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怎么应用自主学习模式

2021-03-11 00:59王强
清风 2021年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探究

文_王强

自主学习模式为初中生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了从“我想学”到“我会学”模式的进阶,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从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价值出发,探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自主学习模式的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自主学习模式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果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独立探索课程内容中潜藏的知识。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有的教师反复强调知识点却没能换来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和“学”变成了一件很费劲的事情。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下,课堂教学的核心变成了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真正思考,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将学生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自主学习模式,正是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的体现。只有让学生参与其中,主动探索,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自主学习模式,也是传统教学中“先教后学”方式的转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奠基。

第二,有利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的提升。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同样也是师生互动、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的纽带,课堂效果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程度上。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中,部分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课中有序开展教学,这种教学虽然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帮助很大,但是相对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有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限制,缺乏正确的引导,课堂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分离,使得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课堂教学效率有所影响。因此,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最终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教学课堂。

第三,有利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穿针引线和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要想切实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正确引导作用,离不开对课堂教学的把控和对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更是教学模式的解放。通过自主学习模式,教师能让每一个学生感知道德与法治课中特定的内容魅力,挖掘课程以外的知识,并和学生自我认知相结合。

自主学习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策略

第一,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自主学习模式中,学生的角色和教师的角色截然不同,两者各司其职、互相影响。自主学习模式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辅助性作用。在自主学习模式中,学生充当了道德与法治课的启动者,学习的节奏由学生自己把控。教师在一旁引导学生,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引导学生以小组交流或独立自主的方式开展探究,重在启迪学生开展学习,推动问题向着本位化、主体化的方向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源于对知识的渴望、对问题的质疑,是兴趣驱动其学习。教师有效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内容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学生更有价值的思考。

第二,紧贴生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时间。道德与法治课程紧贴生活,内容源于生活,其选择的内容大多都是现实生活的缩影,这要求教师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给予学生更多的生活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层面的提升,还要让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在知识内容的延伸上,教师要多剖析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在学生的内心碰撞出知识的火花。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谈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想法,同时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贴近生活的实例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这时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而是要及时捕捉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反馈的信息,收集、整理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随机生成的一些问题,从而调整课堂教学节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让道。

第三,重视氛围营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自主学习模式需要教师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为了增加知识呈现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和课本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谈一些初中生感兴趣的话题,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展开学习。

第四,借助小组合作,使课堂充满趣味性。生本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小组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好的锻炼机会。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派一个小组长,让其有序组织好小组内同伴之间的交流。小组合作可以带动学生的思维,让每个人之间的信息得到及时、有效的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的交流欲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探究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更正——
设问引导探究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