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法研究

2021-03-27 10:47艾岳巍黄义
教育现代化 2021年103期
关键词:教与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

艾岳巍,黄义

(中南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一 引言

教学评价作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成效的反馈,是教学整个闭环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正确认识专业课程思政评价的主体和客体,构建详细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适当的评价方法,对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1-2]。在前期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中,针对专业课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方法。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亟需构建一种综合性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从实施课程思政的保障措施、衡量标准和反馈机制方面完善专业课程思政评价体系[2]。

针对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评价,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别从学生技能的掌握与提高、态度和价值观、实践能力和参与能力等方面,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3]。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一些研究开始将评价重点转向对教师的评价,以课程思政同行教师评价要素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教学态度与教学准备、教学内容与教学表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管理与课堂效果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构建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并制定出相应的同行教师评价表格进行评价,为提高课程思政同行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参考[4]。在此基础上,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师德师风评价和备课、授课及课外的思政化程度等展开分类评价研究[5]。专业课程思政的目的是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需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及其融合的过程中是否包括育人品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6]。为了将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专业规划、学科建设中,发挥强大的育人主体作用,需要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包括思政与专业是否有效融合、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是否到位、课程思政的时效性是否较强、课程思政达成度是否较高[7],从而构建良好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推动课程思政教学的高质量快速发展。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提出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馈评价,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校课程思政的创新与完善[8]。另外,在评价的理论上提出以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评价为圆心,延展到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评价、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评价[9]。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后,教学评价系统不应仅体现在对学生专业知识成绩的考核评价上,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其将来的工作等发展性德育评价指标也应纳入评价体系中。根据以上分析发现,目前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尚未形成完善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10]。本文以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思政教学为例,从教与学相结合、课堂内外呼应、学校与工作延续性、学习与生活相促进、时间延续性等方面,探索构建多维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法,并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综合效果,为后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提供指导与支持,如图1所示。

图1 多维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法

二 教与学相结合

教与学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作为轨道交通概论课的教师,应该潜心研究如何将课程思政与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知识相融合,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挖掘专业思政元素的深度、典型案例的构建方式、思政元素的讲授方式以及与学生形成的互动程度与效果等,均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可以用于形成教方面的评价指标。各项指标的评价等级可以进一步从创新性、示范性、可操作性以及学生的可接受性等方面进行具体评级。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单纯从教方面评价教学效果容易产生片面性的结果,不利于在后续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学生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而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也是教学效果最直接的体现对象。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所接收到的知识面的广度、知识的难易程度、知识的可接受性、知识的可记忆性、知识的可传播性等,均可以提取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各指标的评价等级可以进一步从广度、深度、代表性等方面进行具体评级。

三 课堂内外呼应

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来看,课堂教学在时间上是占比较小的一部分。课堂以外部分对人才的培养知识框架的形成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学过程中,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及时巩固也是不可或缺的。课前除了安排专业知识的预习之外,课程思政部分也需要安排相应的预习内容,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专业思政知识内容,在大脑中形成初步印象。初步印象的形成对于课堂的讲授进度及深度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前课后安排相应的自学环节,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相关知识。学生提前预习并熟悉相关专业课程思政知识,能够在自学的条件下满足初步学习要求。不仅可使学生在接受教师讲解内容时不存在陌生感,而且学生通过在预习过程中的反复思考,其专业课程思政知识的自学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另外,对于课前已进行过深入思考的部分,学生能够针对教学中所讲解的内容给予及时反馈,并与教师共同探讨相关专业课程思政知识的教学改进措施,这有利于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能够促使教师从更深层次的方面讲述相关内容,让教师与学生聚焦更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对教师将讲授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学生和教师都可以节省出比较多的时间。教师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介绍背景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也不会太仓促,教师与学生都拥有了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对教学内容的巩固及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同时,学生可以提前准备或当场思考后形成并引出更加深入的问题,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共同研讨,课后独立巩固思考,更好地提高教与学过程中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课堂内外呼应效果。

课堂内外相呼应可以从课前预习的形式、内容相关性、时间性,课中讲解的内容深度、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参与度及课后巩固内容的形式、相关性、时间性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另外,所安排的相关内容可以进一步从学生的接受性、参与度及自学能力提升度等方面展开具体评价。

四 学校与工作延续性

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专业知识的培养可能仅影响人生中的某一专业知识领域的小部分,而对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影响整个人生。因此,对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评价不应只关注在学校期间甚至课堂中的少部分时间的学习,而应该从影响学生整个人生发展的角度对其综合素质进行系统评价。对于专业知识的考核,一般通过试卷考试的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对于综合素质的考核,仅从单方面考核则难以实现。因此,对于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成效的考核应该从课堂、学校延续到工作中,从而形成时间、空间相结合的多维度综合评价体系。

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同一个专业课程思政的案例很可能被多门课所采用,其中大部分内容具有相似之处。当同一个案例被反复多次在课堂上讲解时,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造成强烈的厌恶感,这对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当多门专业课程采用同一专业课程思政案例时,教师不应该简单重复,需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深入学习思考的兴趣,从而更深层次地探讨相关问题。另外,可以通过同行教师之间相互打分,对学生在课堂以及学校期间的课程思政素质从主动性、思考深度等多角度展开评价,最后通过讨论形成学生在学校期间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

人才培养的目的是向社会输送专业知识过硬,同时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满足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各培养单位所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最终将走向各行各业。从这一方面来看,高校所培养的人才走向社会后,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也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采取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形式,从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到培养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评价。在学校期间所进行的专业课程思政素质培养应具有延续性,使学生参加工作后能够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还应该从工作岗位上的敬业精神、创新能力、团结协助、无私奉献等方面进行具体评价。

五 学习与生活相促进

人才培养过程中,学习和生活难以分开。学以致用,是良好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我们所学的许多知识最终都将反映到工作和生活当中。因此,从学习、生活等方面对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能够获得更加真实全面的评价结果。生活是检验所学知识价值的有效方式。专业课程思政中强调育人的理念,在生活中各方面将得到更好的体现。同时,生活中许多因素也将影响我们的学习习惯,生活与学习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对于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应单纯从学习中进行评价,应该关注所培养的人才在生活中各方面的具体表现。在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不仅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而且会影响其周围的人群。人才的综合素质是教学过程中需重点培养的内容,其考核内容不应只考核学习过程中的情况,也应该考核在学习之外是否对学生的生活、社会发展有利。在学习期间,可以采取讨论、问答及实践的方式进行考核,以此评估学生在学习期间所获得的培养成效。

在生活中的表现能够直接体现出个人的综合素质。比如,在周围人需要帮助时,个人是否愿意乐于助人;生活在一个集体中,是否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在社会中,是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这也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反映。因此,在生活中,可以采取以调查问卷、同事打分、参与志愿者活动、弘扬家国情怀等方式展开具体评价。

六 时间延续性

专业课程思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应仅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短时间内的表现,而是要秉承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理念,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美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需要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延续下去,培养一代代接班人。因此,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不应只局限于当前,也应关注所讲授的专业课程思政知识在时间上的可延续性。

从时间延续性方面评价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育人效果,需要对所培养人才进行长时间跟踪调查,同时将结果及时反馈到人才培养机构。这样才能够对所开展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做出一个系统、完善的评价。所培养的人才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经过一段时间后,所学的许多知识也许会逐渐模糊或被遗忘。而对于专业课程思政综合素质,我们希望能够厚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让他们受益终身。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时充分考虑所讲授知识及学习和讲授方式的时间延续性。因此,根据所设定的总体时间安排,分阶段、分层次对专业课程思政素质进行评价,能够更好地反映教学效果。

七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评价作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成效的反馈,是教学整个闭环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对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思政教育,从教与学相结合、课堂内外呼应、学校与工作延续性、学习与生活相促进、时间延续性等方面,探索构建多维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法,并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进一步提升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综合效果,为后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提供指导与支持。

猜你喜欢
教与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楷书的教与学
微视频辅助教学对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