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贸集装箱行业转型专题研究

2021-03-27 07:28竺新海
运输经理世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内贸集装箱运输

竺新海

(中远海运,上海200003)

0 引言

国内物流业的现状是物流公司不能满足制造业对物流服务的真正需求。大部分物流公司将自己定位为运输公司,无法为制造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服务和支撑。而缺乏为制造业提供产业价值竞争力的物流公司,不可能成为对方真正有价值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只能以运输价格的高低与同行拼杀。物流公司不能仅靠运输在市场上做大,而应将物流看成是整个企业供应链中的一部分,通过自身的物流专长将上下游打通,提高效率的同时节约资源,寻求与制造业企业的共同发展,本文将从内贸集装箱行业的发展前景、转型方向以及实践步骤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发展内贸集装箱业务的收入预测与前景分析

2019年的测算数据显示,单箱收入187 元/TEU,按平均单箱应收款3000 元计,收入利润率在6.2%。来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显示:综合型企业收入利润率为8.9%,仓储型企业为6.9%,运输型企业为3.3%;从行业看,道路运输企业和水上运输企业为5.4% 和1.3%,铁路运输企业为8.0%,仓储企业为4.2%[1]。

若以综合型企业的8.9%对比,一些企业要进入产业链,需要叠加生产物资的采购、仓储、定制化包装再到配送等都参与到制造商的运营当中,甚至还包括供应商的管理。做真正的门到门全程物流管理,则内贸的经营收入水平尚处下游,还有进一步提升收入的空间。

虽有诸如制造业的不断不滑,船公司增加运能带来的恶性价格竞争,部分内贸船公司的突然倒闭给市场带来震撼等种种困难,但是内贸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乐观。其一,内贸适箱货与外贸相关其适箱货的比重还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其二,《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给内贸业务带来部分利好。其规划强调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其中1/3 的港口从事内贸业务,借助港口对“一带一路”倡议支持是天时。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中“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贯穿整个亚欧非大陆,中国在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在国家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规划的同期发展下,东西部与南北方的经济交流将更为密切。东西部和南北方经济互补性强,可能会促进内贸集装箱航运市场货源的增长。长江、珠江和大运河所形成的庞大水网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会促进通关、换装、多式联运的有机衔接,在兼容规范运输规则和实现互联互通与运输便利化的情况下,部分促进内贸水运集装箱的发展。另外从收入角度的单箱收入与应收款比分析,即以收入利润率来比较,可以侧面测算内贸的业务回报水平。

2 内贸水运集装箱业务的经营战略定位与转型路径

内贸集装箱业务要生存和发展,应当建立起适当的行业壁垒功能,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借助现代互联网与软件技术快速超车,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服务技术壁垒的创立者,全程门到门物流的服务者,从而摆脱目前低价竞争的模式[2]。

2.1 内贸集装箱业务的主要功能

内贸集装箱业务的主要功能定位于以下4 个方面:

其一,信息技术领先:要将信息化软件技术贯穿于客户的采购、库存、订单等生产数据,链接船公司的订舱系统,与陆运车队、仓储机构互联下达储存、发运信息,能实时向客户反馈物流追踪信息的全程门到门物流服务供应商。

其二,标准设定:成为陆运、仓储等供应机构服务标准的制定者或标准的使用者。

其三,行业产品设计:成为全程门至门物流运输产品的设计者。

其四,产业价值提供:成为生产商、贸易商产业链中的价值提供者。

这4 个既定的功能设想在逐步落实过程中,具体、细化的工作在于加强总部营销和保障服务,以全局管理的优势,在业务模型上引领,创建有竞争力的内贸服务模型。

2.2 内贸集装箱业务的基础工作

内贸集装箱业务需集中于5 项基础工作:

其一,技术模型引领,并确保风控有效。协助有能力进行信息系统优化的公司将改进系统功能分为:第一,完成拖卡程序与堆场的对接;第二,帮助无界全面优化箱管、堆场、码头交互程序;第三,帮助设计客户端的销售程序;第四,帮助解决与其他船公司的数据对接,配合信息化改造,达成行业新业务模型的战略引领,并保证风控有效。

其二,企业强化集采,加强供应商服务。强化供应商集采,开展向内贸舱位集采;开展目的港集卡服务的集采运作,达成总部集约采购与管理。

其三,企业营销导入,业务上下联动。在营销中,优化集团战略客户向基层单位导入,将大客户营销试点变为常态化日常工作。

其四,经营团队建设,优化经营业态。企业需要推进在主要地区建立专业内贸的营销团队,组成销售、客服、单证等综合化团队。

其五,达成PDCA 流程化。根据上述做法将内贸以营销模式在各业务单位内进行推广,并回顾与修正。做好计划、落实、回顾、整改,持续优化。

3 内贸集装箱业务未来发展的实践步骤

根据上述定位功能与基础工作要点,企业要以信息化软件技术为核心,将操作系统贯穿于客户的采购、库存、订单等生产数据,链接船公司的订舱系统与陆运车队、仓储机构互联下达储存、发运信息,能实时向客户反馈物流追踪信息。在对陆运、仓储等供应机构建立服务标准,并按标准使用。根据上述信息化与标准化两大基础,以设计者的身份,设计满足客户需求的全程门到门的物流运输产品,以物流服务商的身份,成为客户全程门到门物流服务的排他性供应商。

内贸集装箱业务要生存和发展,只有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服务技术壁垒的创立者,与集团内外船公司货代差异化经营,成为生产商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才能摆脱低价竞争的模式。个别物流企业在充分了解制造企业内在需求后,不再局限于运输,而是从其生产物资的采购、仓储、定制化包装,再到配送等,都参与制造商的运营当中,甚至还包括供应商的管理。

要做到这一点,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努力分步实施。

3.1 创建软件信息系统核心

第一,以系统管理控制下游拖车供应商,着手优化供应商管理流程。首先改良集卡的陆运服务,打通集卡在船公司箱管、堆场、港口码头三点打单、提箱、送箱的梗塞。借助于满足船公司的全链运输需求,照顾当地船公司的管理要求,以免费帮助开发类似运柜宝程序的方式,将船公司当地箱管的车队全部归于系统管控中。

第二,与船公司揽货、网上订舱系统对接的直连互通程序。将现有船公司的网上订舱平台与企业的货代进行数据直接交换,不但可以减轻单证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更可以形成区域统一的客服体系,为下一步向船公司统一采购舱位价格,提供服务与数据基础。

第三,利用软件和信息系统开展营销,增强内贸货运营销能力。在系统完成对海运供应商和陆运商数据链接后,重构网上订舱程序的流程,即客户端只需输入提货地址和寄件地址,通过后台大数据实现为客户推荐不同的运输方案。作为目前网上订舱软件的补充,让客户在休闲、娱乐的期间,一步完成订舱,以及后续的货物装箱、进场、出运等跟踪。在程序上,以录入装箱时间、地点,送箱时间、地点,后台自动匹配,再接上述集卡与船公司程序,形成一个内接公司业务订舱软件的全流程运输系统。

最后,对接客生产厂商的CRM、ERP 等客户与生产管理软件。全面介入客户生产环节,嵌入其产业链,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3.2 供应商标准化服务的制定与使用

把物流标准化建设与互联网相结合,既是互联网+的基础要求,也是提升行业影响力,成为行业运营标准的制定者,摆脱初级竞争,建立服务客户壁垒的方法,更是通过基础业务协助内部仓储板块、供应链板块,新开发陆运业务的途径。

主要对象包括陆运集卡车队的装、卸、运各环节的运作规范及信息反馈要求,对中心节点仓储的使用规范,对客户全面、规范的服务流程,形成每一个环节的标准化动作。

3.3 以软件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全程门到门产品设计

优化产品设计是指用工业化模块制定各类运输产品、型号、规格、时限价格。从时效入手,对外以交货时效而起运港与目的港收交付货来设计物流产品。全力指向有时效性的门到门运输服务,通过双方信息系统的对接,构建一个与生产厂、贸易商营运一体的虚拟驻厂物流(供应链)部,从而增加直接客户对企业服务的黏性,利用区域中心节点仓库为客户提供产业链的增值服务,将运输与仓储结合,作为降低厂商自身供应链成本的有力工具。

4 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内贸集装箱行业想要实现转型,必须在短时间内快速对接港口码头的进出港闸口程序,形成一定的业务壁垒,以信息化为支撑,培育构建新模式,对自身管理系统的应用,可请技术部门按原有计划进行。在对外应用层面上,大胆引进竞争机制,开发满足客户体验的应用层程序,快速达成信息交互。内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成本的支出,外部利用平台吸引更多的客户,提升客户体验度。利用数字化技术搭建数据共享平台,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结合必要的传统经营模式,推动行业的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内贸集装箱运输
新冠肺炎疫情下内贸集装箱港口发展破局之路
看PDCI掌握内贸集装箱航运市场风向标
一种新型集装箱起重吊具设计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TWFI)
散杂货运输专栏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散杂货运输专栏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行业竞争状态分析
沿海内贸箱运迎来“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