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沟肠杆菌致滇金丝猴肺炎病例的分析

2021-03-16 03:37张飞燕马玉华张玉林吕龙宝
中国兽医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内见阴沟金丝猴

张飞燕 , 马玉华 , 王 芸 , 金 洁 , 张玉林 , 刘 超 , 吕龙宝,2

(1.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云南 昆明 650000 ; 2.中国科学院昆明灵长类研究中心 , 云南 昆明 650223)

细菌性肺炎是人工饲养金丝猴最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之一,发病时间多在气温变化较大的季节,金丝猴机体受凉,又因营养或其他疾病导致自身抵抗力下降时,易感染发病。细菌性肺炎的病程较急,且金丝猴之间也会相互传染,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患病金丝猴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有时可见鼻腔内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剖检肺炎症病态明显,支气管充血并有黏液性渗出物。2020年2月,中国科学院昆明灵长类研究中心通过对1例滇金丝猴临床症状、实验室及病理剖检等诊断,确诊为由阴沟肠杆菌引起滇金丝猴细菌性肺炎病例。

1 发病及治疗情况

2020年2月,由于昆明气温变化比较反常,通过日常饲养观察发现1例幼年滇金丝猴表现出打喷嚏、流涕、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立即转入兽医房,单笼隔离饲养及治疗,肌内注射头孢曲松钠0.1 g/(kg·bw)+地塞米松10 mg/(kg·bw)+利巴韦林10 mg/(kg·bw)+注射用水2 mL,治疗4 d后病情好转,停药观察,该猴比较安静,投食后采食不积极,在停药后的第2天死亡。

2 病理剖检

尸检外观可见尸体消瘦,剖检心脏、肝、脾、胰腺、肾、肾上腺、膀胱、胃、肠均未见异常,肺炎症状明显,支气管充血,双肺下呈充血、出血,边缘部分肉样肺炎病变。

3 实验室检测

3.1 病原菌检查 在动物解剖室解剖柜条件下剖检死亡猴,用无菌手术剪切开肺组织,分别取1块正常和肉眼病变明显的肺组织用一次性培养皿运送至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在生物安全柜用灭菌接种环在2块组织部位采样,接种于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倒置放于恒温培养箱中,37 ℃培养18 h,观察到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情况为:湿润、表面光滑、米白色、不透明的小菌落,革兰染色镜检,为革兰阴性小杆菌,挑取可疑菌落进一步划线分离纯培养,经梅里埃微生物生化鉴定,确定肺拭子样本细菌为阴沟肠杆菌,ID:99.9%。

3.2 药敏试验 用纸片扩散法,选择滇金丝猴常用的抗菌类药物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放置培养箱37 ℃ 培养 24 h 后取出,观察并测量抑菌圈直径大小(mm)。结果判定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操作方法和判断标准进行[1]。所用 7 种药敏试纸片为诺氟沙星(NOR)、氨苄西林(AM)、环丙沙星(CIP)、青霉素(PG)、庆大霉素(CN)、头孢他啶(CAZ)、头孢曲松钠(CRO),结果显示该菌对NOR、CIP、CRO、CAZ和CN敏感。见表1。

表1 阴沟肠杆菌对8种抗菌药的药敏试验结果

3.3 病理检测 取肉眼可见明显病变部位,4%甲醛溶液固定后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镜检。可见肺表面有血块附着(图1A),肺泡腔内见大量红细胞(图1B),肺支气管内见血性分泌物(图1C),肺支气管内见淋巴细胞浸润(图1D)。

图1 滇金丝猴组织切片染色A:肺表面血块附着(40×); B:肺泡腔内充满红细胞(400×);C:肺支气管内见血性分泌物(100×); D:肺支气管内见淋巴细胞浸润(400×)

4 讨论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bieti)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EN) 物种[2]。目前,滇金丝猴仅存于我国滇藏交界的高寒森林中,海拔高度都在4 000 m左右,是除人类外世界海拔分布最高的灵长类动物[3]。我国政府已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金丝猴,其中对滇金丝猴进行人工饲养繁殖易地保护成为拯救这一濒危动物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在人工饲养繁殖过程中,细菌性肺炎是滇金丝猴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猴群感染率较高,并且有较高的死亡率[4-5]。引起细菌性肺炎的病原菌种类较多,但主要是由肺炎双球菌通过呼吸道感染致病。但本病例从死亡滇金丝猴的肺炎症组织采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为阴沟肠杆菌,阴沟肠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通常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寄生。在特定条件下该菌能感染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多个器官系统,同时也可感染创口,严重时引发败血症等。另外有研究报道,当动物发病时大量地滥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稳态,使肠道菌群失衡,导致机体内的正常菌群大量减少,阴沟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增多并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种,并定位移植到肠外的其他器官系统[6]。本病例在滇金丝猴肺脏组织样本检测到阴沟肠杆菌,推测可能原因:气温骤变,机体受凉,未能及时调整饲料营养和控制室内温度导致滇金丝猴受到应激而自身免疫力下降;由于滇金丝猴的珍贵,在临床症状严重时会优先采用注射人血白蛋白进行治疗,加之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到药敏试验结果出来需要耗时2~3 d,在发病较急、临床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兽医师为了有效、及时治疗,会优先使用广谱抗生素,起初治疗效果显著,但一旦动物发病,在疫病原因不明确的情况下,盲目或不适当的使用抗生素,长期会导致滇金丝猴体内菌群失调,阴沟肠杆菌从消化道移位到呼吸系统。

本病例阴沟肠杆菌对5种所试抗菌药物均敏感,未出现耐药的情况,这可能与治疗时间较短有关系。本病例通过肌内注射头孢曲松钠0.1 g/(kg·bw)+地塞米松10 mg/(kg·bw)+利巴韦林10 mg/(kg·bw)+注射用水2 mL,早晚各1次,4 d后病情好转,停药观察,该猴精神及饮食情况并未完全恢复,在停药后的第2天死亡,说明应遵循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对于疑难杂症,必要时请专家会诊。临床用药时,由兽医诊断并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药物来对症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种类和剂量,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在治疗的同时,加强兽医护理和饲养管理,每年至少定期开展1次细菌、病毒、寄生虫等重要病原生物监测,准确了解滇金丝猴的健康状况,以做好防治措施。加强金丝猴饲料营养,适当饲喂营养丰富的水果,并做到对饲养设施、食盒、玩具等进行清洁消毒,避免阴沟肠杆菌的散播。治疗中待病症消失后,抗生素还应该继续使用2~3 d,巩固疗效以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猜你喜欢
内见阴沟金丝猴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
猫抓病淋巴结炎超声造影表现1例
前纵隔未分化梭形细胞肉瘤1 例
好黑好黑的金丝猴
金丝猴
宫内宫外同时妊娠、宫外妊娠漏诊1例
金丝猴买桃子
广东省中医院阴沟肠杆菌qnrA基因的检测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瘤型麻风1例
阴沟肠杆菌的产酶性及抗菌药物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