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蛋白、胆红素检验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2021-03-23 04:41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4期
关键词:酶原纤溶脂蛋白

杨 蕾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人民医院,山东 淄博 256100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被人们称之为冠心病,同时也被叫做缺血性心脏病,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脏病,一般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脏的供血不足,进而导致心脏器质性病变或者功能性障碍[1]。临床表现为:胸腔疼痛(疼痛感会延缓到胃、背部、手臂、颈部),还会出现昏厥、出汗、眩晕感、恶性、呼吸急促等,甚至还会因为心力衰竭导致死亡[2]。在生活中,如果发生上述症状要及时就诊,早期治疗。冠心病发病的病因还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是目前并不知晓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原因。引起疾病发生的因素有很多种,例如:不运动、体重超重、吸烟、高血压、性别、家族史、痛风、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年龄等。在研究中,我们会使用脂蛋白、胆红素检验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诊断,拓宽对患者的诊断方法,更加及时和准确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延长生存的时间,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6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时期来我院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为没有服用过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没有其他脏器的严重疾病。其中男41例,女25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60.3±2.6)岁。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清晨保持空腹状态下,经过医护人员的指引,采取静脉血5ml,之后实施15min的离心,速度为3500rpm/min,将血清分离。使用全自动化的奥林巴斯AU400仪器对脂蛋白、胆红素进行检验,分别使用的是免疫比浊率增强法和钒酸盐水法。两种指标的血液需要使用8h之内的空腹血。对66例冠心病患者以及66例健康人群的检查结果进行整理,了解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脂蛋白的含量。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脂蛋白值。

(2)比较两组病史资料。

2 结 果

2.1两组直接胆红素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总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脂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脂蛋白值对比

2.2两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其他病史无可比性(P>0.05),见表1。

表2 两组病史资料对比(例,%)

3 讨 论

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心脏供血不足、冠状动脉狭窄,进而促使心脏功能性障碍或者器质性病变。患者在患病后产生的临床表现是昏厥、出汗、眩晕感、恶心、呼吸急促、胸腔疼痛,甚至出现死亡。冠心病的症状被分为隐匿性、心理衰竭型、心绞痛型、猝死型、心肌梗死型[3]。这种疾病常见的类型是心绞痛型,严重的患者是猝死或者心肌梗死。心绞痛是因为暂时性、急性心肌缺血、缺氧导致的一种症状,表现是胸部有闷胀感、压迫窒息感、剧烈灼烧疼痛感,还会伴有恶心、忧虑、呼吸急促、虚脱、头晕、心悸、出汗等。冠心病有较为危急的症状那就是心肌梗塞,一般是心绞痛加重或者频繁发生时产生。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是:心前或者胸骨有剧烈的疼痛,放射到左臂、左肩或者其他的位置,经常伴有脉搏微弱、呼吸急促、恶心、头晕、多汗等[4]。冠心病的发生和脂蛋白的升高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多数的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蛋白的升高有相关性,在结构中,脂蛋白和纤溶酶有高度的同源性,脂蛋白可以和血小板、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表明的亲和位点结合,有效的抑制纤溶酶原的结合,促使丧失功能。脂蛋白可以有效的抑制纤溶酶原的激活,抑制纤溶酶原的激活剂,促进血栓形成。胆红素可以抑制动脉内壁斑块和粥样硬化的发展和形成,胆红素是经过血红蛋白分解,低浓度的胆红素具有抗氧化的效果,和白蛋白结合后可以抑制、清除身体中的自由基,血清中较多的胆红素都有清除的效果。所以本次研究,通过脂蛋白、胆红素检验了解冠心病。

两组直接胆红素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总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脂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从此结果中我们可以断定,脂蛋白、胆红素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一项指标,可以帮助患者早期进行诊断和预防,改善预后,为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脂蛋白、胆红素检验结果较为准确,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酶原纤溶脂蛋白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美国FDA批准Ryplazim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1型纤溶酶原缺陷症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的临床疗效
尤瑞克林与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