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灵枢·骨度》浅谈《黄帝内经》时期体质人类学的实测研究*

2021-03-27 08:50冯文林伍海涛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内踝灵枢内经

冯文林 伍海涛

1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15

2 广州中医药大学科创中心 广东 广州 510405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其体质数据是中国人自然属性的基本资料;汉族成人体质的人类学研究是国家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研究[1]。《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尽管其成书时间存在诸多争议,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其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中后期[2]。《灵枢·骨度》是对“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灵枢·经水》)的诠释,此篇载有《内经》时期对人体各处长度、大小的总结[3]。由于古今度量衡的差异,尽管《灵枢·骨度》载有的数据被质疑,但是当今学者经过对比研究认为《灵枢·骨度》中所记载骨度值是真实、准确、合理的[3-4]。目前,中国汉族体质人类学研究中包括了汉族人身高、头面部测量等多个方面[1],而《灵枢·骨度》也正好载有其中部分数据,所以可以通过《灵枢·骨度》来探讨《内经》时期体质人类学的实测研究。

1 今人对《灵枢·骨度》研究的概况

从《灵枢·骨度》原文中可以窥探如下的内容。首先,本篇中“七尺五寸”为“众人之度”即中等身材[5]。其次,《灵枢·骨度》的尺寸,是实地测量的记录,也就是当时的人体解剖学的体表数据[6]。第三,《灵枢·骨度》篇所记载的人体活体体表测量值,共分6个部分,依次为头胸腰围、正面长度、侧面长度、全身横度、上肢长度和脊柱长度,层次分明,是迄今我国关于体质人类学中活体人体测量结果的最早资料[7-8]。第四,柳直等将《灵枢·骨度》的测量值与古代六部医籍骨度值及现代文献实测值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灵枢·骨度》中骨度值与6部医籍骨度值相同,与现代骨度实测值亦基本相同,可见《灵枢·骨度》中骨度值真实而准确[4]。第五,尽管现代研究者对《灵枢·骨度》个别部位存在争议,但是大部分学者还是从《灵枢·骨度》的尺制研究、人体实测、古今对照、数术原理、准确取穴等进行了多方面探究,尤其是关于篇中所采用度量衡的年代,各学者持有不同观点。一方面有人将其理解为比例尺,例如,罗亚飞认为骨度法所用的计量单位,是以身高平均七尺五寸的常人为准,把人体的一定部位折做若干等分,按长短比例计算,每一等分叫1寸,故称为等分寸[9],更贴近原著本意[3];另一方面,有人认为《灵枢·骨度》是按照周尺测量记载,周尺=19.91厘米[4];还有人认为,《灵枢》中有关古人骨度尺寸的记载,折合成现代公制长度单位,即1寸≈2.333厘米,据此折算出人的躯体骨骼各部位长短数值,再在现代人躯体骨骼上进行比较验证,发现两者之间几乎吻合,说明当时的先人已经掌握了比较精确的人体解剖知识[10];而潘赐明等据以经证经之理可知,尺的度量当来自尺骨,而尺骨应是人体前臂内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之间的部位,从古代实际生活推理,尺骨亦方便于测量长度,又按照考证古代1尺为23.1厘米的长度来看,亦符合人体的正常身高[11]等等。

2《灵枢·骨度》中《内经》时期体质人类学实测研究

既然《灵枢·骨度》所记载的内容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对体表的测量数据与现代人体解剖对体表测量数据基本吻合[9],那么从《灵枢·骨度》还原成现在的尺寸应该与现今汉族体质人类学所测量的数据差不多才比较合理。既然《内经》的成书时间被大多数人认可为西汉,所以应该用西汉的度量衡换算成现代的度量衡来研究《灵枢·骨度》。西汉时1尺约今23.5厘米[12];而陈匡时认为以古代中人身长七尺五寸为准,相当于现代人身高175厘米,则1寸≈2.333厘米[10];还有人考证西汉1尺等于23.1厘米[11,13]。所以我们以《灵枢·骨度》1尺等于现今23.5厘米、23.3厘米、23.1厘米分别计算了人长(即身高)、头之大骨围(即头围)、两颧之间(即面宽)、肩到肘(即上臂长)、肘到腕(即前臂长)、腕至中指末节(加)本节至末(即手长)、横骨上廉以下至内辅上廉(即大腿长)、内辅上廉以下至内踝(即小腿长)、内踝以下至地(即内踝下点高)、胸围、足长、足宽等,同时参考郑连斌等人撰写的《中国汉族体质人类学研究》中所测量的现代汉族体质数据发现,尽管有些数据有较小的差别,但是《灵枢·骨度》测量的数据为汉族成年男性的体质数据。第二,再进一步参考南北方男性,又鉴于目前测量数据的地区分布过于广泛,以及依据之前本人发表的关于《内经》成书的文章[14],所以选定了北方地区中的山东潍坊市、《伤寒杂病论》作者张仲景的故乡河南南阳市,以及西汉首都长安(今称西安市)3个地方的男性体质数据如人长(即身高)、头之大骨围(即头围)、两颧之间(即面宽)、肩到肘(即上臂长)、肘到腕(即前臂长)、腕至中指末节(加)本节至末(即手长)、横骨上廉以下至内辅上廉(即大腿长)、内辅上廉以下至内踝(即小腿长)、内踝以下至地(即内踝下点高)、胸围、足长、足宽等,发现《灵枢·骨度》测量的数据接近北方汉族成年男性的体质数据。第三,参考不同年龄段的北方汉族男性体质数据如人长(即身高)、头之大骨围(即头围)、两颧之间(即面宽)等,发现《灵枢·骨度》测量数据接近北方汉族中青年男性体质数据。

3 小结

《内经》成书年代和地区一直存在争议,所以《内经》很难确定为中原哪个地区的著作。目前现代大样本体质数据中最为全面的是《中国汉族体质人类学研究》对汉族男女以及不同地区汉族男女群体体质的测量。由于古今测量的部位的起止点略有差异,所以本文选取较为一致的测量部位做为对比。经过对比,我们发现《灵枢·骨度》记载的是北方汉族中青年男性的体质数据。另一方面,从《灵枢·经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说明“八尺之士”应该是大众群体中较为偏高的北方男性身高,而《灵枢·骨度》却以“人长七尺五寸者”做为测量的目标,根据换算数据可知,《灵枢·经水》和《灵枢·骨度》中所述的1尺等于23.1厘米较为合理。同时,本文再次证明了《内经》记载人体体质数据真实可信,也体现了经过两千余年的发展,汉族人的体质发展较为稳定,说明汉族人的体质构造适合于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等不同环境中生存,这也是我们汉族得以长久延续发展的身体基质。此外,虽然中医体质学的研究认为,人类的生活方式对中医偏颇体质的发生具有一定影响,但由于生活方式可以被控制和修正,所以对人群健康的管理可以从中医体质调试和生活方式两方面进行预防或干预管理[15]。由此可见,中医体质学与体质人类学融合也是今后值得研究的领域。

猜你喜欢
内踝灵枢内经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黄帝内经 灵枢·始终(下)
黄帝内经 灵枢·始终(上)
黄帝内经 灵枢·官针
黄帝内经 灵枢·寿天刚柔
带血管蒂腓骨头骨骺截骨整形重建内踝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经后内侧和后外侧联合手术入路治疗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的探讨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