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综合征诊断中应用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1-03-23 04:43王淑晶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4期
关键词:腕管肌电图传导

王淑晶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腕管综合征(CTS)为发病率较高的外周神经病变,病因包括腕骨骨折、关节炎及腕管内肿瘤等所致正中神经支配的手部肌肉萎缩、瘫痪或感觉区异常等,患者临床表现为手部桡侧三个半手指出现程度不一的感觉障碍及麻木等,严重甚至可引起肌肉萎缩及瘫痪,因此早诊断及治疗疾病非常关键[1]。近年来,本院采取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查方式诊断CTS,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71例CTS患者为研究组。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X线、CT及结合临床表现确诊,具体表现为出现不同程度的手指麻木及疼痛;神经卡压体征、伸指灵活度不足及大鱼际萎缩[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②患血液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男性30例,女性41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46.2±2.3)岁;病程1个月~3.8年,平均病程(1.5±0.4)年;发病部位:左侧27例,右侧23例,双侧21例。此外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24~64岁,平均(45.9±2.2)岁。两组年龄、性别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选择NDI-200F神经-肌电图仪进行检查,检查过程将室温控制在24℃~26℃,以使患者处在最舒适的状态。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查:检测腕部下段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检测。检查方法是用指环电极刺激拇指、中指及示指,记录腕部正中神经动作电位,此外比较正中神经、邻近尺神经、桡浅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潜伏期数值进行记录,方法如下:刺激拇指及比较同距离下正中神经、桡浅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两组潜伏期进行对比。刺激环指,对比下正中神经邻近尺神经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对比潜伏期。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查:用刺激器刺激腕部横纹近端正中神经,借助表面电极记录拇短展肌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大小指标。

肌电图(EMG)检查:将同心圆针刺入到拇短展肌中,对肌松情况下的神经电位表现进行观察与记录。拇短展肌轻微放松的时候可测量运动单位时限、波动幅度;重度放松的拇短展肌可观察运动单位的募集反应情况是否在正常水平。

1.3诊断标准 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DML)延长时间>4.2 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下降<40 m/s。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消失,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邻近尺神经、桡浅神经明显更低,肌电图检查在拇短展肌放松状态下存在失神经电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数资料使用%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研究组检查情况 71例患者总计检测90条正中神经,行MCV检查出9条DML正常,其余81条DML明显延长。行SCV检查显示62条指腕SVC减慢,60条SNAP波幅降低,4条波幅消失,见表1。DML检查20例患者肌电图正常,35例检出纤颤波、正锐波,16例检出纤颤波、正锐波及运动单位时限延长或波幅增宽。

表1 71例(90条)有症状手MCV、SCV检测情况

2.2研究组与对照组检查情况 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SCV、MCV均高于对照组,DML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检查结果比较

3 讨 论

腕管是重要的功能部位,解剖学认为腕管主要是由腕骨、腕横韧带所组成的骨性纤维隧道结构,腕管内部有正中神经穿过[3]。腕管一旦受重体力劳作、腕骨骨折及石膏固定不当影响,可让腕管内部的正中神经受压迫,如此可导致正中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出现功能障碍,如此引起CTS。CTS发生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疾病非常关键。

针对CTS,临床中常用的诊断方式结合病理表现与影像学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所需的时间较长,这给疾病的治疗及干预带来巨大干扰。相比之下,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查更加有效,该方法借助SCV、MCV、EMG检查实施分段检测,如此可将神经嵌压的部位及时有效的检出,且可判断正中神经的损伤程度。此外采取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查也可用于诊断合并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症状的CTS患者,这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疾病的治疗及干预提供有利的帮助。本次研究中,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评价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查用于CTS诊断的效果,研究中对71例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段检测均可发现正中神经异常情况,且类别清晰,这表明该方式对CTS的鉴别诊断价值显著。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在肌电检查情况上,研究组与对照组在SCV、MCV、DML各指标上也存在差异,这也表明CTS患者存在肌电的改变,这为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针对CTS患者,采取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查方式,可获得腕管正中神经的具体情况,这为疾病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利参考,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腕管肌电图传导
超声引导腕管注射类固醇治疗腕管综合征及其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神奇的骨传导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掌区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54例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神经肌电图与超声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