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泻必用方”与“补必用方”刍议※

2021-03-26 23:41薛进旭毛慧芳李东顶葛开发梁永林
中医药通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官能神明灵枢

●薛进旭 毛慧芳 李东顶 葛开发 梁永林,2▲

《黄帝内经》“泻必用方”与“补必用方”分别见于《素问·八正神明论》和《灵枢·官能》。此两篇内容主要论述的都是针刺的临床应用,但却出现了“泻必用方”与“补必用方”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给后世学者造成了不小的困扰。自古及今,有关《黄帝内经》“泻必用方”与“补必用方”的争论不胜枚举,皆有理有据,更使广大中医学子无所适从。而针刺补泻又是针刺临床应用的精华所在,故对《黄帝内经》“泻必用方”与“补必用方”尚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1 “泻必用方”与“补必用方”争论简述

1.1 以《素问·八正神明论》“泻必用方”为准绳明代医家马莳曰:“泻必用员,补必用方,《八正神明论》泻必用方,补必用圆……其言如此,此节(指《灵枢·官能》)之方圆误可知矣。”[1]即其认为“泻必用方”是正解。有学者也通过查考《针灸甲乙经》卷五《针道第四》中所引《素问》《灵枢》经文,发现其均统一为“泻必用方”。而《针灸甲乙经》成书于晋初,距汉成帝使刘向等校经传之时不远。所以,《灵枢》《素问》翻刻传抄之误可能较少,故而《针灸甲乙经》所引之文较正确,应以《素问》“泻必用方”为准[2]。

在认同“泻必用方”的前提下,“泻必用方”的具体内涵也是争论的焦点。有学者根据中医学常用天地、水火、寒热、男女等概念替代阴阳以避复这一特点,认为“泻必用方”中的“方”代地、阴,原句可解为“泻必用阴”。即对邪气亢盛的实证用泻法,必然起到衰减的作用——实则虚之也[3]。而有学者则认为“泻必用方”是补泻总则的概括之一,即气盛方泻[4]。亦有学者依据中医取象比类的思维,建立“方员-规矩-补泻-五行”的思维轴,认为“泻方”中蕴含着五行补泻的法则,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关系是“方”达到“泻”之目的的内在原理[5]。

1.2 以《灵枢·官能》“补必用方”为准绳有学者对“泻必用方”与“补必用方”所属篇章文字进行对照,认为《素问·八正神明论》主要是对《灵枢·官能》内容的解释,其应在《灵枢·官能》之后。同时该学者认为补与泻是相反概念,故方与圆也应该是相反含义,因此词性必定一致,而《灵枢·官能》方、圆二字词性一致,所以应以《灵枢》为准,即“补必用方”[1]。同样有医家认为,无论从立论的严密性上看,还是从传承的关系上看,都是《灵枢·官能》之义胜[6]。

关于“补必用方”内涵的争论同样不在少数。有医家从临床角度立论,认为《灵枢·官能》所说的“补必用方”是行针手法,十分切合临床实际[7]。也有医家认为针刺操作中捻转时拇指进前,食指退后,用拇、食指指腹掌侧面对捻或用拇指指腹掌侧面与食指指腹桡侧对捻,拇、食指与虎口间的孔隙分别呈近似正方形和长方形,而非圆形,因此方为矩为正[8]。还有医家认为《灵枢·官能》所说的“补必用方”方的含义不是指具体的针刺补泻操作方法,而是对补泻操作方法特点的整体概括和抽象[1]。

1.3 《黄帝内经》“泻必用方”与“补必用方”二者并存不悖针对“泻必用方”与“补必用方”非此即彼的争论,有医家认为《灵枢·官能》是详述具体的针刺手法的圆活流利(员)和沉稳(方),《素问·八正神明论》是论呼吸补泻法,二者并不相悖[9]。目前《针灸医籍选读》也认为《灵枢·官能》中“补必用方”指的是针刺具体方法,而《素问·八正神明论》中“泻必用方”是指运用泻法的时机,二者不可混为一谈[10]。有医家则认为《素问·八正神明论》中“泻必用方”是指针刺补泻时必须要掌握人体气血的变化情况,而《灵枢·官能》中的“补必用方”主要是指针法、手法[11]。

2 “泻必用方”与“补必用方”详论

方,本义是相并的两条船[12],但目前其可查考的含义多达十几个。所以,“泻必用方”与“补必用方”中“方”的具体含义就成了二者争论的关键所在。笔者通过学习《黄帝内经》和“泻必用方”与“补必用方”的研究成果,认为此处的“方”用作副词,表时间,意为始,才;正当时;将。而“方”作此解释,可以充分地解释《素问·八正神明论》“泻必用方”与《灵枢·官能》“补必用方”,详述如下。

2.1 “泻必用方”释义《素问·八正神明论》曰:“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转针,故曰泻必用方,其气乃行焉……故员与方,非针也。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方”者何谓也?“非针也”。书中明确言道并不是指针的形状而言[13]。

《素问·八正神明论》篇名中的“八正”,指一年中的八个时令,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神明”之意,据吴崑所注:“谓日之寒温,月之盈虚,时之浮沉,皆神明之所宰。”以“八正神明”为本篇之名说明其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性[14]。而全篇首论即言“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法天则地,合以天光”。针刺一定有法则,就是效法天地,遵循日月星辰的变化。所以,在本篇的题目和首论中就明确体现和强调了把握针刺时机的重要性,即因时而刺的重要性。而后本篇继续进一步详细论述为何要因时而刺以及从时间节点的角度而言怎样因时而刺,即“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也。”同时,明确指出因时针刺的最高指向就是“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而待之”,最后指出最高的要求“天忌不可不知也”。所以,全篇的核心和重点就是把握因时针刺。

针刺补泻的实施是因时针刺的具体体现,所以“帝曰:余闻补泻,未得其意”,就是引导读者明确怎样在补泻中把握和运用因时针刺,即所谓“岐伯曰:泻必用方”。所以,“泻必用方”是基于本篇所讨论的核心和重点以泻法为例进一步的具体解释。“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就是从整体角度而言,因时针刺要把握住人体之气正当盛时、月亮正当满时、太阳正当热时;“以息方吸而内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转针”从具体针刺操作的实施细节而言就是要在病人正当吸气时进针,还要在病人正当吸气时捻转针、正当呼气时捻转针。而这些具体的要求也是基于对人体气血的把握所提出的。同时,在本篇最后也对全篇的核心和重点作了再次申明,即“合人形于阴阳四时,虚实之应,冥冥之期,非夫子孰能通之”。由上可知,“方”在本篇中表时间,意为正当时、将、才等。所以,“泻必用方”就是指在针刺泻法中要因时针刺以调人体气血。

2.2 “补必用方”释义《灵枢·官能》曰:“补必用方,外引其皮,令当其门,左引其枢右推其肤,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静,坚心无解;欲微以留,气下而疾出之,推其皮,盖其外门,真气乃存。用针之要,无忘其神。”与《素问·八正神明论》“泻必用方”皆以“方”言针刺补泻操作的机要所在,但此处言补,“方”字何谓?

从《灵枢·官能》全篇的论述格局来看,首论“用针之理”,次言“用针之服,必有法则,上视天光,下司八正”“必知天忌,乃言针意”。从中便可看出本篇与《素问·八正神明论》同样,亦言因时针刺的重要性。而在论及“补必用方”之前有一重要的论断,即“是故工之用针也,知气之所在,而守其门户,明于调气,补泻所在,徐急之意,所取之处”,随后便言“补必用方,外引其皮,令当其门,左引其枢右推其肤,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静,坚心无解;欲微以留,气下而疾出之,推其皮,盖其外门,真气乃存。用针之要,无忘其神”。所以,“补必用方”的提出是对“工之用针也”要求的进一步阐释,也就是从补益的角度论述“明于调气”。所以,《灵枢·官能》所讲的“补必用方”主要是讲调人体血气的具体操作,也就明确了针刺补法的实现是通过调理人体气血。而因时针刺的本质就在于因时调血气,所以“补必用方”所言就是在补法的操作实施中要把握人体气血而因时针刺。

所以,《素问·八正神明论》“泻必用方”与《灵枢·官能》“补必用方”两者都重在讲因时针刺以调理人体血气,只是从补和泻不同的方面进行讲解。而《内经》针刺补泻方式突出体现的就是刺法操作特点与人的气血状态及病势相合[1]。所以,《素问·八正神明论》“泻必用方”与《灵枢·官能》“补必用方”只是重点突出了因时针刺这一重要因素在调理人体气血中的重要性。

3 小结

针刺若要在临床上取得长足发展,必须依靠精确、严密的针刺理论;而针刺临床疗效的不断提高,又是对针刺理论精确性、严密性的验证。针刺补泻理论是针刺临床应用的关键所在,故本文就《黄帝内经》“泻必用方”与“补必用方”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希望可以为广大临床医师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猜你喜欢
官能神明灵枢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单位点官能化聚苯乙烯合成研究
画地为牢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HTPB官能度数学模型建立
岭南那些与水相亲的神明
采采卷耳
低迁移性双官能度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光聚合性能研究
东京神明 花信精神
封闭多官能异氰酸酯交联发泡剂的研制及PA6发泡成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