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1-03-23 04:43王海波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4期
关键词:抗凝溶栓下肢

王海波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黑龙江 黑河 16409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指的是患者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出现凝结,发病时下肢局部疼痛,行走时痛感加剧[1]。若未及时接受相应治疗及护理,患者可因此遗留下肢水肿、静脉曲张、皮炎、溃疡等并发症[2]。此外,部分研究表明与单纯抗凝相比介入溶栓治疗效果更佳,能够保证更高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予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现作汇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院内2019年05月-2020年05月期间就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对象,遴选出76例研究。对照组男、女比例10:9,年龄31-78岁,计算均值(52.61±4.47)岁;距发病1-7d,均值(3.05±0.42)d;致病原因:外伤17例,外科手术12例,长期卧床6例,其他3例。研究组男、女比例23:15,年龄29-75岁,计算均值(51.84±4.36)岁;距发病1-7d,均值(3.11±0.37)d;致病原因:外伤15例,外科手术13例,长期卧床5例,其他5例。上述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经临床确诊;首次发病;无抗凝及溶栓禁忌证;患者对研究知情,自愿参与。排除:近期行外科手术者;凝血功能障碍者;碘、尿激酶等药物过敏者[3]。本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

1.3方法 对照组予以抗凝治疗,即皮下注射海普宁、口服华法林等, 持续用药3个月。研究组则添加介入溶栓治疗,具体措施:予以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即在患者健侧股静脉穿刺后,于下腔静脉处置入滤器,保持其顶端位于右肾静脉开口下端约1cm处。顺行溶栓,将患肢抬高约30°,于脚踝上10 cm处扎止血带,于足背浅静脉进行穿刺,取50万u尿激酶溶入50ml生理盐水进行推注,速度放缓,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连用3-5d,1次/d。皮下注射 5 000 u低分子肝素钠 连用7d,1次/d。 持续用药3个月,并定期检测凝血指标。

1.4观察指标 (1)每日观察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程度、以及血栓附壁情况,以此评定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2)观察患者深静脉通畅改善情况,测定深静脉通畅评分并计算通畅率。(3)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并发症,记录类型、严重程度。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涉及的数据均利用SPSS20.0处理,其中计量资料即深静脉通畅率,以(χ±s)的形式纳入,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包括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n(%)的形式纳入,予以卡方检验;P<0.05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94.74%,较对照组高,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n(%)]

2.2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通畅率及并发症详情 研究组患者深静脉通畅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则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通畅率及并发症详情

3 讨 论

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抗凝疗法能够抑制血栓的形成、滋长,并促使静脉再管化。但是,鉴于患者受累部位、受累程度及栓塞或复发的危险性不同,抗血栓形成需多样化治疗。尿激酶能够将纤溶酶原激活,并进一步降解构成血栓骨架的纤维连接蛋白,从而起到溶栓作用[4]。介入溶栓治疗利用导丝、导管解除血管腔内的梗阻,并输入药物与血栓直接接触,将其溶解,从而使主干静脉恢复通畅。数据显示研究组临床有效率及深静脉通畅率较对照组高(P<0.05),有利证实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且患者并发症较少,表明溶栓治疗风险低,更为安全。

综上所述,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理想,患者深静脉通畅率大幅提高,且并发症较少,具有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抗凝溶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