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1-03-26 09:19田洪艳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胚胎学医科组织学

徐 路,孙 奇,刘 洋,田洪艳,徐 冶

(吉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2018年8月,中共中央在全国教育大会之前印发的文件中指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四新”建设,即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首次正式提出“新医科”概念。同年10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 版”,对“新医科”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新医科概念的提出对高校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1]。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因其与生理、病理等后续课程密切相关,成为所有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它是一门思维与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专业课程,而实验教学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从新医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关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教学效果,通过实施全方位的实验教学改革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不断深化医学课程改革,对适应新医科的医学人才培养及质量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以智慧教学为目标加强软硬件建设

在冠状病毒肺炎时期,为保证学生“停课不停学”,教育部下发了 2020 年春季延期开学的通知,并鼓励教学机构采用各类在线平台,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2]。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进度,本教研组针对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开展了线上教学,经过多方面的比较最后确定利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开展课前学习,同时利用学习通平台建设课程,利用QQ群平台对学生进行课下答疑解惑。教学对象为我校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2019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9级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教学过程分为教师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课堂安排、课后任务、集体答疑五个环节。教师课前准备是在开课之前将所有教学资料上传,如教学大纲、教案、讲稿、教学课件、每个章节的微视频、动画、习题等。学生课前准备阶段是学生根据教师下发的学习重点,通过中国大学慕课平台观看教学微视频、查看课件、并记录疑难问题。课堂安排将根据学校教学任务的安排,以学习通线上教学的方式代替传统教学。首先要检测学生预习效果,出3~4道测验题,限时提交,选出学生答错概率较高的问题课上解答,接下来导入课堂学习内容,课上要多与学生互动,采用小组讨论、线上选人等方式。课后任务,在学习通发布章节测验,让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另外,我校已建设形态学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数字切片内容丰富、分辨率高,可模拟显微镜下高倍、低倍观察效果,真正实现了开放实验室的需求。学生学习切片过程中,系统会在后台记载学生学习记录,老师可随时查看。最后集体答疑环节,课代表将学生集中的问题上传至QQ群,教师将一一解答。经调查发现,学生对这种线上实验教学方式非常满意,学生认为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自己的自学能力。

2 以自主学习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

新医科背景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开始快速兴起,借助线上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呈多样化发展[3]。疫情之后究竟该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实验教学课时的减少,加大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矛盾冲突,因此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根据线上教学的经验,我们将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改革方式,激发、培养和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学习,采取小组研讨学习方式,增加小组讨论课时数。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全面推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和探究式讨论”的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具体教学包括5个环节:导、学、测、用、评。导:导入简单生活案例,用问题引出教学内容;学:线上学生自主学习在线课程,线下教师精讲重点知识;测:用“学习通”实时测试、实时反馈;用:给出临床案例,通过讨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索大创课题,实现学以致用;评:各个环节实时评价。

线上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完成“导”和“学”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线上课程,完成弹题;教师组织学生在线对“生活案例”进行讨论,学生展示线上学习成果。线下教学模式:课上完成“学”“测”“用”“评”环节。引导学生课后完成在线课程章节测试、充分利用形态学数字化实验平台,课后阅读相关知识点前沿进展文献,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论述题的测验,并探讨大创项目。

3 以交叉融合、创新为思路重构教学内容

课程是保障专业教学的关键载体和支撑。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课程的育人作用。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政教育融入到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中具有重要意义[4-5]。医学课程主要反映人体的自然规律和运行机理,超越意识形态,最终培养学生实现对技术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但医学课程过度强调“工具理性”,导致学生缺乏“道”的自觉,特别是价值上的引领和启示,而这正需要从“课程思政”的角度进行加强。

本研究从育人维度来关照课程价值,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充分利用医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依托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平台,重塑课堂教学,整合相关专业知识,体现新医科交叉融合理念。教学内容中融入医学人文、思政元素,鼓励教师围绕与医学相关联的社会问题,让学生在新的价值坐标系中准确定位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将“立德树人”“健康中国”等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知识点,实现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的新时代本科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教育宗旨。

4 结 语

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的主干学科,开展实验教学改革是很必要的[6-9],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还为地方独立医学院校实施实验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仍需不断去探索和思考。总之,根据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教育的时代要求,研究并探索医学类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对适应新医科的医学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胚胎学医科组织学
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基于大学生幸福软实力模型的医学教育提升研究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张帆: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
生命教育视域下医科院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探究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无纸化考试的实践与体会
泌尿系统组织学PBL教学模式浅析
项目教学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