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彬效方治验
——助眠交泰汤

2021-03-28 14:15李志彬
江苏中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交藤茯神夏枯草

李志彬

(宿迁市中医院,江苏宿迁 223800)

1 助眠交泰汤

组 成:白术20 g,茯神20 g,肉桂6 g,黄连6 g,夜交藤30 g,炒白芍20 g,夏枯草10 g,紫苏梗10 g,枳壳10 g,陈皮10 g,干姜6 g,麦芽30 g,大枣6枚。

功 效:健脾化湿,疏肝和胃,交通心肾。

主 治:不寐(脾虚肝郁证)。

用 法:每日1剂,水煎,于每日17时及20时口服。

方 解:方中白术甘温,燥湿健脾,升脾气;茯神甘淡味平,淡渗利湿、宁心安神、降胃湿,使中焦得运,升降有序。白术与茯神同用,共为君药。炒白芍甘寒柔肝,枳壳甘温疏肝,夏枯草苦寒清肝,三药共用,使肝体得用,肝气得舒,肝郁得解;夜交藤养血安神;紫苏梗、陈皮理气和胃。上六味,共为臣药。干姜辛温暖脾,大枣甘温和中,麦芽疏肝理气,此三味共为佐药。肉桂辛温,温脾肾阳气,黄连苦寒,清心火,两药共用以交通心肾,同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湿、疏肝和胃、交通心肾之功。

加 减:痰湿偏盛,头晕、多梦、苔白腻滑者,加半夏燥湿化痰降逆;阴血亏虚,舌体瘦小,舌质偏红而干者,加百合、酸枣仁养阴;肝阳偏亢,头晕耳鸣、心烦气躁者,加龙骨镇惊安神;大便偏干或不畅者,加当归、肉苁蓉养血通便;神疲乏力、气血亏虚者,加太子参、黄芪、当归补气养血;形寒肢冷、阳气虚者,加附片、细辛温阳散寒。

2 验案举隅

汪庆玲,女,54岁。初诊日期:2019年12月28日。

主诉:入睡困难3个月。患者诉近3个月来入睡困难,辗转反复,常至夜间1至2时方能入睡,心烦易怒,时欲叹息,倦怠乏力,纳食不香,大便溏软,每日一行,小便如常。已停经1年余,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腻,脉细弦。西医诊断:睡眠障碍;中医诊断:不寐。病机:脾虚肝郁,湿阻中焦,心肾不交。治法:健脾疏肝,化湿和胃,交通心肾。治以自拟助眠交泰汤加减。处方:

炒白术30 g,茯神20 g,肉桂6 g,黄连4 g,夜交藤20 g,夏枯草10 g,炙远志10 g,郁金10 g,紫苏梗10 g,炒枳壳10 g,炒白芍15 g,陈皮10 g,炒麦芽30 g,干姜6 g,大枣7枚。7剂。水煎,每日1剂,于每日17时及20时服。

2020年1月3日二诊:患者诉服上药后每晚11时以后即可入睡,早晨3、4时易醒,醒后约1 h能再入睡,每晚睡眠时间5~6 h,纳食可,白天仍有心烦倦怠,大小便均正常。舌质红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弦。上方去夏枯草,加百合20 g、龙骨30 g,7剂。

2020年5月2日三诊:患者诉二诊服药后睡眠正常,近1周又出现入睡困难,常至夜间12时后方能入睡,体倦乏力,心烦易怒,纳食尚可,大小便如常。舌质红边有齿印、苔白腻,脉细弦。予二诊方去郁金,加合欢花10 g,7剂。

按语:失眠症可归属于中医学“不寐”或“不得眠”范畴,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由情志不遂,起居失常,饮食不节,久病体虚或外邪侵袭所致。本病病机变化无外虚实之间:虚者阴阳气血不足,实者气火痰湿瘀阻滞;其总的病机,遵循《灵枢·口问》“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之寤寐之理,总结为“阳不入阴”。

本案失眠证患者以入睡困难、寐中易醒为主诉,伴乏力易烦躁、大便溏、舌质胖有齿印、苔白腻、脉细弦,中医诊断为不寐,辨证为脾虚肝郁,痰湿阻滞,阳不入阴。治以自拟方助眠交泰汤加减。方中炒白术苦温,健脾燥湿,升脾气;茯神甘淡,健脾渗湿和胃气,宁心安神;肉桂辛温,温脾肾之阳;黄连苦寒,清心肝之郁火;炒白芍甘寒柔肝;夏枯草清肝火;紫苏梗、枳壳、陈皮理气和中;夜交藤、炙远志养心安神;郁金疏肝解郁;炒麦芽疏肝健脾;大枣甘温补中。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疏肝、化湿和胃、交通心肾之功。二诊时患者舌苔薄白,舌质偏干,去苦寒之夏枯草,加百合以养阴宁神,龙骨以镇惊安神。三诊时已是二诊后4个月,诉其二诊服药后睡眠渐安,诸症亦愈,近1周因情志不舒而致入眠困难,故只以合欢花易郁金,以强舒肝之力。在本案的辨治中,以阳不入阴为不寐之总病机,以调理气机之升降为治疗原则,使升降有序,阳能入阴,故取效良好。

猜你喜欢
交藤茯神夏枯草
茯神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夏枯草的妙用
治神经衰弱
清肝散结夏枯草
运用夜交藤引起腹泻1例的思考
夏天清热,离不开夏枯草
秋燥皮肤痒,夜交藤洗浴
红枣+茯神+猪心一碗补心汤定心神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Overview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on the Poria with Hostwo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