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中PD-L1的表达状况与临床病理特征

2021-03-23 04:42王艳芳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4期
关键词:B型分型阳性率

王艳芳

吉林省前卫医院病理科,吉林 长春 130021

BC是女性群体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些年患病群体有年轻化趋向,侵袭与转移是造成治疗失败及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人体PD-L1也被称之为CD279,位于染色体2q37.35,由细胞外区、跨膜区与胞内区共同构成。现有研究发现[1],PD-L1在BC淋巴细胞、单核及巨噬细胞表面广泛表达,在人类肿瘤细胞株内表达上调,这提示PD-L1和肿瘤发生、发展间存在密切相关性,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是PD-L1的受体。目前,关于PD-L1作为BC免疫治疗预测标志物的研究偏少,故而探究其在BC组织内的表达情况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以上宗旨做出分析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集2017.8~2019.8期间我院120份BC石蜡标本,基于肿瘤组织的核心区建设组织微阵列(TMA)。入选的120例患者年龄27~74岁;平均(51.8±10.9)岁;流体直径0.7~7,平均(4.8±1.52);结合《WHO乳腺肿瘤分类》[2]内标准判断入组患者肿瘤分化程度:SBR I、II、III级分别有8、102、10例;把BC分为如下4组分子亚型:Luminnal A型15例、Luminnal B型47例、HER-2过表达型30例、TNBC型28例;TNM分期[3]:I+II期93例,III+IV期27例。

1.2方法 选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用柠檬酸钠溶液诱导5μm切片TMA组织抗原修复过程,过氧化氢抑制内源性过氧化物酶表达过程,滴入事前稀释的PD-L1(E1L3N)单克隆抗体,安放在37℃温箱内1h。采用标准DAB技术完成免疫染色,苏木精溶液复染。

1.3判断标准 局部或整个细胞膜染色(≥1+)肿瘤细胞在整个肿瘤中所占比例≥1%则判断PD-L1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Ki67将20%设为截点,用于判断PD-L1表达程度的高低。

2 结 果

2.1BC的临床病理特征 出现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者分别有50例、25例,占41.7%、20.83%。SBR分类表明, I、II、III级分别有8、102、10例,占6.7%、85.0%、8.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ER、PR与HER-2阳性率依次为30.8%(37/120)、38.3%(46/120)、44.2%(53/120)。且还评估了Ki67的表达情况,高、低表达者依次有86例、54例,各占71.7%、28.3%。分子分型结果表明,Luminnal B型最为常见,占39.2%(47/120)。

2.2PD-L1表达和BC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PD-L1表达主要定位在肿瘤细胞细胞膜或细胞质。入选的120例乳腺患者PD-LI阳性率为16.7%(20/120),在BC患者TNBC型内PD-L1的阳性率最高,为35.7%(10/28),其次为HER-2过表达型,占16.7%(5/30),Luminnal A型占13.3%(2/15),Luminnal B型为6.3%(3/47)。不同分子分型者PD-L1表达情况之间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表明,PD-L1表达情况和BC组织分化程度、分子分型、瘤体直径、ER状态、PR状态、HER状态以及Ki67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与病患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血管侵犯情况无相关性(P>0.05)。具体见表1。

表1 PD-L1表达和120例BC患者病理参数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有两个配体,即PD-L1与PD-L2,他们均是B7家族的成员。PD-L1蛋白在响应LPS与GM-CSF处置后的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DC)上被上调,且在传导TCR与B细胞受体信号时上调T细胞与B细胞,在静息状态的小鼠体内,可以于心脏、、肺、胸腺、脾及肾内检出PD-L1 mRNA。采用IFN-γ处理PD-L1时其基本上在全部鼠肿瘤细胞中表达,包括PA1骨髓瘤、P815肥大细胞瘤与B16黑素瘤内。

PD-L1属于I型跨膜蛋白,在非造血细胞和非淋巴器官内组成型表达 ,且在多种恶性肿瘤微环境内上调。PD-L1诱导T细胞活化与增殖能力降低过程,抑制抗细胞凋亡分子表达,但促进炎性细胞因素释放过程,进而削弱癌症有关免疫细胞原性,抑制免疫应答,以上这种机制诱导疾病进展过程。

本次研究入选的120例乳腺患者PD-LI阳性率为16.7%,PD-L1表达情况和BC组织分化程度、分子分型、瘤体直径、ER状态、PR状态、HER状态以及Ki67高表达性等不良病理特征相关,HEQin等[4]部分研究结果相似,提示PD-LI为肿瘤侵入性偏高的指标,并且PD-LI在TNBC内的较高表达性可能会成为TNBC患者临床靶向治疗的靶标,且可能是TNBC患者预后的重要标志物之一。本次研究表明PD-L1表达和淋巴转移之间无相关性,和过往文献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和纳入样本量偏少,患者较为单一相关。抗PD-LI单抗治疗荷瘤小鼠模型提示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过程,肿瘤细胞被清除。局部完全缓解,联合细胞毒性T细胞,和单纯采用细胞毒性T细胞疗法相比,较明显提升了荷瘤小鼠的生存率,这提示PD-L1可能参与乳腺癌亚型的复发转移过程。

TNBC是一类高度异质性肿瘤,尽管免疫表型均不表达ER、PR与HER-2,在其在生物学行为形成有很大异质性,在黏液癌与微乳头癌上不表达。综合本文论述的内容,可以看出PD-L1在TNBC内高表达,可以作为TNBC患者临床免疫治疗的靶标与预后标记物;肿瘤直径大、Ki67增殖指数高是PD-L1表达的危险因素[5]。结合PD-L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特征,笔者推测其可能和BC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相关,其可能会对后续几年中BC患者免疫治疗做出一定科学指导。

猜你喜欢
B型分型阳性率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抗核抗体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基于B型超声的在线手势识别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PSS4B型电力系统稳定器参数整定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
欧美的猫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