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 法的码头工程造价风险点识别与评估研究

2021-03-12 08:28张丽鹏
港工技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码头权重工程造价

张丽鹏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222)

引 言

码头工程因复杂的施工条件及其特殊的结构特征具有施工周期长、建设环节多、参与实体复杂、投资成本高等特点。由于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造成项目变更多,甚至突破投资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我国实行工程造价分阶段控制,项目决策(立项)阶段编制投资估算,初步设计阶段编制工程概算,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施工预算,最后在竣工验收后根据各工程合同结算编制竣工决算。

造价管理是工程管理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本文在分析码头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风险点后,通过AHP 法,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评估具体项目造价成本管理风险,形成风险权重表。为造价管理人员能够有侧重地进行造价风险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措施。

1 AHP 法介绍

AHP 法,即层次分析法目前已在风险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方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的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适用于多因素,多层次(子系统)风险综合评价和决策。基本思路是将风险问题分解为几个层次,然后将风险相互比较,并使用判断矩阵来获得相对权重。最后进一步得出目标总权数,从而排出各类风险的等级。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腐败风险评估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1 建立递阶层次模型

建立递阶层次模型,首先需要对评估的目标风险进行明确,然后将评价目标对应各种风险划分为若干个层次。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目标层(A 层),即风险评估的总目标。第二层是中间层(B 层),其为评判目标的中间过程。第三层是风险评估的底层(C 层),它是中间层的进一步细化。层次结构一般如图1 所示。

图1 递阶层次模型

1.2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比较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判断矩阵是采用上一层目标作为判断标准,对下一层因素进行成对比较,以判断下一层因素占上层衡量的比重。如,在目标U 下有n 个要素,则对于目标U 可构建n 阶比较判断矩阵 A =( aij)n×n,其形式如表1 所示。

表1 判断矩阵

该判断矩阵A 应满足以下性质:

表2 判断矩阵标度含义

aij通过评价者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估计,为精确估计的精度,引入1~9 个标度作为判断矩阵中风险点的判断尺度,如表2 所示。

1.3 计算指标权重

计算步骤包括:

1)对矩阵A 元素进行归一化;

2)对归一化的矩阵按列求和;

3)将求和后的向量除以阶数得到权向量。

1.4 一致性检验

由于判断矩阵是通过专家们的主观估计得到的,不能够保证精确性,因此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

计算特征根,有:

确定R.I.指标:

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对照指标,可在对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中根据阶数n 对应查找出R.I.,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如表3 所示。

表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计算C.R.指标:

当 C . R. < 0.1时,则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如果不满足,则需要再次收集判断矩阵指标并重新校正。

2 码头工程前期造价的风险识别

根据码头工程的建设程序,其建设过程一般包括5 个阶段,即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本文通过以主题=(“码头”并含“造价风险”)从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共整理出相关论文18 篇,并对其中有关项目上述阶段的造价管理风险点整理如下。

2.1 项目决策阶段造价管理风险

1)功能风险:项目决策阶段未对功能(如码头类型)进行充分论证,导致因功能定位不准,后期造价增加;

2)建设标准风险:项目决策阶段对建设标准(如码头吞吐量)进行明确定位,导致后期造价增加;

3)场地条件风险:项目前期未对场地条件尤其是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研究,导致后期地基处理方案变化增加成本;

4)估算不完备风险:投资估算编制过程中遗漏、疏忽,或未计算政策性收费导致估算偏低。

2.2 设计阶段造价管理风险

1)建设及设计单位成本意识风险:建设单位重施工、轻设计,设计单位重技术、轻经济,造成造价成本隐患;

2)设计资料收集不充分:专业设计人员未仔细研读项建、可研等项目决策资料,未充分了解建设标准、场地条件,未广泛收集同类别工程的造价数据,导致成本估计不足;

3)设计方案优化不到位:设计阶段未充分进行技术比较及经济和效益分析,未实现技术方案和经济合理统一;

4)设计变更管理不达标:投资估算编制过程中遗漏、疏忽,或未计算政策性收费导致估算偏低。

2.3 招标阶段造价管理风险

1)招标文件不规范、未发现重大漏洞;

2)招标清单中存在漏项,工程量的计算不准确,项目特征描述不完善;

3)招标控制价风险:组价不完整或有误;措施费计取不全;

4)投标报价风险:未能发现中标者报价中不平衡报价或相关遗漏。

2.4 施工阶段造价管理风险

1)延迟建设目标或提升质量目标,导致成本增加;

2)人材机因素:受市场影响,劳动力成本、材料成本,机械成本上涨;

3)施工期间工艺或条件的变化,发生设计变更或现场签证,导致造价增加。

2.5 竣工阶段造价管理风险

1)相关资料(设计文件或现场资料)收集不到位,导致变更及洽商多算;

2)前后管理脱节,导致造价审核成果对比分析不准确;

3)结算人员对工程前期和现场情况不了解,施工单位结算资料蒙混过关。

3 运用AHP 法建立风险指标评估体系

根据整理出的码头工程造价管理风险点列表,运用AHP 法建立码头工程造价风险指标评估体系,具体步骤如下。

3.1 建立递阶层次模型

1)确定最高层

本文研究的目标风险是码头工程造价管理风险,因此将其确定为最高层。

2)确定中间层

根据前述有关风险识别的内容,码头工程的每一个建设阶段都存在造价管理风险,而这些建设阶段与本文研究的目标风险构成了明显的层次性,因此将中间层确定为各个建设阶段的造价管理风险。

3)确定底层

码头工程中各个建设阶段的腐败风险与各个建设阶段也构成了清晰的层次关系,因此将这些风险点确定为最底层。

3.2 建立层次结构评估模型

综合以上情况,建立码头工程造价风险层次结构评估模型,如图2 所示。

图2 码头工程造价管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4 某码头工程中的造价风险评估实证

4.1 工程概况

根据某港总体规划,为适应经济发展和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需要,拟对码头进行扩建。建设规模为1 个3 万t 级和1 个2 万t 级多用途泊位(水工结构按5 万t 级进行设计),设计年吞吐量208 万t,其中钢铁40 万t,其他杂货120 万t,集装箱4 万TEU。

4.2 某码头工程造价风险评估

1)专家问卷调查及监理判断矩阵

基于图2 建立的码头工程造价管理风险层次结构评估模型,通过组织9 位有着丰富造价管理经验的专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指标相对权重打分。专家在打分时需要对该码头工程中造价管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综合考虑后,按照1~9标度法进行打分。经汇总打分结果,进行几何平均,依次针对各级指标建立两两判断矩阵,其中准则层A-B 判断矩阵如表4 所示。

表4 A-B 比较判断矩阵

2)计算指标权重

以目标层指标矩阵A 为例,分别对上述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矩阵A’:

按照式(1)计算权向量得到wA’:

一致性检验

按照式(3)计算最大特征值 λmax,得到λmax=5.15。

按照式(4)计算C.I.指标,得到C.I.=0.037。

根据表3 查R.I.指标,当n=5 时,R.I.=1.12。

按照式(5)计算C.R.指标,得到C.R.=0.033<0.1,因此目标层矩阵A 通过一致性检验。

按照此过程分别计算B1、B2、B3、B4、B5五个二级指标矩阵,计算结果如表5 所示。

表5 二级指标矩阵计算结果

经计算,六个二级指标矩阵C.R.指标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

3)造价管理风险评估结果

根据上述计算,得出各层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综合权重值如表6 所示。

表6 综合权重

4.3 评估结果分析

经对计算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如下:

1)中间层指标分布规律。经对中间层指标权重比较,该码头工程造价管理风险二级指标排序依次为项目决策阶段权重值45.4 %、设计阶段权重值25.8 %、招标阶段权重值15.8 %、施工阶段权重值12.0 %、竣工阶段权重值5.4 %。由此可见,在该码头工程中,工程前期(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造价管理的风险相对较高,并且随着工程的推进逐阶段递减。

2)底层指标分布规律。经对底层指标排序,该码头工程中风险最高的五个风险点如表7 所示,这五项风险点权重之和为58.4 %,超过了一半。因此,针对这五项风险制定相应风险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小风险发生后的损失,将是节省该工程造价及控制总体成本的关键。

表7 五项高权重底层指标情况

5 结 语

本文在进行码头工程成本造价管理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AHP 法构建了成本造价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将该指标体系应用到工程实例中进行了风险评估计算。通过分析风险评估结果,发现该码头工程前期(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的成本造价管理风险较高,同时,还整理了综合权重较高的五项风险点,为该码头工程成本造价风险决策及应对提供了定量的决策依据。

猜你喜欢
码头权重工程造价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权重常思“浮名轻”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前往码头
在码头上钓鱼
工程造价之旅
基于局部权重k-近质心近邻算法
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的几点思考
组织知识传播与共享评价指标体系及其RS权重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