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对胃脘痛(肝胃郁热型)的疗效评价

2021-03-23 04:41粟周云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4期
关键词:肝胃胃脘情志

粟周云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1

胃脘痛属于中医病名,根据其症状可对应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胃痛等消化系统疾病[1]。肝胃郁热型属于胃脘痛中常见的一种证型,究其病机在于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致使胃失和降,引发胃脘灼热疼痛之象,且常由于情绪不稳,恼怒加重[2]。在临床中,针对肝胃郁热型胃脘痛患者常采用和胃止痛、泻肝降火的诊疗方法,同时在我院给予全面、优质的中医护理服务。常规护理对临床症状的改善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3],但效果不甚所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同时存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所欠缺。在中医院长期施护以来,运用中医护理手法获效明显。鉴于此,本研究特通过分组对照试验探讨中医特色护理方案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操作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7月收治的对入选的肝胃郁热型胃脘痛患者 112例,随机分为模型组(56例,常规护理)和治疗组(56例,常规护理+中医特色护理)。模型组男 30 例、女 26 例,年龄28 ~ 68 岁,平均(45.6±10.2)岁,疾病类型:慢性浅表性胃炎 30 例、慢性糜烂性胃炎 12 例、胃溃疡 8 例、十二指肠溃疡 6 例;治疗组男 29 例、女 27 例,年龄29 ~ 68 岁,平均(46.2±10.5)岁,疾病类型:慢性浅表性胃炎31例、慢性糜烂性胃炎11例、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溃疡 4 例。纳入标准:均符合肝胃郁热证型,均确诊为胃脘痛,均为成年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其它类型消化系统疾病者,合并严重内科、传染性、系统性疾病者,存在严重外伤者,近3个月内有重大手术史者,拒绝配合本次试验研究者。模型组和治疗组上述临床资料经检验均未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临床对照研究试验均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要求。

1.2方法 模型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热情接待患者、用药指导、配合临床医生观察患者的病情及症状变化,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和适度,确保病房干净卫生,严格按照消毒规范进行操作,对医疗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等。治疗组在模型组方法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1)情志疏导:采用情志疏导、顺应四时、情志相胜、陶冶情志以及气功调神等中医技术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调畅情志,尤其需要注意对于暴躁易怒的患者积极稳定心理状态,以免疼痛加剧;(2)推拿:首先采用按、推和揉法使患者保持背部放松,然后对足三里和内关穴位进行按揉,每个穴位各保持 3min,每天3-5次,力度以患者局部皮肤发热但是不感觉疼痛为宜;(3)耳穴压帖:取肝穴、神门、交感、皮质下和胃穴,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寻找敏感点,采用浓度为75%的酒精溶液消毒后将带有胶布的王不留行籽对准穴位进行按压,以患者有酸、麻、胀感觉为宜,持续3min;每日按压3-5次,每次持续时间为3-5min;(4)花茶养生:为患者泡制菊花、玫瑰花、合欢花、金银花等茶水供患者自由饮用,但是需要提醒月经期患者不宜饮用;(5)其他:采用五行音乐帮助患者松弛神经和肌肉;采用经典方剂帮助其控制临床症状,给予全面的生活起居调护等。

1.3观察指标 (1)对比症状缓解时间:包括胃部胀痛、嗳气、反酸、纳呆等;(2)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消化道出血、胃肠梗阻和穿孔等;(3)对比护理满意度: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分别将总分≥90分、≥60分且<90分、<60分者记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前2项构成比之和为总满意率。

2 结 果

2.1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见表1

表1 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2.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2.3护理满意度对比 见表3

表3 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3 讨 论

肝胃郁热型胃脘痛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如仅实施单纯的常规护理,虽然临床症状能够得到缓解,但疗效缓慢,且护理满意度的评价有待提升[4]。近年依托健康中国2030精神,同时人们对中医学理论和技术的认识不断加深,愿意接受中医药诊疗的人数不断增加,多种中医干预技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5]。基于此,本研究特试图针对肝胃郁热型胃脘痛住院患者制定全面、优质、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方案。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护理后治疗组胃部胀痛、嗳气、反酸、纳呆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参考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模型组(P<0.05),可知在肝胃郁热型胃脘痛住院患者中实施中医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控制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风险;此外,治疗组的满意度分布明显优于模型组,且前者的总满意率高达98.21%,明显高于后者的80.36%,可知此类患者对该护理模式极其满意。中医护理方案包括情志疏导、推拿、耳穴压帖、花茶养生和其他护理措施,情志疏导提倡利用各种中医情志调畅技术稳定患者的负性情绪,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还可控制患者发怒的情绪,有效避免疼痛加剧;推拿主张利用按、推和揉法对患者的背部进行刺激[6]

并按揉足三里和内关穴位,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减轻胃脘痛症状和不适感,提升生活质量;耳穴压贴不仅能够改善胃肠功能,还可安心宁神,柔肝敛阴、和胃止痛,因而对临床症状的控制效果理想;花茶养生能够利用具有疏肝清热、和胃止痛、降逆止吐、解毒凉血等中医作用的花茶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7],达到辅助控制临床症状的目的;其他措施包括五行音乐、经典方剂干预及生活起居调护等,均是控制临床症状的重要措施[8]。因而中医特色护理方案效果更佳,优势更明显。

综上,建议对肝胃郁热型胃脘痛住院患者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案,以促进临床症状缓解,控制并发症风险,并且还可显著改善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肝胃胃脘情志
疏肝和胃方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木蝴蝶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观察抑肝和胃饮治疗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小陷胸汤合四逆散治疗肝胃郁热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