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让“双区”建设成为跨越的支点

2021-03-15 05:29刘建华
小康 2021年7期
关键词:双区粤港澳广东

刘建华

“深入推進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强化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为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广东省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中,深入推进“双区”建设排在了第一位。

硕果累累 挑战重重

2021年1月24日上午,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正式开幕,广东省长马兴瑞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国人民走过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广东坚持全国全省一盘棋,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时、非常之事,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集中精力做好“六稳”“六保”,在大战大考中经受住严峻挑战,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

2020年疫情防控战疫打响后,97万名医务人员、540万名党员干部、30万名社区工作者、50万名志愿者闻令而动,全省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牢牢守住了疫情防控“南大门”。

尽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广东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切实稳住经济基本盘。及时出台金融暖企、稳岗保就业等各项政策,保障生产有序进行。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工作力度。着眼破解科技“卡脖子”问题,新增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建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36家省重点实验室,新设立7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在5G、芯片与软件、高端装备等领域启动一批重大攻关项目。开展“广东强芯”行动,广州粤芯实现量产,一批半导体设备、元器件等项目加快落户……

同时,在过去的一年里,广东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坚决兜牢兜好民生底线。加大对市县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支持力度,中央直达资金及时下达基层,安排省对市县各项补助和债务转贷资金5260亿元,增长12.7%。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政府一般性支出压减15%以上,将有限的财力优先用在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类支出约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七成。安排财政救助资金133.5亿元,稳步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等168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对因疫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和个人,及时采取临时救助措施。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惠及群众1870万人次。全面推进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进一步提升。

不过,马兴瑞同时指出,需要清醒认识到,实现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广东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发展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仍然是广东省最大的短板,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还不够高;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基础尚不牢固,资源要素约束进一步趋紧;重点领域改革还需深化,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仍需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还有短板,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一些领域存在风险隐患,统筹发展和安全任务艰巨。

“双区”联动 开拓创新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以“双区”建设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引导各项改革朝着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聚焦发力,推动“核”“带”“区”一体协同、各扬所长,持续释放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强大动力。

“报告契合广东实际和人民期盼,让我们倍受鼓舞、倍增信心、倍添动力。”佛山市委书记鲁毅的一句话不仅道出了主政者的心声,而且也道出了广大老百姓的心声。

在深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号角已然吹响。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海洋经济、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七大新兴产业,深圳前瞻布局10个重点领域和6大前沿领域,在5G、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出台专项政策,仅2020年前三季度,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就高达7184.51亿元。

在广州,一张新发展蓝图已经铺开:协同粤港澳大湾区联动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数字新基建,加快建设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三个一批”企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建设现代化产城融合产业集聚区,加快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和低效园区提质增效,打造“两城两都一高地”(智车之城、软件名城、显示之都、定制之都、新材高地),建设全球数产融合标杆城市,到2023年,广州将为5G网络建设提供9万个站址。

新格局的战略突破在于打造区域性的新增长极和开放新高地,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进一步显现。

今年,广佛环线南段和佛莞城际将建成,新开工深惠城际(深圳段)、珠肇城际等11个城际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对外高铁主通道和城际铁路网骨架将于2025年初步形成。

在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方面,广东将推进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三跑道扩建,加快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前期工作,提升珠海、惠州机场服务能力,携手港澳共同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打造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航线网络。

强芯强链 弯道超车

广东面对疫情大考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底气来自于创新。

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要抓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产业链安全之所以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技术的“卡脖子”问题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备受关注的芯片行业,“卡脖子”问题尤其突出。针对芯片产业的发展,广东此前就已提出了强芯强链的规划。新的一年,“广东强芯”行动更是从“开展”升级为“深入实施”。

马兴瑞表示,广东将深入实施“广东强芯”行动,加快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高端设备等领域补齐短板。精准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粤港粤澳科技创新联合资助计划,瞄准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生命健康、种子科学等前沿领域加强研发攻关,加快培育未来产业。

在广东,剑指重大需求和基础前沿,10家广东省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实验室体系愈发完备;东莞散裂中子源、深圳国家基因库、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等大科学装置加速集聚,粤港澳大湾区世界一流大科学装置群呼之欲出。

广东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省集成电路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业业务收入超2000亿元,制造业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建成较大规模特色工艺制程生产线,先进封测比例显著提升。

对此,赛迪研究院副院长龚佳勇表示,广东省发展集成电路优势明显:一是广东作为我国信息产业的第一大省,在消费电子、通信、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领域拥有国内最大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应用市场;二是设计能力比较强;三是智能终端、VR/AR、物联网、5G通信等领域基础比较好。这些都为发展特色工艺制程、第三代半导体等提供了机遇,存在以应用需求为牵引,“换道超车”的机遇。

猜你喜欢
双区粤港澳广东
“双高计划”视域下广东高等职业教育扩容提质研究
服务“双区”背景下清远市物流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广东剿匪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