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类“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培育策略

2021-03-27 10:47韩媛媛
教育现代化 2021年103期
关键词:双师双师型艺术设计

韩媛媛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

一 引言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懂实践操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因此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也会有所差异。为适应我国新时代经济转型和艺术设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建设和培养既能理论教学又能实践应用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尤为关键。本文将就高职艺术设计类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构成深入研究,并结合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探索合适的发展和培育策略。

二 高职艺术设计类“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

(一) 思政师德素养

思政师德素养,包括高职教师对自身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判断、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教师是否喜欢并认可所从事的高职教书育人工作,并心态积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职业自豪感。职业品质素养是教师内在的精神信念和认知,处于教师专业能力模型中的最底层,是影响教师外在教育行为的根本因素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是对所有从事教育事业人员专业能力的最基本要求。

(二) 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教学能力

高职从事艺术设计教学的专业教师需具备扎实的艺术设计类学科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深厚的美学素养,包括良好的绘画造型能力、色彩观察力和搭配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包括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新媒介设计等多个专业方向,随着社会经济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新型材料的跨界、跨专业运用,艺术设计专业的涉及内容扩大了,实践性要求也提高了,这就要求担任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教师能有效整理跨专业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相关专业的课程资源,开阔学生的知识范围和职业视野[1]。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能力和必要条件,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职业教育政策和理论知识有充分了解,能充分认识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具备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所需的美术学和设计学的理论知识,能根据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和开发课程课件,运用美术设计学知识设计教学方法和创设教学情境,能运用最新的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设计方法和教学内容,并能结合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行为,丰富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有效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2]。

艺术设计没有固定的公式和模板,从事艺术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和与时俱进的能力,要能主动关注设计行业信息,通过参展进修学习等多途径更新设计信息和知识,提升艺术文化素养,并能创新教学,能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能根据学生特点激发学生的独特创造力,积极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能运用自身丰富深厚的艺术理解和修养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表现和作品创作,并能在教学创造过程中讲评和指导学生的绘画和设计作品,提升学生的艺术理解力和创作能力[3]。

(三)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能力

艺术设计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要培养的是有一定理论知识、又能实践和操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想培养既懂理论又懂实践操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除需具备扎实的艺术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外,需要具备很强的设计表达、设计造型、设计创新等艺术设计实践和技术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了解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沿动态,有一定的行业企业工作经验,熟知设计行业企业的运营发展模式,熟知设计岗位的职责和技能要求,熟知艺术设计工作流程和相关岗位的操作规范,能熟练运用各种设计工具和技术,并能把岗位实践经验提炼转化成教学能力,有效教授学生,指导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双师型教师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能力,有客户意识并能根据客户需要设计商业实践,能将各种设计实践能力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运用专业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不断创新,有原创作品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能鉴别设计作品优劣,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项目实践[4]。

三 高职艺术设计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现状

“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对行业企业现状和本专业职业岗位的操作知识有一定熟知,熟练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且能教授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提升学生专业岗位运用能力。国家近年来相继出台政策文件,明确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改革要求,国务院也在文件中提出具体要求和目标,到2022年我国“双师型”教师要占所有专业课教师的一半以上。为此各高职院校陆续投入大量精力发展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认定标准不清晰

“双师型”教师内涵是该类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应用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要求,现有内涵的研究是从不同理解视角、不同经历、不同实际操作模式等角度提出了多种理解,其中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较多的是双能力,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要既能站稳讲台又能积极进行技艺创新,并培养出动手能力较强的人才。但多数高职院校没有明确此内涵,艺术设计类教师也没有深入研究相关的内涵和要求,对教师职责的理解片面,认为只要有效教授专业理论知识即可,没有认识到实践应用教学的重要性,导致错误理解了自身职业能力发展提升要求,一味追求学历学位和科研能力等专业理论能力的发展提升, 忽视设计实践应用技能提升。

目前国内学者和院校陆续对“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开展探索性的研究,行政标准侧重要求外在硬性条件,譬如对职称、学历和工作经验时长要求,学术界研究的认定标准强调“双师型”教师内在的能力素养,未提出具体可行的能力素养要求,导致不同层面的院校在操作实践时出现标准解读不一的情况。由于现有标准的可操作性低,各院校在评定“双师型”教师时只能按照各自的理解和实际情况进行评定,尤其是在评价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时只是片面的看是否有证书、是否参加实践项目或参加类似培训等简单量化指标,评价的科学性无法保证。因此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认定标准对教师发展和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二) “双师型”教师的评定和考核机制不健全

健全的“双师型”教师评定和考核机制是引导教师提升自我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挥棒,所以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制定“双师型”教师评价激励办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尚未建立客观系统的评价标准,更没有切合艺术设计类教师的特定评价标准。教师招聘时依旧重学历和学术研究能力,忽略专业实践和设计实操等能力,在实际工作评价和考核时多数是仍沿用传统的评价模式,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甚至评价重点都没变,主要以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包括论文、课题、项目数量及等级质量)作为评价依据,对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评价方式少甚至没有,重教学科研而轻实践,导致本来教学科研任务重的教师更加忽视提升实践操作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5]。陆续有高校探索开展“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评价量化工作,重点评估行业企业经历经验、企业岗位顶岗时长、专业相关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持证情况、所主持或参与的横向项目数量、横向项目科研经费到款金额等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过于依赖量化考核,出现误导老师重考证和做项目。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评定难度大于教学科研理论能力的评定,很多高职院校在评估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时主要还是看教师的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证书,但由于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差异大、种类和数量众多,含金量不一,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资格核验和公平公正评定存在现实困难[6]。

(三) 师资来源单一和结构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的全职校内专任教师主要是从普通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应届生中招聘的青年教师,或者从其他院校引进的中高级教师,且多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师的职称都普遍不高,多数教师只有初中级职称,少量的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也是传统的美术教育专业,所以总体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合理。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招聘新教师时都习惯性面向各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他们有高学历或丰富教学经验,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理论教学经验相对丰富,但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教育培训,同时多数都是没有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对市场和艺术设计最新技术没有接触,所以大多数都是缺乏设计一线的设计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现场教学、实训指导、就业创业及职业辅导能力也较欠缺。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等文件的出台,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也开始重视从行业企业聘用技术人才,但相对来说这类教师的数量非常有限,多数高职院校还是以兼职教师的形式聘用企业高技术人才。这部分兼职教师一般都具有丰富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但由于聘用形式所限,这类教师在教学工作方面投入的时间不固定,教学质量更是没法保证,另外加上他们本身非教育师范专业出身,对高职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技术手段方法等教育学知识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另外由于学校运行模式和企业的实际差异,以及引进后的培养和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从企业引进的教师在现有重科研轻实践的考评机制下受挫,且由于教学水平有限,出现这些教师在知识传授、实训实践教学和学生指导管理等方面存在能力不匹配或有劲使不出的现象。因此,兼职教师队伍存在管理难度大和流失严重的问题[7]。

(四) “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体系不完善

很多高职院校都尚未根据不同层级不同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建立差异化的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评估仍旧沿用传统的做法,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我国尚未就“双师型”教师建设明确具体的政策指导文件,缺乏明确的人、才、物的支撑体系,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也未就“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出台具体指导文件,导致各高职院校只能根据学校实情开展。由于经费有限,高职院校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有限,加上培养渠道不通畅,少有的技能培训机会难对口。同时教师的日常教学科研工作量大,忙于教材编写和课程建设的同时还有繁重的科研任务,无暇参加培训进修,更谈不上深入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工作和锻炼。另外,由于评价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和教师个人认识的不到位,出现培养方向走偏的现象,自我提升偏重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而不是切实提高自我实践教学能力[8]。

四 艺术设计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策略

由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的多元性和高实践性,建设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双师型”教师队伍时需要根据其发展规律结合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师队伍现状进行发展对策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多措并举,建设专兼结合的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 优化“双师型”教师的差异化评聘机制

“双师型”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授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在达到基本资格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应具备专业理论、专业实践、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由于每个“双师型”在具体评价时应根据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差异,确定不同级别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应用技能、职业态度需达到的切实可行要求。同时,“双师型”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这也是其绩效评价的核心,所以绩效评价是应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重点考核教学质量。相比传统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技能素质是其两大素能之一。目前“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技能主要体现在行业企业顶岗实践表现、对学生创业就业等实践技能教学方面,所以对“双师型”教师实践技能的考评,不仅需要学校院系、教师、学生、教学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参与评价,还需要考虑到行业企业及协会组织的评价。在评价时要根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重点评价老师对艺术设计理论和理念的理解、运用、设计作品的能力[9]。另外,艺术设计领域知识更新快,各种设计理念日新月异,设计方法多种多样,要求艺术设计类“双师型”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的知识结构,对相应的“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标准也应动态调整。

另外,教师实践应用和实践教学能力也要纳入职称评聘指标中,量化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如明确要求教师去企业顶岗锻炼或践习的经历、与行业企业合作设计的数量及创造的经济价值、作品参赛获奖或所指导学生参赛获奖情况等,通过职称评审倾斜,发挥职称评聘的指挥棒引导作用,降低对学术研究成果要求,激励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二) 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多元人才引进机制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师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都不太合理,且教师来源单一,要从源头上解决此问题就需要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战略发展规划,针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实践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欠缺的问题,严把双师型教师的入口关,尽可能引进具有行业企业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管理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若全职引进存在操作困难时,高职院校可以灵活用人模式,采用短期项目合作、兼职聘用、产业导师、人事代理或劳务制等方式柔性引进,既能便捷有效实现人才引进,又能最大化实现人才和高职院校及专业的多赢。与此同时,学校需要优化兼职等柔性引进教师人才的职业环境,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创造灵活自如的发展空间,协助打通校内各领域的资源整合,建立多元人才教师信息库,健全“双师型”教师专兼职结构,促进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在教学、教改、科研创新中的交流和互补[10]。

能力构成 评价指标 评价主体职业品质素养 立德树人成效 院系、教师、学生、教学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专业理论教学能力 教学评价、课程建设、学生成绩、科研数量和质量等 院系、教师、学生、教学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实践教学能力 企业实践成果、职业资格证书、作品参赛、指导学生参赛和创业就业成果等院系、教师、学生、教学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及协会组织

(三) 建立分层分类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

各高职院校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采取差异化培养的方式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实施能力递进、分级培养和全过程培养,依照教师的双师素质能力水平将讲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并针对性设计开发并实施各等级的培训课程包,不同等级要求不同培训学分。课程包中明确对应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建新入职教师职前和在职教师职中的全过程培养、针对校内专任教师、企业新引进教师、兼职教师、产业导师队伍的“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差异采取量体裁衣、有所侧重的培训模式,有针对性、差异化、持续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能[11]。

高职院校和各教学单位要针对艺术设计类教师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校本培训。针对行业企业引进的教师可以在培训内容上侧重教育学知识,譬如思政师德、系统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方法和教学技术、科研和项目管理方法等内容,通过开展专家学术讲座或研讨培训,鼓励在职攻读艺术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参加跨学校访问等方式提升专业理论知识。针对校内专任教师可鼓励参加社会性设计比赛及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等设计活动、组织教师参加职业资格(水平)证书考试,还可以通过寻找校企结合点,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组建职教集团,发挥行业企业的场地设备等硬件资源优势,分批选送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或学习,鼓励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参与企业设计项目,研究市场需求,开发合适产品,接触学习市场最新设计理念、最新材料和工艺技术,掌握实践岗位的职责和技能要求,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完善培训学习激励与评估机制,创建教师个人培训档案,提高艺术设计类教师的专业素质及教学水平[12]。学校可鼓励专业或教师团队建立工作室或开设实体店,通过参与店铺选址、设计布局、室内装修、产品开发制作、产品包装设计、广告宣传、推广营销、售后服务等实际市场运营环节,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市场分析和产品设计能力,促进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同时,指导学生就业创业,实现教学、设计和实践的融通[13]。

五 结语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定位是培养具有极强职业定向性的艺术设计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教学内容强调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的实际适用性,要求高职院校建设一支既具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教育教学能力、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经验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基于现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高职院校需要明确双师型教师内涵,完善差异化评聘和多元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

猜你喜欢
双师双师型艺术设计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山东大学作品欣赏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