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质疑习惯培养策略漫谈

2021-03-09 13:32郑晨怡
黑河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数学学科数学思维

郑晨怡

[摘 要]小学生数学质疑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并给予必要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在质疑问难过程中形成学科认知。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限,对一些数学概念、定义、等量关系存在一些疑惑,自然形成了质疑源,教师要注意启动学生的质疑思维,让学生主动展开学习,这对有效提升学生学科认知能力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学学科;质疑习惯;数学思维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质疑习惯的培养很重要,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布设和启动,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质疑学习操作,以提升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在反复质疑释疑思考过程中形成学科认知能力。教师利用多種方法,创设质疑问难气氛,优化质疑问难引导,设计质疑问难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提升的机会,以成功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形成新的学习动力。

一、营造质疑问难氛围

教师在辅助教学引导时,为学生提供数学实验、数学观察、数学思考机会,可以成功调动学生质疑思维,让学生在质疑实践中抓住学习契机。

1.设计质疑任务

数学课堂启动后,教师要为学生准备适宜的学习内容,利用课例展开教学引导,或者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自然进入数学学习中。在教学中,唯有正确打开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进入数学思维环节,与数学丰富元素展开互动性探究,才能形成有价值的数学认知。因此,教师要侧重对学生进行质疑思维的培养,给学生布设一些质疑性学习任务,让学生顺利进入到质疑学习环节,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科内涵。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时,教师先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和进位,然后给学生设计质疑学习任务:自行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用问题形式写下来,准备展开集体讨论学习。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内容,将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然后形成问题。教师筛选学生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其中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然后师生互动研究比较难的问题。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些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教师先给出概念解读,然后让学生进行质疑性阅读,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含金量有多高,教师都需要认真对待,并给出积极鼓励,保护学生质疑学习的主动性。

2.创设问难情境

数学学科教学有自身规律需要遵循,教师在质疑环节设计时,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启迪和帮助,利用多种方式,为学生准备数学观察、实物测量、数学实验、案例分析等内容,为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学生在数学场景中,要借助数学概念定义展开思考,遇到问题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样才能形成崭新的学习契机。

在《测量活动》中,对小数日常生活运用提出实践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实际测量时,为学生提供质疑学习情境:这里有软尺和台秤,选择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际测量,要将测量结果准确记录下来。学生听说有实践活动,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纷纷行动起来。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一个小组配备软尺和台秤。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观察,并及时给予提示,学生进行思考,很快就有问题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二、优化质疑问难引导

教师对学生质疑问难提供恰当的引导,可以让学生顺利进入质疑环节,形成更为丰富的质疑问题,为进一步展开学科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1.梳理思维思路

质疑问难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教师在具体操作时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示,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思考和分析,理顺学生的学习思路,对质疑问题展开针对性解析,找到问题的成因,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豁然开朗的感觉,学生在问题思考之中释疑了,自然能够建立崭新的学科认知。

在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列出一组小数,让学生自行展开比较,并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排列,学生开始了实际操作,都能够顺利完成。教师为学生设定质疑问题: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小数大小比较的呢?学生开始讨论,然后给出解释: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要看小数部分,先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的数就大,以此类推。教师对学生推理性介绍给出积极评价,并要求学生给同桌设计一组小数,让其比较大小,学生自然进入操作环节。

2.变换问答主体

教师利用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中建立学习认知,这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其实,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设计一些思考问题,并由教师来解读这些问题,自然能够形成不一样的课堂秩序。

在学习《图形的分类》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组图形,要求学生分类,学生开始观察这些图形,并结合教材内容阅读进行具体判断。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为学生设定了质疑操作任务:在观察阅读时,你会有更多新发现,能不能为老师设计几个思考问题呢?如果能够难住老师,这样的问题设计就是最有价值的。学生听说要为老师设计思考问题,自然有更高的参与热情。经过一番深入思考,学生给出的质疑问题具有更高难度。教师认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师生互动呈现和谐性。

三、设计质疑问难活动

为学生设计质疑问难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打开数学思维,形成崭新学习成长点,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1.启动争辩机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布设一些争辩讨论任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思考机会。学生对相同的数学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教师要抓住学生意见分歧的契机,为学生投放一些课堂辩论的任务,对学生学习思维形成重要冲击。学生个性见解是重要教学生成资源,教师利用这些资源展开教学,可以形成丰富的教学成长点。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分类》时,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了一定认识,教师为学生设计讨论话题:教材上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属于平行四边形的特殊形式,如果让你来分辨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中哪一种图形更特殊呢?学生开始了热议。有学生认为,长方形是比较突出的,不仅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而且生活中的用途最为广泛,到处都可以见到长方形。有学生则不以为然,正方形有长方形的所有特点,而且四边都相等,至少比长方形多一个特点。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对学生的个性见解给予较高评价。一个非常简单的比较话题,将学生引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争辩结果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争辩过程中明白了学习内容,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教师为学生设定争辩话题,能成功启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丰富的学习契机。

2.投放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是学科教学常用教法,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教师要对数学实验进行科学筛选,为学生参与数学实验创造良好条件,让学生自然进入到数学实验环节,以便形成崭新的数学学习认知。数学实验具有合作性和互动性特征,教师要在数学实验操作中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操作,并在不断解决数学实验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顺利建立学科能力。数学实验对操作条件要求不是很高,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生活认知,或者是替代材料投入到实验操作中,让数学实验成为学生学科能力成长的重要支撑。

学生对数学实验内容有更强烈认知,特别是有趣的数学实验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其助学效果会更为突出。例如,教学《图案欣赏》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动画视频,对多种图案拼接进行直观展示,学生在观看视频后,都发出由衷的赞叹。为给学生带来更深刻的学习体验,教师拿出一些小卡片:这些小卡片有不同形状,尝试做拼接操作,看谁能够拼接出更有特色的图案。学生明确任务后,开始观察和思考,在互动讨论之后设计具体的拼接方案。一个拼接设计,将学生带入实验操作环节,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

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关注点。教师要对教情和学情有综合把握,为学生做出更多教学设计,以提升教学的适合性。利用多种辅助手段,为学生投放数学操作活动,鼓励学生展开质疑问难学习,梳理学生数学思维进程,变换问答主体,都可以形成数学学科教学成长契机,教师要做好科学调整,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质疑问难操作过程中形成学科认知。

参考文献:

[1]陈颖.数学课堂中理性质疑习惯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5).

[2]黄庄霞.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学质疑意识培养[J].名师在线,2018,(03).

[3]郑美珊.质疑让数学课堂更出彩——浅谈数学教学小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9,(05).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数学学科数学思维
生命教育理念下数学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探讨
留住历史,留住记忆
浅谈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