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织造学”课程的背景与途径探讨

2021-03-15 09:04郭肖青田明伟窦玉坤刘迎春王雪芳
山东纺织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课程内容纺织

郭肖青,田明伟,窦玉坤,刘迎春,王雪芳

(1.青岛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2.江苏振阳毛绒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盐城 224000)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2004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有效地融入各类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所谓课程思政,即对于除思想政治课以外的其他专业课程,亦可通过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其思政育人功能。课程思政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是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织造学”自1978年在我校开设以来,一直是纺织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含两部分,分别是准备部分(络筒、整经、浆纱、穿结经和纬纱准备)和织造部分(开口、引纬、打纬、卷取和送经),主要讲述各工序的最新进展、工艺、设备原理及相关工艺参数。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课共48学时,3学分,实验课共32学时,1学分。随着我校纺织工程专业认证的通过和纺织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调整,本专业确定了“培养面向现代纺织行业发展需要,扎实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专业素养和工程能力,具有健全人格、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并实现全面、自由、终身发展的高级工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织造学课程内容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课程思政也是织造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对纺织工程专业课的思政教学大多处于探索阶段,通常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较注重对课程基础知识、专业术语与概念、工艺理论与设备原理和参数的讲解,较少在专业课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的思想,从而导致无法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因此,需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积极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探索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起来。

1 织造学课程思政建设途径与举措

织造学的课程思政建设,首先应分析纺织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再结合“织造学”课程特色,将课程思政拓展至纺织领域,充分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并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思政教学效果评估与思考。

1.1 思政内容纳入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目标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教育目的都要以课程为媒介才能实现。

在专业认证和课程思政背景下,织造学课程目标在原有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基础上,增加了价值目标,主要涉及学生思维、品格等思政方面,从顶层设计加强思政引导,进一步对标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纺织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增加的价值目标主要包括:能够获取终身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结合国家纺织技术发展背景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自主创新;具有将自身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投身国家纺织技术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及团队精神,具备沟通、表达和管理的能力。

1.2 织造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师执行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在织造学教学设计中,应结合当前纺织行业先进技术、智能制造等背景,拓展专业课课程内容并体现思政教育内涵,在课程的目标中增加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等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树立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指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3 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并不是简单地将专业课程变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是在专业课的课程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增加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思政元素。因此,专业课教师不仅需要谙熟教学内容,还需要深入了解行业背景,掌握现代纺织技术的发展现状,在教学中既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又有效地融入思政教育,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培养目标。

如可将“一带一路”融入课堂,使学生了解古代丝绸之路对于纺织服装贸易交流与发展的历史贡献,了解现代“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纺织业“走出去”提供了新机遇,纺织产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进工业化发展、创造国民财富及提供大量就业的民生产业[1]。

织造学课程内容传授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在保证课程内容完整性和教学效果的同时,以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引导学生,围绕织造学相关知识点引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织造学涉及工序众多、工艺复杂,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织造学课程知识点与课程思政结合点如表1所示。

表1 织造学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

2 织造学课程思政教学体会与思考

在以往的教学中,织造学在课程思政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教学内容过于关注知识的完整性,在教学设计中没有突出课程思政的内容和意义;二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较为单调,仅将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考核方式,过于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忽视了课程思政效果的考量。针对这些问题的改进措施:一是在教学设计中突出课程思政的内容,恰当地将其添加到教学内容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此外,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争取在每一个章节中都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形式多样化,避免生搬硬套,如采用新闻热点分析、微信群推送及图片与新闻讲解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采用问卷调查和课后谈话的形式调研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效果,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价值观,使课程思政起到引领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的作用。三是加强对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估与持续改进。当前缺乏统一的课程思政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教师需根据每门课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

3 结语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构建全面的课程体系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育人任务的重要方法。专业课教师是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影响较大的群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调动专业课教师的课堂育人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重视课程思政对学生价值观建立的重要影响,从而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中,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专业课课程内容纺织
澳洋纺织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