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结果探讨

2021-03-19 00:35金媛媛汪林福李永娟刘明芳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受检者核酸标本

金媛媛 汪林福 李永娟 刘明芳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关键字】新型冠状病毒;受检测者;核酸检测;结果探讨选取2021年7月到2021年11月期间到我院行核酸检测人员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从标本采集、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受到影响的原因。结果:经过分析与探讨,发现在核酸检测过程中,从标本采集到對标本进行检测过程中均存在明显的操作流程不熟练和转运不当,主要为采集标本时护士对采集标本操作流程不规范、不熟练,标本漏液、转运不及时及检验不及时等问题,需对护士进行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培训,督促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同时在放置标本时对不同患者采集到的标本进行分门别类的摆放并拧紧标本盖、粘贴标签清晰。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时可能由于护士操作不熟练而标本有误,或是将标本混淆,或是转运及检验不及时,进而影响了核酸检测结果,需从护士操作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强护士实践操作能力,降低核酸检测结果的误差。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12--01

前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可在复制过程中不断适应宿主而产生突变[1]。患病早期可出现发热、乏力以及干咳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可能还会出现窒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早期症状与感冒发烧相似,不易区分,难以引起患者重视,进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同时该病毒还具有极强的传播性,在短时间内可能造成大面积的病毒感染。因此,为保障居民身体健康,临床为采用核酸检测的方式对受检者进行确诊,当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则表示受检者体内含有新型冠状病毒,需对其进行隔离治疗。但在实际检测当中,核酸检测标本采集操作容易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核酸检测结果,不利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行有效防御。经过临床研究,有学者提出,核酸检测标本采集过程中影响操作的主要原因大致为护士手卫生问题、咽拭子和鼻拭子采集流程不规范、不熟练,采集者配合程度以及送检标本不及时和检验不及时等因素。为探讨上述因素对核酸检测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对行核酸检测的1200例检测人员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2021年7月到2021年11月期间到我院行核酸检测的检测人员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受检者660例,占比为55.00%,女性受检者540例,占比为45.00%,受检者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44岁,平均年龄(60.17±7.15)岁。

1.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需对所有受检者进行核酸检测,观察并记录患者核酸检测期间护士采集标本的手法、操作,从标本采集、检测方法等方面对核酸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分析可知在核酸检测标本采集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主要可包括为手卫生问题、核酸采集操作咽部和鼻部操作流程不规范、不熟练、采集者的配合程度、送检标本不及时及检验不及时,可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加强对护士手卫生的科普和教育,倡导护士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并对其操作进行监督与考核,落实手卫生问题,减少因手部卫生对标本的感染。

(2)将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分门别类的摆放,在每一份样本的外部贴上标签并备注姓名、日期等信息,等待检验。

(3)在核酸检测过程中,医护人员向受检者详细讲解核酸检测对于新冠病毒预防和减少疾病传染的必要性,使受检者意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检测配合度。

(4)护士采集咽部和鼻部标本时,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流程不规范影响标本质量。

(5)按照时间批次记录标本采集时间,护士将标本采集完毕后,按照时间先后顺利按批次将标本送至实验室待检,避免部分标本超过最佳检测时间,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需分析1200例受检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和t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核酸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经过分析,由于护士手卫生问题造成的标本污染,进而引起核酸检测失误的有121例患者,检测错误率为10.08%;此外,由于护士在核酸采集操作咽部和鼻部操作流程不规范,不熟练引起的检测失误有125例,检测错误率为10.42%。由于采集者配合度不高引起的检测失误有108例,检测错误率为9.00%,由于送检标本不及时及检验不及时引起的检测失误有86例,检测错误率为7.17%。

3讨论

2019年WHO将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本病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且早期症状与感冒等疾病症状极为相似,容易被患者忽略,进而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2]。因此,及早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其报告进行诊断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减少病毒感染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临床常用核酸检测来进行诊断,主要方法是在受检者咽部或鼻腔内进行组织取样,再送由实验室检测,为避免检测结果出现误差与意外,需耐心对检测过程中的操作进行观察与分析。

综上所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在检测过程中受到手卫生处理不当、核酸采集操作咽部和鼻部操作流程不规范,不熟练,还有采集者的配合度,送检标本不及时及检验不及时等问题的影响,对以上方面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改进及操作规范培训后,核酸检测准确率得到极为显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董召刚,邹明瑾,张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43(4):5.

[2]里进,叶光明,陈良君,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假阴性结果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43(3):5.

1430500783235

猜你喜欢
受检者核酸标本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做胃肠镜前的注意事项
健康体检的护理服务与管理
留在现场的血型标本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核酸适配体在多肽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