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2021-03-28 12:55梁欢欢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6期
关键词:抗凝剂准确性生化

梁欢欢

(辽宁省营口市中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0)

血液生化检验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较好的反馈人体内环境情况,以便于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病变情况[1]。血液生化检验内容极多,涉及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等。血糖反馈血糖信息,如今多是参考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脂则是反馈血脂指标,有基础的血脂四项;肝功能则是反馈肝脏功能,主要是一些酶物质的检测;肾功能则是反馈肾脏功能,主要是检测尿素氮、肌酐等[2-3]。血液标本的分析会涉及多个流程,大体而言有标本采集、标本送检、标本检验3个大流程,任何一个细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降低,从而影响临床诊治工作的顺利进行[4]。因此,在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必须明确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采取措施加以预防,保障检验结果准确性。本研究探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至我院进行血液生化检验的18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103例,女77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7.84±12.63)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标本采集前一天告知患者需空腹采血。采血过程中需按照采集标准,准确核对患者信息,随后采集静脉血2 mL,立刻送往实验室进行检验,若无法立刻检验,需要做好保存工作,实验室检验完成后,分析检验结果准确性。

1.3 分析标准 记录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随后对其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检验结果与正常范围存在明显偏差后,再检验一次,若是再次检验显示无异常,则证明结果不准确。检验流程的分析需要涉及血液标本采集过程、标本保存过程、送检过程、标本分析过程。

2 结果

180份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检验结果不准确的共有41份,占比为22.78%。41份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标本中,因标本采集流程不正确导致的有19份,占比为46.34%,因送检时间过长导致的有10份,占比为24.39%,因标本保存不合理导致的有7份,占比为17.07%,因抗凝剂应用比例不正确导致的有5份,占比为12.20%。

3 讨 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引起检验结果准确性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标本采集流程不正确、送检时间过长、标本保存效果不佳,以及检验时抗凝剂使用量不正确,其中因标本采集流程不正确引起的检验结果不准确案例最多。

血液标本采集是血液生化检验的基础工作,为保障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医务工作者还为标本采集流程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对采血时间、采血辅助工作、采血细节等都做了相应的要求。首先是采血时间,有过血液生化检验经验的人都知道,采血当天需要保持空腹,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保持空腹的原因。这是因为人体在处于空腹状态时,机体代谢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饮食后,人体各器官功能会运作,相应的临床指标会有差异,若饮食中油脂过多,会导致血液浑浊,不利于观察,空腹可保证生化指标的稳定性、准确性。因此,在血液标本采集前,需要保持空腹状态,有利于减少误差[5]。其次是采血辅助工作,在采血过程中,会使用止血带、穿刺针、标本容器等。第一步会使用止血带进行压迫,但是需要注意止血带应用时间和应用部位,目前在进行成人采血时,止血带应用时间需控制在1 min以内,以免血液流动受阻,超过1 min会出现小分子物质进入组织液的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液标本纯净度,同时会使一些血液成分增加,影响结果准确性,因此需要严格把控时间。应用部位一般是在肘正中静脉处,不建议选取其他较细的静脉,否则止血带可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随后即可使用穿刺针刺入血管部位,穿刺过程尽量一次成功,若是多次操作可引起患者不适,以至于其不愿意配合后续工作,穿刺完成后需要使用容器采集血液。在辅助工具使用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就是工具的清洁性、无菌性,使用前就需要做好整体检查[6]。最后是采血细节问题,需要护理人员有较高的采血技术,应按照标准执行工作。基础工作是准确定位,护理人员需要尽快找到采血部位,随后使用止血带、穿刺针,采血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挤压、拍打等操作,因为挤压、拍打有可能导致血液标本出现溶血情况,若患者血液流动缓慢,可采取热敷的方式促进血液流动。同时需要根据采血要求控制采血量,尽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过多、过少都会干扰凝血情况,降低检验结果准确性。采集时还需要把握时间,尽可能在1 min内完成,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液标本纯度下降。采集完成后需要做好止血指导工作,让患者将消毒棉签置于采血处,避免流血[7]。在采血过程中,要注意的细节较多,必须严格把控。

在血液标本送检过程中,一般建议尽快送检,采血完成后需要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查,但是并非所有标本都能第一时间检验,因此在送检阶段还需注意送检工作和保存工作。若是直接送检,流程较为简单,只需合理放置血液标本,即刻送往实验室检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稳定送检,检查条形码粘贴情况,以及血液标本采集时间填写是否正确,避免标本出现异常,放置标本的容器不得存在破损、污染等情况,送到实验室后需要再次检查标本情况,如有渗漏,需要二次采血[8]。对于不能立刻检查,需保存一定时间的标本,则需要做好保存工作,血液标本的保存需根据检测需要处理,一般而言,需放置在2~6 ℃的冰箱中,但是需要注意保存时间,若对凝血项目、电解质项目等进行检查,需要在2 h内完成检查,若是血常规项目,则需要在4 h内检查,超过时间会对血液标本造成影响。对于进行血培养项目检查的标本,放置在35 ℃培养箱中,2 h内完成检查,否则会影响阳性表达率。对于多数抗原-抗体检测项目,可在4 ℃环境中保存24 h。若是血液保存环境温度超过30 ℃,就需要立刻检查,避免影响血液成分[9]。保存时间必须严格限制,若时间过长,会对各项指标造成影响,因此在保存标本检验时,必须明确标本采集时间,若是数据出现偏差,也可尽早明确原因。除采血时需要关注的内容外,还需关注采血前的一些影响因素,如体位、精神、用药等。体位一般建议采取坐位,若是处于站位、总蛋白、白蛋白、血脂等指标会有变化。精神方面主要是稳定患者情绪,若是患者压力过大,部分指标会有变动。关注用药内容是考虑一些药物代谢缓慢,会干扰检查结果,因此需了解受检者用药情况,分析可能出现的变化。

血液生化检验的最终工作就是实验室检验,其中需要关注很多细节。在检验前,应评估操作人员水平,确保其状态良好,并有较高操作水准。在标本送往实验室后,逐一检查标本情况,确认标本无异常后,即可进行初步处理,用于分离血浆、血清,过程中尽量不要使用工具去处理凝块,避免操作失误,导致溶血情况的发生[10]。抗凝剂使用时,必须根据血液标本量考虑使用量。同时要准确选择抗凝剂,如今实验室使用到抗凝剂种类较多,其中含有的成分也有差异,若是抗凝剂中含有大量的钠离子、钾离子,就不能用来检验钠、钾离子含量,若是属于去钙凝血剂,就不能用于检验金属离子,因此需要做到准确选择。在仪器和试剂方面,一般而言,只要仪器性能无异常,参数设置正确,检验结果不会出现异常,因此需要重点关注试剂问题,首先要明确检验需求,选取合理的检验试剂,其次是要控制试剂用量,若是无法准确掌握使用量,就会出现试剂使用过多的情况,导致检验结果准确性下降。另外,也需要做好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工作,室内质控主要是对检验方法学、仪器、试剂、室内环境等加以监控,室间质控则是为检测工作的准确度,质控结果可以参考检验数据,若是数据出现明显偏差,则需要立刻分析失控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各项数据的偏差范围有一定差异,部分数据偏差需控制在2%以内,一些数据则可以控制在10%以内,需要参考相应标准进行比对,若是超过正常偏差范围,就代表检验结果不准确。

综上所述,在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标本采集流程、送检时间、标本保存方式、抗凝剂使用情况等会对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因此在标本分析过程中,需要重视各细节问题,尽量规避不良影响因素对检验流程造成的干扰,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抗凝剂准确性生化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肝硬化患者服用直接口服抗凝剂与传统抗凝剂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