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型城市音乐演出市场的思考

2021-03-28 02:57赵俊
大观 2021年1期
关键词:音乐

摘 要:近些年国内音乐演出市场活跃,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在不断地开发不同类型的演出以应对市场细分的趋势。但对于小城市来说,客观存在的诸多制约性因素导致了其音乐市场长期处于一个不太健全的发展环境中。文章通过对小城市音乐演出市场的调研发现,合理地调整演出市场中的不足之处,对其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小型城市;演出市场

文艺类演出特别是专业的艺术演出在国内的大中城市是比较常见而且也是相对固定的。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知识面的拓宽,生活品位的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攀升。再加上工作节奏加快及压力的增大,人们不管是否学习音乐或从事与艺术相关的行业都会对高雅艺术的现场演出有一定的兴趣。相对于大中城市热闹而规范的演出市场,国内众多小城市的演出市场还是非常不成熟的,每年可以数得出来的有水准的演出也很有限,如新年音乐会或中秋音乐会等。而最重要的是,即使是这一些仅有的音乐会也不是普通市民随便就能买得到入场券的。文化生活匮乏,少有高品质的文艺演出,更谈不上周期性的艺术节或是艺术周了,人们就是想听到、看到高水准的现场演出也无计可施。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进行了前期调研,收集和整理了相关调查资料,希望能就此结合国内小城市演出市场的现况对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作出分析,以期找到一条推动小城市演出市场良好发展的途径。

一、增加面对普通观众的演出场次

其实小城市的音乐会,常常会出现爆满的现象,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说,这也表明了其演出市场还是不饱和的,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各小城市每年比较正规的演出基本上由政府或者企业主办,然而这些活动基本是不对外售票的,或者是仅对外售卖少量的票。普通观众很少能有机会看到演出,也就更不用说比较各个演出场次的水准高低了。另外,其他民间自发的演出虽然开展得比较多,但大多都是自娱自乐的性质,组织不是很规范,水平也参差不齐。而且小城市的人们已经习惯了没有太多文化生活的休闲时光,即使人们都期待有高规格的演出在自己的城市上演,但现实的情况依然是不允许的。在一些演出结束以后经常会有许多观众不愿离场,纷纷要求主办方以后能定期举办类似高品质的演出,并在演出现场自发留下联系方式,以便主办方能在下一次演出前第一时间通知他们。因此,需要积极考虑如何增加针对普通市民的演出场次,并通过增加高水平、高雅的演出来调动人们观看演出的主动性,从而繁荣小城市的文化氛围,提高人们的业余生活质量。

二、改善演出条件吸引更多观众

大城市人口多、资讯发达、资源丰富,而且每年都会有定期的高水平的演出团体举行各种演出活动。像国内比较知名的保利剧场,每年各个时间段都安排了大量的音乐演出,观众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他们可以根据喜好来选择观看自己感兴趣的演出,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观看哪一场演出或者根据演出的地点来决定是否观看。但这些对于小城市来说则是不太可能的。首先,专业的演出场馆太少,有些地方甚至都没有好的剧院,更别提专门为演出而建的音乐厅了,即使有也大多是政府或学校的礼堂之类的,整体内部条件并不是特别适合演出。音响和灯光都比较差,场面也很混乱,而且音乐会的节目单没有演出的注意事项,对于很少有机会参加现场音乐会的观众不能起到引导的作用。而演出过程中的手机声、讲话声、小孩哭闹声和走动声等,这些都会影响演出品质。其次,新闻媒体宣传渠道也比较单一,只有一些小众的媒体宣传渠道,电视新闻通常也是事后才有所报道的。即使在如今媒体宣传渠道多样化的情况下,仍然有很多观众并不知道当地的演出信息。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没有关注演出的习惯。当然这是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多,因为演出少所以看得少,到后来人们也就慢慢习惯没有演出的业余生活了。因此,小城市也应该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发挥大众媒体和政府的力量,改善原有的演出场所以吸引更多艺术家及演出团体,办出小城市小而精、有特点且有品质的专业演出,填补自身过少的文化生活。

三、扩大影响力增加观众群

明确演出的目的性并且保证演出的高品质是演出成功的前提,但是好的演出离不开好的宣传,特别是对那些还没有养成关注文化动态习惯的观众,高调而善意的宣传引导是有必要的。每件事都应有目的性,演出有很多种,有商业性演出、慈善性演出、学术交流性演出等。在大城市,各种形式的演出都比较常见而且是相对均衡的,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观看的演出来安排业余生活,当然这也是经过长时间而养成的习惯。对于小城市来说,一切都是陌生而空白的,人们对演出的选择总是首先考虑价格。由于地方资讯欠发达,人们对于一些比较小众的艺术了解不多,而大多数观众是通过在演出前对艺术家或是演出团体背景的了解来决定是否购票。但事实上,小城市经常会出现知道有演出但不知道在哪买票,或者知道買票而不知道演出场所的所在地的情况,甚至人们在演出结束很久后才知道有演出。而这就是宣传不力的责任了。曾有一位外国著名钢琴家来到国内某一小城市演出,音乐厅里仅有的500个位置居然没有坐满,当然不是演出不够精彩或者这位钢琴家不够著名。这场音乐会的前期演出宣传不到位,让很多音乐爱好者错失欣赏高雅音乐的机会。因此对于资源比较有限的小城市来说,应该加大对文化活动的关注度,特别是当地的新闻媒体,应该担负起引导的作用。从小的方面来说,一次演出的圆满成功与多方面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除了之前所说的媒体以外,还需要一个有经验的策划团体来策划、组织,团队可以是演出公司,也可以是当地相关政府部门,但必须是一个负责任的团队,并且需要不遗余力、全力以赴地推广演出。另外,地方高等院校主办的一些校内学术音乐会也可以对外开放,让更多的观众能够参与其中。总之,城市小不代表观众少,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和惠及更多观众,这样就会形成良性的循环,最终达到丰富文化市场的目的。

四、与当地民俗特色相结合

在当今社会,资讯高度发达,任何一种表演形式都需要不断创新。在大城市,往往可以看到古典音乐与现代舞蹈的结合,又或者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的融合,最近更是有中国杂技和西方芭蕾舞蹈的融创性发展,这些都是未来演出形式的潮流。那么在小型城市的演出市场中,也是可以借鉴这种模式的。将引进来的音乐演出和当地的民俗特色相结合,比如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样既提高了当地音乐人才参与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通过媒体的传播,也扩大了对当地人文的宣传。近些年出现的在交响音乐会中增加川剧变脸,在声乐音乐会中增加京剧片段,在钢琴音乐会中增加诗朗诵等形式的演出都获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另外也可以借鉴目前比较流行的多媒体形式,在音乐会开幕前、中场休息和结束时播放当地的人文环境短片,让观众在欣赏音乐会的同时,被沉浸式的体验所包围。在如今这个资讯飞速发展的时代,推陈出新往往是各类音乐演出市场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途径。

总之,国内大城市的音乐演出市场具有前瞻性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社会功能属性。而小型城市的音乐演出市场就像一张白纸,在好的环境和氛围下,其演出市场自然也可以健康持续发展。相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及经营下,小城市的音乐演出市场在未来能获得较大的发展,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关心.市场化视域下多重音乐需求间的互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389-396.

[2]石瑞瑞.音乐演出市场的营销策略[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3):241.

[3]熊琴.浅谈国内音乐演出市场管理体系[J].河北农机,2017(8):52-53.

[4]李桂梅.新时期音乐经济的市场需求与发展策略[J].艺术家,2019(3):168.

[5]杨震.论音乐厅作为演出场馆的特殊性和发展策略[J].艺术管理(中英文),2019(4):98-102.

作者简介:

赵俊,博士,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音乐。

猜你喜欢
音乐
奇妙的“自然音乐”
3D环绕音乐
音乐快感缺失
音乐
音乐
有一群人,他们用视觉听音乐
音乐部落格
父亲的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