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中的应用价值

2021-03-23 04:42徐西芳包广宇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4期
关键词:性反应心脑血管心血管

徐西芳 包广宇

1.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仪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扬州 211400 2.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苏 扬州 211400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心血管系统慢性疾病,可能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基于炎性反应在心血管事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研究对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ratio,NLR)之间的关系,以明确NLR在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中的应用价值,为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提供更安全、有效的预测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1],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均有随访条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内科疾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器质性疾病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入组前3个月内接受过影响本研究结果治疗者,入组前3个月内发生感染者,恶性肿瘤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方法

1.2.1白细胞检测、分类 所有受检者均空腹12h以上,次日晨起采集空腹肘静脉血2ml,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生产厂家:Sysmex ,型号:XT2100 )及配套试剂盒对中性粒细胞(NC)和淋巴细胞(LC)进行计数,具体操作按照仪器及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计算NLR。

1.2.2随访 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2月29日,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随访终点为患者出现心脑血管事件或随访1年;统计患者1年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疾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相关标准。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随访结果 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访一年共有79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9.50%(79/200);按照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79例)和对照组(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121例)。

2.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血压、病程及BMI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NLR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心血管系统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好发于老年人,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进程及人们生活及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该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问题。机体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不仅影响其他组织器官功能的发挥,同时也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甚至可能导致临床死亡[1,2];因此,积极寻找、掌握高血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尽早干预,对高血压相关心脑血管事件的防治意义重大。

炎性反应在心血管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已被广泛认可,白细胞计数(WBC)、C 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标志物也已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预测指标;随着医学技术发展,白细胞被细分且发现其中部分组分对疾病的预测效果较WBC更好。外周血NLR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有研究证实NLR与机体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损伤等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LC已被证实具有抑制炎性反应的功能,同时还具有内皮细胞保护作用;而NC具有强的激活的血小板和内皮细胞黏附作用,NC与血小板及内皮细胞间的黏附和激活会行程恶性循环,进而促使炎性反应,促进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3,4]。因此,NLR平衡的打破是机体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一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9.50%;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组NLR值显著高于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组(P<0.05);提示我们:在一般资料不影响的前提下,NLR值升高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应注意NLR值的变化,以尽早进行干预,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性反应心脑血管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