区域桑蚕干茧质量状况,主要通过各单项指标以及干茧质量标志对比分析而得。通过桑蚕干茧质量指数,可以客观准确地评定国内各地干茧质量波动情况,同时分析趋势和具体指标变化情况,及时提出相关预警信息和措施建议,提升质量监测的效果和效率,有效促进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干茧桑蚕检验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夏秋用双限性桑蚕品种“蜀芳×川白”的育成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2014-2018年四川省桑蚕干茧质量状况通报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桑蚕 广西“天虫”占全国半壁江山
四川省桑蚕干茧和生丝质量位居全国前茅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