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大学生英语阅读教学路径研究

2021-03-26 03:43覃春华
新阅读 2021年3期
关键词:卓越语篇应用型

覃春华

卓越應用型的人才培养,主要通过人才的培养模式转变与改进,提出教育改革的相关事项,对大学生的适应性、应用性及能力进行锻炼,对大学生的创新性、卓越性、综合性进行培养,以构建起卓越应用型的英语人才的培养结构,积极拓展大学生的就业思维,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与能力。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我国对外交流、对外贸易也逐渐增多,这就使社会对具备英语语言能力的人才需求逐渐增多。英语阅读作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口语能力的教学,其不仅备受人们所喜欢,还被更多人所需要。因此,大学生英语的阅读教学中,需注重英语语言的实用性,并体现出其卓越性。基于此,教师需做出相应的改革,既需要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进,又需要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究,促使英语人才的培养符合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卓越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要求

卓越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将其具备的实用性作为基本形式,将卓越应用型人才作为其本意的出发点,在卓越应用型的培养模式下,教师需依据学校的发展及其自身特点,对大学生实施培养,以此对学校教学中应用型学生培养的短板实施解决。因此,学校需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相关标准,这不仅是学校教学中通用的标准,还包含了相应的英语口语行业的标准,以促使大学生的实用性、应用型、创新性等各项能力形成。同时,在卓越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在英语阅读的教学时,还需注重卓越计划的理念运用,以教促变、以变促研、以研促训,注重其科学性、专业性与实践性,并依据该教育模式的相关要求,培养出适合国家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英语人才以及自主创业者[1]。目前,我国的应用型高校在进行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时,需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对相关口语交流进行观摩与研讨,并参与到相关交流互动中。该模式与传统化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应用型、学术性的人才培养,英语人才的培养更需注重对直接应用型知识的掌握,积极开展开放互动的实践性操作。但是,卓越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非是万能的,在具体应用的时候,还需注重不断革新,使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所以教师在英语阅读的实际教学时,需注重学生创新力、适应力、应变力的体现,并对具体教学进行针对性调整,使学生实现良好发展。

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大学生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人文常识类语篇阅读。大学英语通常是在高校的一年级与二年级所开设,在大学中,除了人文社会类的科目,其他科目都没有英语学科的跨越时间长。在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相应的人文引导,通常可以使学生对社会、自我形成个性化的认识,再加上大学英语本身具备的跨越时间长的优势,这就使其在人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生产性双语”的概念运用而生,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可依据生产性双语,促进两种文化的一起进步与共同提高[2]。同时,大学生可立足于全新的高度,促进两种文化的有效融合。经过相关研究显示,其分析了各个阶层英语知识学习者,并获得了生产性双语的相关概念引导下的语言学习,其具有以下作用。首先,可以使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得以有效提高;其次,可以使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不断提升,并促使学生摆脱掉母语思维造成的局限性,并立足于另一个角度,促进学生具备的分析、综合、评价的各项认知能力的提高;再次,可以使学生的情感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通过人文概念、目标文化重新看待这个全新的世界,并通过其他人的眼光进行自我分析;最后,可以使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并促使学生形成对于美的感知力,同时,还能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文化归属感,经过他人的角度与自我反思,在民族与文化的归属感得以表现的同时,促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到目标文化具备的能力,并使大学生成了“多文化人”(Muhicuhural Person)。通常而言,传统的英语教学,更注重记忆与背诵英语教师所讲解的相关文本内容,导致对部分文本进行理解时断章取义,或者曲解了作者写作的原意,且对英语教材的解读方法也相对单一模式化,缺乏自身认知。而卓越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下,在大学英语的人文阅读的教学中,可将相关信息实施文意字解,并辅助东西方对经典的诵读研究,并通过双重文化的视角,促使学生对相关文化经典实施解读,突破原先刻板的认知结构,从而实现生产性双语的教育目的。

语篇阅读的教学。我国的语篇思维和英美国家的人相比,其存有明显的隐伏型的思维模式,也就是从主题入手,通过多种暗示后,回归到主题。对于“一般—特殊型”的英语语篇而言,其属于英语阅读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语篇类型,通常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相关文本中较为常见,同时,还是大学生离开课堂教学外,最常见、最可能遇到的文体类型,也是大学生在自身专业领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文体类型。根据有关学者表明,因为学生自身的语篇思维存有的问题,其在阅读较长的英语语篇的时候,无法清晰地辨识出段落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对阅读效果造成不利影响。通常表现在虽然对词句不存有理解障碍,但却无法理解语篇的整体结构,失去了理解的方向感,并无法抓住阅读语篇的重点。该类语篇通常有清晰明确的逻辑脉络,主要体现在排序、因果、分析、对比、例证等,且主题环环紧扣。因此,在英语阅读的具体教学中,需注重语篇的逻辑性,为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对专业文献的阅读提供相应的引导,并训练学生自身的语篇逻辑,这不仅能够使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迅速了解到语篇的逻辑结构,还能对语篇中的证据缺失以及逻辑漏洞进行发现,以促使大学生形成相应的批判阅读的良好思维习惯,并对阅读语篇形成独特的见解,最终实现思维创新。

课程评价体系的变革。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中其评价主要是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且评价方式单一,既没有开展过程性评价,也没有对学生实施效果反馈与监督,这种评价通常是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的。卓越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下,其主要是将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作为目标,因此,教师需对教学评价实施变革。首先,需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其不仅有教学管理者,还包含了教师与学生,甚至是教材的编写者,社会机构的各种人员也需参与至相关评价活动当中。其次,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评价需注重多样性。通过各种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关注,并促进发展过程的评价,构建三维评价体系,主要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对于综合英语来说,可适当提高考试成绩的比重,将传统的30%提高到50%,课堂表现与作业分别占比10%,出勤率比重为20%,并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从而使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升。最后,英语阅读的教学评价需符合多元化要求,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查问卷、日志等实施多种方式评价,从而确保英语阅读的教学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是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一门课程,需注重工程人才的培养地位,明确英语专业的培养方案,促进课程体系的不断优化,对阅读教学方法、内容等实施深入改革,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促进阅读教学的质量提高,还更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产出,以确保卓越计划的开展,从而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

本文系2020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文科背景下民族地区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JGA28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曹萍. 应用型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数码设计.CG WORLD, 2018, 7(9).

[2] 吴琼. 卓越英语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沈阳师范大学英语专业为例[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41(4):127-130.

猜你喜欢
卓越语篇应用型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画与理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曾鳴 警惕停留在優秀的誘惑,這是卓越最大的敵人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