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健康教育用于慢性心衰病人护理中效果评价*

2021-03-23 04:42李双成侯惠如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4期
关键词:个体化心衰满意度

李双成 高 娜 侯惠如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北京 100853

前言:慢性心衰是临床较为复杂的心内科疾病,患者出现该疾病会使心脏功能结构出现病理状态,导致心脏射血功能受到损伤,无法对机体进行正常供血[1]。该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诊治,只能起到一定改善作用,若要提高治疗效果,还需结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2]。个体化健康教育在临床的应用较为广泛,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为患者普及关于慢性心衰的健康知识,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治疗效果,改善疾病。基于此,本研究将针对个体化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疾病诊治中,临床疗效显著,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观测对象,该组患者均为我院2019年7月-2020年8月收治,且分为对照组30例为之实施常规慢性心衰护理干预,该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0/10,年龄均位于65~85岁之间,经观测平均值为(67.50±3.55)岁;另30例观察组为之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为主的慢性心衰护理干预,该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2/8,年龄均位于66~85岁之间,经观测平均值为(67.50±3.79)岁。经观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按研究标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进行常规的基础护理,并强调饮食教育与严格用药指导,注重留意老年患者的疾病预后。

1.2.2观察组 为之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具体如下:(1)健康教育:考虑到患者文化水平以及教育程度均有所不一,故在进行健康宣教时,可采用集体健康宣教与个体化健康宣教的方式,针对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知识讲解。在进行集体健康宣教时,可统一开展知识讲座,邀请患者及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并针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为患者发放健康手册,使患者明确慢性心衰的疾病发病过程,与相关治疗措施,促进患者更加深刻的认识疾病,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时,可根据患者自身存在的认知不足进行着重干预,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比如:在进行输液时,需告诉患者不能将输液速度调至过快,会增大心脏负荷,造成疾病恶化;在用药方面应避免医学术语,采用患者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正确的用药方法,告知准确的剂量以及使用时间和不良反应等,使患者引起重视。(2)个体化心理干预:由于患有慢性心衰的患者普遍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因长期受疾病折磨,导致出现抑郁、焦虑等情况,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家庭状况以及患者自身的内心矛盾施加干预,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促进患者保持乐观心态。

1.3临床观测指标 (1)生活质量

(2)护理满意度

2 结 果

2.1生活质量 观察组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后生活质量指标提升显著,与对照组差异明确(P<0.05)。见表1.

表1 生活质量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患者更能体现临床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护理满意度[n(%)]

3 讨 论

随着我国慢性心衰患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该疾病复发率较高,患者多次住院进行治疗,给患者精神、心理,社会、家庭、经济等方面均带来影响[3-4]。为改善患者病情,需辅以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指导,降低病情复发率,减少因疾病对患者生理功能造成的损害,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本文评测结果显示,对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后,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的提升,较常规护理下对照组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个体化健康教育能促进患者疾病预后,降低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该方式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个体化心衰满意度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