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2021年或为复苏“大年”

2021-03-11 02:58何辉
支点 2021年2期
关键词:天风重卡乘用车

何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531.1万辆,同比下降1.9%。这也是自2018年以来中国汽车销量连续第三年出现下滑。

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是会持续萎靡还是迎来复苏?天风证券相关研报,分别从乘用车、重卡、客车、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展开了深度分析。

乘用车市场:2021年增速有望超15%

天风证券认为,就总量而言,乘用车行业远未见顶。若以2020年销量为基础测算,行业总量还有50%以上的空间,未来大概率进入长维度的“波动上升期”。中维度来看,未来三年行业有望迎来较为强劲复苏,预计总反弹幅度有望超25%。短维度来看,2021年将会成为“大年”,行业增速有望超15%。

汽车销量与经济指标“短期脱钩”,有望回归中枢。对比美国和中国的经济数据与汽车销量(零售),可以发现几个现象。

一是汽车反映经济的早周期。

二是M2(广义货币供应量)与汽车销量相关性最强。中国汽车和M2经历“短期脱钩”,但正逐步恢复。M2增速与乘用车销量增速相关性,在2006年至2017年间为70.7%,2018年至2019年相关性为13.2%,2018年至2020年10月为20.9%。

这种现象或受早年需求透支、中美贸易冲突、疫情等因素综合影响,而随着疫情控制和经济转好等,相关性正逐步修复。

三是美国汽车行业经历多次“危机”后,依旧能够回归反映M2的中枢上,且“危机”前后同样呈现脱钩现象。

从换车周期来看,也有望助力未来2-3年行业复苏。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对于新车而言,6年以内出售或换车概率较高,其中3-6年占比最高。结合整体二手车车龄,若以5年为换车周期计算,考虑到2015-2017年为前期乘用车销量高速增长期,则2020至2022年或为此前高速增长期的换车期。

自主品牌:有赖新能源汽车引领

在乘用车总量有望迎来复苏的同时,行业竞争则进入“白热化”阶段。

目前,乘用车行业“尾部出清”已基本完成,头部竞争格局逐步稳定,CR10(销量最大的前10个品牌总和)和CR20(销量最大的前20个品牌总和)分别达73%和91%,与欧美成熟国家水平相当。

随着行业增速放缓,未来汽车主力价位市场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只有更迎合消费需求的优秀产品才更有希望脱颖而出。

据中汽协数据,截至2020年10月,有销量的品牌共计72家,而2018年为78家。若剔除新造车势力的加入,不到两年时间,有11个乘用车品牌退出市场。

从现阶段数据来看,“尾部品牌”生存状况不容乐观。76家有销量统计的品牌中,有29个品牌2020年前10月累计销量低于1万辆,合计约9万辆;而30名之后的42个品牌,前10月总销量仅为34万辆。

中低端市场份额持续受到挤压,2020年,9万-13万元车型占比从最高峰的42%下降至31%,6万-9万元车型占比从21%跌至11%,2万-6万元车型从18%萎缩至3.5%。中高端市场持续扩张,挤压中低端市场份额。

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曾凭借高性价比优势快速站稳脚跟,一些自主品牌虽然缺乏核心技术,但早期凭借市场红利也能抢占份额。

不过,随着行业尾部出清,中低端市场萎缩,靠性价比打市场的时代即将过去,品牌升级(不仅是价格更高,还要有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性能、驾乘体验等)将是自主品牌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大数据、5G技术和动力电池等技术与传统汽车相结合,电动智能化浪潮兴起,国内车企、造车新势力、互联网企业和通信企业相互合作,中国有望凭借广阔的市场以及先进的技术实现弯道超车,引领电动智能化。

国内车企在电动化领域布局较早,已享有先发优势。相较外资及合资,我国自主品牌由于历史包袱更轻、沉没成本更低,在电动车领域转型更为坚定。目前主流自主品牌已基本完成新能源平台建设,并推出各自代表车型。

2020年1-10月,上汽通用五菱、上汽荣威、广汽传祺、长城、蔚来进入全球新能源品牌销量TOP20;五菱宏光mini EV、广汽埃安S等6款车进入全球新能源单车型销量TOP20。

2021年,自主品牌新车推出数量及速度仍占优势,国内新能源产业链将迎来新一轮驱动。2021年各大自主品牌仍将推出各自主打的新能源新车型,对抗特斯拉Model Y、大众ID.4 Crozz等外资/合资新车。

从新车推出数量及速度上看,预计2021年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大年,有望从供给端打开新能源市场需求,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壮大。

重卡及客车市场:或好于市场预期

近几年,市场对重卡行业比较悲观,每年都会担心次年的行业销量断崖式下跌,但最终行业表现都远好于市场预期。

站在当前时点,市场对2021年重卡行业依然过于悲观。而天风证券认为,2021年重卡行业销量有望再次超出市场预期,板块内标的有望继续受益预期差的修复带来的盈利和估值双升。

天风证券预测,2021年重卡市场将回归理性,回归到100万-120万辆的水平;未来2年重卡行业的销量将维持在130万辆以上的水平,行業难以出现市场担心的断崖式下跌。

再说客车市场。客车行业在2014年到达历史销量的最高点60万辆后,受高铁发展迅速和私家车需求提升的影响,客车需求整体下滑。

2019年客车销量为47.2万辆,同比下滑4%,相比于2014年的最高点,下滑了22%。2020年前10月,客车销量为33.8万辆,同比下滑6%。不过,2020年10月份,客车销量实现4.3万辆,同比增长20%。

天风证券认为,未来客车行业继续下滑的空间不大,行业年销量或将维持在50万辆左右。客车新能源渗透率将维持高位,新能源保有量渗透率将继续提高;疫情背景下客运旅游车承压,并受替代出行方式的影响,将稳定或微降;校车市场将继续稳定,难以出现大起大落。

未来,疫情影响减弱后,客车需求将逐步释放。随着疫苗的出现,疫情影响有望逐步减缓,海内外客车需求大概率逐步恢复,预计未来两年内新能源客车将继续享有补贴,直到2022年底补贴停止,2023年的部分需求可能在前两年提前释放,对销量也有一定支撑作用。

零部件市场:细分龙头有望“戴维斯双击”

2018年以来,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叠加中美贸易摩擦等外部不利因素,导致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2020年第一季度遭遇疫情冲击,行业利润率及ROE跌至歷史低谷。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随着国内疫情缓解,下游销量回升,零部件企业业绩触底反弹,部分公司净利率在2020年第三季度甚至创下近年新高。

天风证券认为,国内细分零部件龙头业绩和全球渗透的加速兑现,行业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当一个公司利润持续增长使得每股收益提高,同时市场给予估值也提高,股价得到了相乘倍数的上涨)。

原因有三:前期受各种因素压制的利润率已触底回升;全球疫情蔓延加速国内零部件龙头海外渗透;随业绩触底回升及市占率提升,市场悲观预期有望扭转。

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海外车企降本及供应链整合压力加大,国内零部件供应商迎来海外扩张历史性机遇,全球替代步伐或再次加速。

参考2008-2010年,在金融危机重创之下,各大车企降本诉求迫切,其间美国持续加大对中国零部件的进口比重,从金融危机前的7%左右提升至10%以上。其中,国内出口型零部件供应商龙头,如福耀玻璃、敏实集团、科力远等海外营收占比均实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估值层面,目前汽车零部件板块PB(市净率)仍处于历史中枢位置,仍有提升空间。据中信汽车零部件II板块数据,截至2020年12月11日,中信汽车零部件II板块PB为2.59,处于近10年的48.25%分位上。

相较于近十年PB均值2.63,当前估值仍低于历史平均水平。预计随着车市的回暖、企业业绩修复、全球渗透率提升,汽车零部件板块特别是各细分领域龙头,估值有望继续提升。

对于汽车零部件市场,天风证券建议可关注细分领域的国产化机遇,如车外智能(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车内智能(智能内饰&智能玻璃)、电池相关(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轻量化(铝合金压铸及结构件)等。

科技大浪潮下,2020年以来特斯拉产销量及市值屡创新高。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因互联网、科技基因的加持,也享受更高的市场估值。此外,ICT巨头华为也已完成从智能汽车硬件到软件的五大领域布局,将联合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共同打造全新高端汽车品牌。汽车电动智能浪潮势不可挡,也为零部件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成长机遇。

猜你喜欢
天风重卡乘用车
暮日乘机还家
重卡内饰模块化技术
某重卡线束磨损失效分析与可靠性提升
纯电动重卡展会遇冷
鉴赏
陈万兵
直接式TPMS在某款乘用车上的应用介绍
新一代清洁型乘用车柴油机
国内市场主要乘用车型价格表
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