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三蓝绣纹样艺术特征探析

2021-03-15 08:26陈可欣渠姗姗
山东纺织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针法寓意纹样

陈可欣,解 菲,渠姗姗,王 适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三蓝绣是清代苏绣的配色技法之一,受青花瓷器的影响而产生[1],始于清朝中期。起初,三蓝绣主要应用于清朝中期宫廷女子服饰,后受宫廷审美影响,逐渐在民间流行,清朝后期是三蓝绣服饰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三蓝绣纹样多变、寓意丰富,如龙、凤等代表权力;牡丹、佛手等代表富贵;松、鹤等代表长寿;喜鹊、燕子等代表喜庆。三蓝绣纹样不仅是服饰物品上的装饰,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探究和分析三蓝绣纹样的艺术特征,对于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研究及现代中式服装设计具有积极意义。

1 清代三蓝绣纹样类型及寓意

1.1 植物纹样

清代三蓝绣常见植物纹样有佛手、牡丹、梅花、兰花、菊花、萱草、石榴、瓜纹、海棠等,用谐音、象征手法等方式体现吉祥美好的寓意,其中佛手谐音“福寿”,有着富泰寿安、长寿多福的寓意;牡丹为百花之王,从古至今都有着富贵、美丽的寓意;梅花、兰花、菊花象征高洁的品格,例如清缎地三蓝打籽绣博古纹对襟(见图1);萱草又称“母亲花”,故有着吉祥、长寿的寓意;石榴、葡萄、瓜纹寓意多子多福、子嗣绵延、夫妻和美;绣球花又被称为“八仙花”,清镂空地三蓝打籽绣八仙过海马面(见图2)主体纹样为绣球花,背衬处有海棠纹样,合称“八仙过海”,有祝寿之意。

图1 清缎地三蓝打籽绣博古纹对襟

图2 清镂空地三蓝打籽绣八仙过海马面

1.2 动物纹样

动物纹样同样运用谐音、象征手法等方式来体现吉祥美好的寓意。常见的动物纹样有龙、凤、蝴蝶、仙鹤、燕子、蝙蝠、喜鹊等,其中龙、凤纹样为皇室服饰专属纹样,是统治者权力的象征。清朝皇室等级制度森严,皇室成员身份不同,其服饰中的龙、凤纹样也有很大差别,以龙纹为例,坐龙纹样代表皇权稳固,只有皇帝才可使用;行龙纹样代表忠诚敬慎,只有亲王才可用;升龙纹样代表顺从,为皇子与皇后所用,如清明黄缎地三蓝绣云龙吉服袍(见图3)为皇后吉服。

图3 清明黄缎地三蓝绣云龙吉服袍

“蝙蝠”谐音“变福”,以“蝠”表示“福”,可以给人带来福寿吉祥[2];蝶与“耋”、“瓞”谐音[3],“耋”一般泛指高龄,象征长寿,“瓞”意为小瓜[4],寓意多子多福、子孙昌盛,如清玄青色三蓝绣百蝶纹夹衬衣(见图4);燕谐音“宴”,具有事事平安、安居乐业的含义;鹤被古人称为“一品鸟”,明清两代一品文官补服补子(见图5)上[5]鹤的形象飘逸高洁,有忠贞清正、品德高尚的含义,同时鹤的寿命长,也有长寿的美好寓意。晚清时期,三蓝绣女褂形制多变、图案各异,受到民间汉族女子的喜爱,晚清蓝地缎三蓝绣女褂(见图6)上有蝴蝶、仙鹤、萱草等纹样,寓意富贵、福寿。

图4 清玄青色三蓝绣百蝶纹夹衬衣

图5 清三蓝绣补子

图6 晚清蓝地缎三蓝绣女褂

1.3 其他纹样

清代服饰纹样中带有汉族文化的特点,并一定程度上吸取了“释”、“道”两家文化,“卍”纹是佛教的一种吉祥符号,清代“卍”纹与海水、山崖、百结等吉祥纹样同时出现在皇室正式的吉服中(见图8);扇子、宝剑、花篮、萧、荷花、葫芦、玉板、鱼鼓被称暗八仙[6],暗八仙为“道家八宝”,其中扇子代表“起死回生”、宝剑代表“镇邪驱魔”、萧代表“万物滋生”、葫芦代表“救济众生”、荷花代表“修身养性”、玉板代表“净化环境”、花篮代表“广通神明”、鱼鼓代表“卜卦人生”[7](见图7),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宗教崇拜。

图7 清桔黄地三蓝绣暗八仙马面

图8 晚清三蓝绣海水江崖杂宝纹绣片

此外,人物题材也是三蓝绣的常见题材之一,人物题材的写实度较高,基本以故事为背景,内容饱含寓意,如象征夫妻和睦、多子多福;云纹又被称为“祥云纹”,有吉祥喻意,经常与其他纹样出现在一个题材之中,如与蝙蝠一起出现寓意“福运”,与如意出现寓意“吉祥如意”。

2 清代三蓝绣纹样分析

2.1 清代三蓝绣纹样用色

三蓝绣的用色与青花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运用三种或三种以上不同明度、深浅的蓝色绣线。按现代色彩学解释,就是采用多种色相相同、色度不同的蓝色绣线,按照一定的层次比例搭配,绣成颜色深浅变化的纹样[8]。虽然三蓝绣色相单一,但是经过深浅不同的蓝色搭配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清代初期出现的早期三蓝工艺—三蓝妆花与三蓝缂丝,不仅颜色变化少,而且只有点缀装饰的作用,顺治、康熙时期吉服上的云纹多数为三蓝妆花与缂丝;直到雍正时期苏绣工艺开始传入清宫,刺绣工艺逐渐代替妆花与缂丝工艺,三蓝绣代替了三蓝缂丝与三蓝妆花,刺绣面积也逐渐变大;到了清代晚期,由于织造业与刺绣技术的进步,三蓝绣无论是工艺还是用色都达到了顶峰,三蓝绣的配色少则三、四色,多则十余色[9],后受清朝统治阶级影响,人们过分追求服饰华丽,服饰上的纹样满、颜色艳、面积大,极不协调[10]。清代时期三蓝绣用色对比见表1。

表1 清代各时期三蓝绣用色对比

2.2 清代三蓝绣纹样技法

三蓝绣属于苏绣的一种,其主要针法沿袭苏绣传统针法,其中包括平针绣、打籽绣与拉锁绣。沈寿将三蓝绣归类为“普通品”,指实用性较强的绣品,其中平针绣最为简单实用,留世作品也最多,打籽绣次之,拉锁绣最为繁琐,留世作品相对较少。由于清后期三蓝绣用色增加、款式多变,三种技法混合使用频率也逐渐增多,见表2。

表2 清代三蓝绣的技法对比

2.2.1平针绣

普通三蓝绣品仅用到三四种颜色,针法以齐针为主,越精细的三蓝绣颜色越多,使用的针法就越多,需要将齐针与单套针等结合使用[9]。抢针、齐针、套针均属于平针绣的主要针法,平针绣的主要特点是整齐、平顺、光感、匀称。平针始于唐代,但并不流行,宋代逐渐得到使用,明清时期广泛流传。平针绣技法简单,过渡颜色柔和,并可随意变化形态,是三蓝绣最常用的针法之一。

2.2.2打籽绣

打籽绣又称打籽针,是苏绣的传统技艺针法之一,起初用于绣制花蕊部位,后期在主体部位也开始使用。打籽绣先将绣线缠绕形成细小的颗粒结,再根据图案形状、颜色依次排列,实现晕染的效果。打籽绣效果不如平针绣“光、顺”,但立体效果强,富有肌理感。

2.2.3拉锁绣

拉锁绣形似鞭子,因而被称辫子针,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刺绣针法之一,始于殷商时期,盛于唐朝,但由于操作繁琐,后逐渐被简易的平针绣所代替。拉锁针效果立体、风格质朴,肌理效果与平针绣、打籽绣不同,多用于走线,虽可用来铺面,但是耗时久、效果不佳,应用较少。

2.3 清代三蓝绣纹样构图

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清代纹样追求图案中立、和谐。清代三蓝绣空间布局多以围绕中心、中心向四周发散或是中心轴对称为主。三蓝绣构图形式大致分为四种:独立式构图、对称式构图、连续式构图、散点式构图。

2.3.1独立式构图

独立式构图在三蓝绣服饰中最为出现,构图上多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图9所示荷包,图案简洁、生动。

图9 独立式构图(荷包)

2.3.2对称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即中心线两侧图案对称。对称式构图满足了人们“成双成对”的美好向往,并且在视觉中给人一种庄重的美感和稳重的平衡感。对称式构图(见图10)常出现在三蓝绣服饰衣身、袖口与门襟等处。

图10 对称式构图(服饰)

2.3.3连续式构图

连续式构图分为二方连续构图与四方连续构图[11]。二方连续式构图即用一个或多个单独图案向上、向下、向左或向右连续,图案呈长条状,有较强的延伸性,其适用范围较广,常出现在袖口、门襟处。四方连续构图(见图11)是将一个单独纹样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延展的一种构图形式,四方连续式构图较二方连续式构图更加多变。

图11 四方连续式构图(云肩)

2.3.4散点式构图

散点式构图为一个或多个单独纹样,以散点的形式等距离分布,之间没有明显的连接物或连接线,简洁明快,但易显呆板生硬[12]。散点式构图(见图12)特点在于“散”,绣品创作自由性大,在服饰、配饰、生活用品及装饰品中较为常见。

图12 散点式构图(服饰)

3 结语

清代三蓝绣是最具代表性的清代刺绣品种之一,其通过不同纯度、明度的蓝色搭配组合,得到了具有不同文化属性及文化内涵的各式纹样,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受到社会关注,通过对清代三蓝绣的分析与研究,不仅可促进传统三蓝绣技艺的传承、发展,对现代服装图案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猜你喜欢
针法寓意纹样
美好寓意品芝麻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模仿老鹰的乌鸦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