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体检静脉血采集患者晕针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2021-03-23 04:43王会娟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率研究组疼痛

王会娟 金 丹

临潼康复疗养中心,陕西 西安 710600

随着人们医疗保健意识的提升,健康体检者的数量逐年增多。而静脉血采集是体检的重要环节,但体检者受心理因素与疼痛刺激及机体状况等因素影响,易出现晕针现象。晕针起病急且原因复杂,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体检中的不良现象;尤其是心理护理干预,可避免静脉血采集环节发生晕针等意外事件,促使体检工作顺利展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来我院进行静脉血采集并晕针的236例体检者当作观察对象,排除脏器功能障碍与精神意识障碍者。随机分组各118例,研究组的年龄16-26岁,年龄平均20.3±2.2岁;男性80例,女性38例。对照组的年龄16-26岁,年龄平均20.1±2.6岁;男性81例,女性37例。基线资料比对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包括操作解释等。研究组在其基础上施以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采血前心理护理 采血前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听取患者诉说,了解患者有无低血糖史与晕针史、癫痫史等基础情况,对有上述病史的患者,采取卧位采血方式。观察患者心理状态,通过语言开导法或非肢体语言方式进行心理安抚。熟练运用艺术沟通技巧,做好解疑答惑与信息咨询等服务工作,言简意赅的介绍采血注意事项与过程等相关知识。通过真诚友善的交谈,分析与引导患者心理问题,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减轻患者紧张程度。

1.2.2采血中的心理护理 穿刺等操作的动作应当轻柔,从患者感兴趣话题入手进行交谈,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其忽略穿刺的疼痛。引导患者如何用心理暗示与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方式,调整自身的负面情绪,从而提高疼痛阈值。在操作中应当以和蔼可亲的态度,给予患者鼓励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尊重与重视。观察患者面色,出现黄白或苍白面色的情况,预示着有晕针倾向,应当及时结束采血,使患者呈卧位,并按压合谷穴。

1.2.3采血后的心理护理 采血后由专门的护士观察5min左右,给予患者更多压迫穿刺口的指导;做到有问必答,放松患者精神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鼓励患者主诉不适,提供温水等人性化服务,避免出现延迟性晕针情况。

1.3观察指标 晕针判定标准如下,轻度患者有心慌与虚脱感、胃部不适的症状表现,短期内可恢复。重度患者有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冷汗、手足冰冷等症状表现,由护士根据患者表现进行判定。向患者发放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对服务态度与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满意情况。统计两组心率与血压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秩和检验其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卡方检验差异性;组间统计学差异用P<0.05表示。

2 结 果

2.1穿刺应激反应 研究组心率与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应激反应比较(n,%)

2.2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61%)高于对照组(84.75%),P<0.05。如表2所示;

表2 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从静脉采血晕针者的心理状态入手分析,大部分体检者对静脉采血穿刺有恐惧与紧张心理,尤其是青少年体检者,心理承受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心理紧张是引发晕针的独立危险因素,负面情绪会促使迷走神经兴奋与亢进,促使内脏器官的血管扩张,从而引发心率过缓与心肌收缩乏力及大脑供血不足等不良反应,最终导致血管性晕厥[1]。心理紧张的体检者,在穿刺前会联想到穿刺的疼痛,从而增强心理恐惧与紧张的感受。在穿刺中会放大抽血的疼痛,加剧情绪恶化,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在穿刺后由于穿刺相关知识片面,如过度担心抽血对身体的影响等,易引发延迟性晕针[2]。尤其是在空腹等机体应激状态,以及干燥闷热等不良环境等因素诱导下,更易发生晕针现象。在心理护理中,要求护士掌握艺术沟通技巧与以人为本的服务态度,主动拉近与患者的关系,疏导负面心理与消极情绪。明确了解晕针先兆期与发作期、恢复期的症状表现,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认知度与舒适度,打破负面情绪等因素引起的恶性循环状态,确保静脉血采集工作有序展开[3]。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心理负担,稳定患者血压与心率,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值得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心率研究组疼痛
心率多少才健康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疼痛不简单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