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班级中的特殊儿童敞开心扉

2021-03-11 01:00孟海霞
清风 2021年2期
关键词:张某同伴辅导

文_孟海霞

在小学阶段,班级中特殊儿童包括留守儿童、离异单亲儿童、学习和行为障碍儿童等。部分特殊儿童由于受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过程中的消极影响而产生了各种不良心理,产生心理偏差。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逐渐形成稳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之中。要想在该阶段帮助特殊儿童获得良好的心理发展,可以在同伴关系发展、个体心理辅导、心理问题干预、学科教学渗透等方面展开积极的探索。在班级里,对特殊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顺利地完成目前的学习,也能为他们以后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那么,如何让班级中的特殊儿童敞开心扉呢?

促进同伴关系发展

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正是产生于同伴关系中的合作与感情共鸣使儿童获得了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儿童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出的冲突将导致儿童采择社会观点的能力得到发展,并促进儿童获得社会交流所需的技能。因为儿童在和同伴相处的过程中会感受到基本平等的相互关系,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状态,并从别人那里获得丰富的信息。

首先,要营造氛围,促进认知改变。课堂教学是学生参与同伴交往的重要渠道,以学生互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同伴交往的途径之一。教师要及时了解这些特殊儿童的情况,通过建立班级公约,营造积极乐观的班级氛围,为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提供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还要从认知层面上帮助他们克服人际知觉中的主观偏见,促使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还可以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开展以促进同伴交往为主题的活动。

其次,要创设情境,开展技能训练。榜样学习在道德教育和亲社会行为领域的研究中曾引起广泛的关注。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人在社会环境中观察学习而形成人格特征。因此,设置一定的社会情境,树立一定的榜样,使儿童有意、无意间模仿,可以促进儿童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要走出校门,强化社会实践。“社会是最大的学校”,在这个大学校里,学生定能收获颇多。社会学校,为学生的自由交往提供了广阔天地。教师可以安排远足、社会调查、合作学习等活动以促进同伴之间的交往,通过活动可以增进他们与同伴之间的关系。

开展个体心理辅导

对于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个体心理辅导是一种比较好的途径。在个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采用平等沟通的手段辅导,良好的关系是有效辅导的保障。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使学生能够在个体辅导的过程中获得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我们班里的学生张某父母离异,法院把她的抚养权判给了爸爸。但是,她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她一直跟随爷爷奶奶长大,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为了改变张某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教师利用平等沟通的方式对其进行个体辅导,让张某尝试着与同学真诚交往,学会重视他人的感受。张某在接受辅导之初,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主观倾向,她认为在与教师和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和同学都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通过分析她的行为和心理得出,主要原因是张某缺乏对他人的尊重意识。于是,教师对她进行了多次有针对性的辅导。过了一段时间,张某逐渐懂得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渐渐改变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也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

实施心理问题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当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时,我们要及时想办法并利用心理干预的手段帮助他们,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首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近年来,小学班集体中的单亲、离异家庭子女比例在逐年上升。造成单亲、离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家庭中婚姻关系的破裂;二是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父母一方甚至双方因某种原因离开人世。这不仅造成了家庭的破裂,还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重大创伤,影响着他们心灵、道德、人格、学业的发展。这些心理阴影使学生在校期间经常出现忧郁等不良情绪,有的则自暴自弃,甚至有明显的暴力倾向,学业成绩与行为表现存在明显偏差。班主任要在课堂教学和校园生活中及时发现特殊儿童所面临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间活动等方面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

其次,要找出原因,进行问题干预。我任教的班里有一个学生王某,在其父母离婚之后出现了自闭的心理问题。通过观察他的心理特征,我找出了问题的原因,即父母离异给他的心理造成了创伤和安全感的缺失。我主动接触王某并与其交流沟通,与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接着与王某的父亲取得联系,让其注意王某的心理变化,尝试理解孩子的内心,并利用周末和假期带他亲近大自然,让他发现父亲对他的那份爱,使其逐渐从不安全感中走出来。

注重学科教学渗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语文作为母语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重要的、优秀的载体。对于语文学科教学,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施力。

首先,可以通过文字书写释放情绪。笔者对本校(3~6年级)共计46 位特殊儿童进行了一份同伴交往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近1/3 的同学偶尔有孤独感,而总是有孤独感的人数比例是1/10;偶尔会主动跟同学交往的人数近1/7,而不会主动跟同学交往的人数比例是1/20。一些中高年级的特殊儿童已经有了一定的书写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培养他们写日记的习惯,使其通过这种方式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当然也可以让这些孩子用书信的方式与老师、家长、朋友交流,以此削弱自己的孤独感。

其次,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阅读既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面,也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一般而言,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情绪上较为平稳,更善于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同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较强。由于特殊儿童有着特殊的境遇,语文教师可以将阅读与其心理特点相结合,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籍,利用书籍的疗愈价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不论是从特殊儿童心理发展需要的角度,还是从教育改革趋势的角度看,都迫切地需要教师多获得一些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多掌握一些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本文在同伴关系发展、个体心理辅导、心理问题干预、学科教学渗透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和实践,旨在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启迪。当然,如何对这些特殊儿童乃至对整个班级的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积极参与和探索。

猜你喜欢
张某同伴辅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你非叫我跑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酒后应赌跳江溺亡 虽非恶意仍需担责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
寻找失散的同伴
我能否继承同居男友父亲的遗产
落地
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