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无缝隙护理对患者临床各项体征及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

2021-03-23 04:43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4期
关键词:缝隙体征手术室

何 旭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黑龙江 黑河 164000

手术室护理操作繁复,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病情以准备手术用物,术中及时、准确地传递器械,任一环节出现差错均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优化手术室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完成度,改善患者身心感受[2]。本研究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系院内2019年04月-2020年04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严格遵循筛选标准遴选出120例。对照组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25-71岁,均值(40.52±4.16)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25例,妇产科手术20例,骨科手术15例。研究组60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24-75岁,均值(41.18±4.22)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24例,妇产科手术22例,骨科手术14例。患者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临床确诊行手术治疗,自愿参与。排除:手术禁忌症者。研究已通过院内伦理委员会的审核。

1.3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前用药、患者状况评估等措施。研究组行手术室无缝隙护理,包括(1)信息收集与分析。自患者入院起,护理人员收集患者就诊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将其归为主诉疾病、机体基础信息、心理状态信息及并发症四个重要部分。基于此为患者拟定不同侧重点的个性化护理方案。(2)术中无缝隙护理。确定患者手术日期并安排护理人员,提前掌握病情、手术流程、护理要点等信息,并于手术过程中灵活运用。术中对手术操作进行三方核查,及时处理各种紧急状况,并做好手术记录。以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为例,术中必须检测血压指标有无异常,每8-10min记录一次并向手术医师汇报,确保治疗、转诊、降压等操作可无缝隙进行,避免任一环节出现差错。(3)护理无缝隙衔接。不同治疗进程的护理人员均需要掌握患者的手术流程、病情及心理特点等,确保工作交接时能够有效交流,完成信息传递。术后完善手术记录,与其他护理人员核查患者一般情况、引流管、皮肤情况等,签字确认交接,将护理环节紧密连接为一个整体。

1.4观察指标 (1)术中检测并记录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体征变化;(2)利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评分越低,表明患者情绪状态越健康。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主要体征对比 研究组患者临床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三项体征均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主要体征对比

2.2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方面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指标对比(分)

3 讨 论

手术室无缝隙护理要点在于能够捕捉患者病情和体征变化,并以此为依据拟定术中跟踪措施,努力创造围绕患者工作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3-4]。研究中,通过术前信息收集与分析,护理人员将患者疾病特点与个人状况有机结合起来,明确护理重点,有利于后期工作的开展[5]。术中与医师无缝隙配合操作,术后工作交接时多次核查患者情况,叮嘱护理要点,全程无缝隙优质服务,使患者消除陌生感,身心健康得以恢复。第二部分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三项体征,以及负面情绪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表明无缝隙护理较常规护理更能够改善患者各项体征,且更加关注患者的主观感受,利于后期恢复。

综上所述,手术室无缝隙护理能够改善患者临床体征,并有效缓解负面情绪,具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缝隙体征手术室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雨的缝隙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从文本的缝隙挖掘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