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老年患者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护理对策探讨

2021-03-23 04:41周惜珍丁曼香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4期
关键词:尿道口尿路感染导尿管

周惜珍 丁曼香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陆战队医院,广东 潮州 521000

留置导尿管属于侵入性操作,对患者造成的尿道粘膜损伤是无法避免的。部分老年患者尿道口变小,无形中增加了置管难度,即使医护人员手法轻柔也容易导致患者尿道黏膜损伤[1]。特别需要关注的是绝经女性患者,其体内激素水平衰退,机体功能出现退行性改变,细菌易黏附于膀胱黏膜,从而引起感染[2]。本研究旨在减少老年患者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护理对策,现作汇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院内2019年9月-2020年8月治疗期间留置导尿管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遴选出总60例。完成随机分组后,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管理3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7:13,患者63-82岁,计算均值(71.53±2.54)岁;研究组男女比例18:12,患者61-85岁,计算均值(72.03±2.61)岁。上述资料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患者就诊资料完整、无误;自愿参与研究。排除:依从性较差患者。本研究已通过院内审核。

1.3方法 1.3.1对照组实施临床基础护理:每日为患者检测体温,观察导尿管是否引流通畅,有无扭曲、变形,并留意其尿液的基本性状,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反馈,并留取标本送检。指导患者平日多饮水,勤换洗贴身衣物,翻身时避免压迫、折弯导尿管。

1.3.2研究组则实施优质护理:①尿道口护理。取适量0.02%洗泌泰溶液清洗患者外阴部位,自内向外,随后用碘伏轻轻擦拭患者外阴、导尿管及接口部分,2次/d。患者排尿、排便后及时清洗会阴及尿道口,护理人员注意操作前、后均严格净手,为自己和患者负责。②导尿管护理。采用密闭引流系统,定期更换尿管、尿袋,具体更换时间通过动态监测患者尿液pH值来确定。pH6.8即为高危堵塞,需2周一更换;pH<6.7即为低危堵塞,需4周一更换。定期采集患者尿液进行尿培养与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③预防并发症护理。在导尿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尽可能保证动作轻柔,减少对于尿道黏膜的损伤。置尿管时气囊注15-20ml生理盐水,以此来预防尿管脱出。着重留意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定期观察其尿道口,若存在尿液溢出的现象考虑气囊变小,将现存液体抽出,重新注15-20ml生理盐水,保持气囊充盈。

1.4观察指标 (1)观察2组的护理效果,统计症状消除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作为指标;(2)观察2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的调查结果为指标,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对比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情况、症状消除及总住院时间 研究组尿路感染人数较少,患者在症状消除及总住院时间方面的统计结果均低于对照组,检验(P<0.05)。见表1。

表1 对比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情况症状消除及总住院时间

2.2对比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在满意度方面的统计结果高于对照组,检验(P<0.05)。见表2。

表2 对比2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n(%)]

3 讨 论

尿路感染指的是病原体在尿路中异常繁殖所致的感染性疾病,育龄期女性、老年人为疾病多发群体[3]。患者多因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就医,但部分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经检查发现其尿道与膀胱黏膜的抗菌能力不足,发生感染[4]。轻微感染患者的症状有时于几天内自行消失,感染严重或未及时治疗的患者病情可反复发作,最终导致永久性的肾脏损害、败血症等。

为预防感染的发生,研究组利用碘伏轻轻擦拭患者外阴、导尿管及接口部分,能够建立一定浓度的碘伏环境,不仅减少尿道口处的细菌,还避免细菌经尿管腔外进入膀胱[5]。与此相对应,结果中研究组患者尿路感染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护理对策的有效性。此外,研究组患者在症状消除及总住院时间方面的统计结果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检验(P<0.05)。综上所述,增加尿道口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老年患者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发生率,促进症状改善,缩短住院时间,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尿道口尿路感染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拔管提醒单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什么是处女膜病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PRN喷洒抗菌膜预防男性尿道口出血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