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手术室护理分析

2021-03-23 04:43史金玲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4期
关键词:性休克器官效率

史金玲

清原满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辽宁 抚顺 113300

创伤性休克是指患者由于受到创伤而导致体内有效循环血量迅速减少,而造成各个器官的损伤[1]。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创伤性休克的发生情况也不断增大多,大多与交通事故频发有关。此外,大多于创伤性休克患者大多病情紧急,危机生命,需要及时进行补液、输血[2]。有不少研究认为,配合相应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3例,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龄区间为23-64岁,平均年龄(45.34±9.67)岁,创伤原因:锐器伤4例,高空坠落8例,交通意外19例,对照组患者33例,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龄区间为24-66岁,平均年龄(46.13±10.23)岁,创伤原因:锐器伤7例,高空坠落9例,交通意外17例。

1.2方法 两组首先进行常规抢救治疗,在此之外,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生命特征、打扫病房、用药护理等措施。观察组则采取急诊护理,主要措施如下:1、体位护理 依据患者的受伤部位,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减少血液流失,增加患者舒适感。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采取措施抬高患者头部和下肢,促进血液回流。2、扩充血容量 创伤性休克患者大多失血过多,因此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依据先输液、后输血的原则及时补充患者血容量。3、呼吸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大多由于失血过多出现昏迷的情况,因此应注意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情况,避免由于异物或分泌物阻塞影响患者呼吸,加重患者缺血缺氧的状态。4、心理护理 对于有意识的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应注意安抚患者情绪,鼓励患者,激起患者的求生欲。术后增加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缓解患者及家属的不良情绪,避免患者及家属消极对待治疗。

1.3疗效观察指标 从急救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方面评估急救效率,各项时间越短,急救效率越高。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器官损伤、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2 结 果

2.1急诊效率 从统计结果看 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分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等各方面耗时较短,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3 讨 论

由于严重的交通事故、外伤、高空坠落等原因均可造成患者出现创伤性休克,且由于有效循环血量迅速减少,极易造成患者的各个器官出现器质性损伤。创伤性休克患者如不能及时抢救则可能造成患者器官的不可逆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患者的急救效率关系着患者的急救效果,急救效率的提高离不开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常规护理措施并不能满足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各项需求[3]。

创伤性休克患者入院后需及时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减少器官损伤,并扩充血容量,缩短分诊时间,尽快实施抢救等措施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由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危急,因此需要针对性高、专业程度高、服务意识强的护理措施相搭配。急诊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各部门之间密切的相互合作,尽力缩短分诊时间,提高急救效率[4]。急诊护理为患者提供体位、呼吸、心理等个方面的护理措施,尽量减少患者的血液流失,并通过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为患者补充血容量,改善休克症状。与常规护理相比,急诊护理更加注意患者自身的创伤情况、各部门的配合情况以及他们的心理状态,提高急救效率[5-6]。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分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等方面的耗时均短于对照组,表明采取急诊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急救效率。观察组患者中共有3人出现血栓、器官损伤等并发症,而对照组患者中则有7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此结果表明采取急诊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以广泛采取此种护理模式,提高急救效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性休克器官效率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类器官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ORGANIZED GIVING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
老年恙虫病并多器官损害1例
跟踪导练(一)2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