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对企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影响研究

2021-03-30 05:57朱智敏
市场周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经理人薪酬高管

朱智敏

(湖南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株洲,412007)

一、 引言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高管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类似于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支出,也就是所谓的在职消费。当企业在职消费水平过高时,则表明公司的管理制度并不健全,更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报表质量下降,从而引起高管舞弊行为的发生,对债权人、股东等相关者的利益造成严重的损害。 我国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已经纷纷颁布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并将其逐步完善,在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着强有力的监管作用。 此外,内部控制还可以抑制企业高管做出有违股东利益的不合理行为,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促使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论文利用CSMAR 数据库以及“迪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以2013~2018 年A 股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研究内部控制对企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影响。 从研究意义来看,文章不仅丰富了有关公司治理方面的成果,同时提出实际政策建议为中国经济积极向好发展提供动力。

二、 文献综述

(一)关于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研究

Rajan 等(2010)研究结果指出公司高管适当地进行在职消费可以提升管理层的领导力和权威,进一步分析表明高管合理的在职消费可以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陈其安(2013)研究了在职消费存在的原因以及经济后果,研究结果发现,在职消费的现象在国有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当中均存在,但是在相同的在职消费水平下,非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要低于国有企业。 张月明和吴春雷(2014)发现企业高管不合理的在职消费会导致经营业绩下降。

(二)关于内部控制和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研究

Depken(2005)提出,对高管进行薪酬激励以及期权激励可以提升企业绩效,高管与公司共享收益、共担风险,这样高管便会竭尽全力提升公司绩效。 牟韶红等、施屹舟和范黎波(2017)通过相关研究得出: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较高,则表明日常监督力度较大,能够降低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进而促使在职消费的下降。

三、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基础

1. 信息不对称理论

由于企业的所有者(委托人)将经营权交给了职业经理人(代理人),所有者不能时时刻刻监督职业经理人的行动或决策,因此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便产生了信息不对称。企业所有者和职业经理人实现信息共享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从而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市场经济效率。

2. 委托代理理论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企业的所有者委托管理层经营企业。 但是由于股东无法对管理者的经营行为实时监管,管理层可能因谋取私利而损害股东的利益,从而导致企业代理成本增加,出现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

(二)研究假设

目前,各级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现象频频发生,奢靡享乐的在职消费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在企业日常运营当中,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减少企业高管不合理行为的发生。 据此,论文提出假设:

H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好,越能够抑制管理层超额在职消费。

国有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往往不是应聘而是直接任命。近年来国家十分严格的管控着国有企业薪酬机制,可能出现比市场薪酬低的情况,因此国有企业高层领导人会有更大的动机进行超额在职消费。 再者,国有企业更多的由政府直接控制和管理,往往缺乏相应的外部监督,这就为高层领导人在职消费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相反,在非国有企业当中,某些股东也会担任管理层高管,严格控制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直接管理企业的经营决策,能够对经理人实施有效的监督。

H2: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四、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论文的研究样本为2013~2018 年A 股上市公司。 相关数据来自CSMAR 数据库,并使用“迪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表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并按照以下要点整理数据:①剔除金融类、保险类上市公司;②剔除ST 以及ST*的上市公司;③剔除内部控制指数不恰当以及为零的上市公司数据。 经过再次汇总之后,得到1635 个样本数据,运用Excel和EViews9.0 进行数据处理,并对其实证检验和回归分析。

(二)变量设计

1. 被解释变量

超额在职消费(ExPerks)指的是企业管理层实际发生的在职消费金额超出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预期合理的在职消费金额的部分。 衡量管理层超额在职消费是通过建立在职消费的回归模型之后提取残差。 超额在职消费由如下模型表示:

其中,Perks表示在职消费,用当期管理费用扣除员工薪酬、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摊销等不属于在职消费项目之后的管理费用总和;Asset表示上期期末的总资产;ΔSale表示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额;lnemployee表示本期企业员工总数的自然对数。

2. 解释变量

论文有两个解释变量,一是内部控制(Ic),使用内部控制指数的对数形式表示。 二是产权性质(State),我国企业按照所有权将其划分为国有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令其为虚拟变量,国有企业定义为“1”,否则定义为“0”。

3. 控制变量

选取公司董事会规模(Director,董事会人数的自然对数)、高管薪酬(Salary,前三名高管薪酬总额的平均值的对数)、公司规模(Size,总资产对数)、公司成长性(Growth,营业收入增长率)以及盈利能力(Roe,净资产收益率)。

(三)模型构建

依据上述选取的变量,设计如下模型验证假设1 和假设2。

五、 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对汇总处理过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可得,超额在职消费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较大,说明不同上市公司之间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水平差异较大。 此外,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公司只是少数,大多数上市公司总体内控质量处于较好的水平,说明我国推进内部控制建设颇有成效,但内控质量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二)相关性分析

对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相关性分析

注:、、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下同)。

?

由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内部控制指数与超额在职消费存在负向的相关关系。 董事会规模、净资产收益率、公司规模与超额在职消费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初步推断当公司经营状况较为良好且公司规模较大时,管理层会更倾向于行使在职消费的权利。

(三)回归结果分析

1. 总体回归分析

从表2 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与高管超额在职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这说明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越好,越能抑制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因此假设1 得到验证。

表2 多元回归结果

?

2. 分组回归分析

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进行多元回归(表3),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在职消费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呈反向关系,但是不显著。 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讲,其高层管理者的在职消费水平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显著负相关,回归系数为-0.157。上述结果表明,在产权性质不同的情况下,非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抑制高层管理者的在职消费水平。

表3 不同产权性质下多元回归结果

?

(四)稳健性检验

调整内部控制变量的表示方法,将迪博内部控制指数的对数替换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并将其作为虚拟变量处理,如果当期被出具标准的内控审计报告则定义为“1”,否则定义为“0”,回归结果保持不变。

六、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越能抑制高层管理者在职过程中超额在职消费。 因此内部控制可以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

第二,在非国有企业当中,内部控制与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关系显著为负,而在国有企业当中不显著。 在国有企业当中,国家作为企业的最终所有者,国家对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有严格的限制,因此更加刺激了高管在职消费行为。 但是在非国有企业当中,企业的所有权归于各个投资者,股东对公司治理的要求比较高,则更有动机通过内部控制的方式抑制高管超额在职消费行为。

(二)建议

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国有企业监管力度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推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 企业应当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部门,用来监督各项政策的实施,尤其在国有企业当中,应当更加关注企业高管超额在职消费行为。

2. 设计合理的薪酬、福利激励制度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股东应当将高管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联结起来,例如奖励高管股票期权,促使高管尽心尽力为企业服务,从而减少超额在职消费行为的发生。 因此优化薪酬结构、适当放松薪酬管制以及运用合理的激励措施都会使得高管降低在职消费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价值。

3. 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引导高管遵守职业道德

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应当采取优胜劣汰的措施,保证市场中经理人的整体素质。 如果高管进行超额在职消费,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将会直接反映到报表上,那么高管就会面临被解聘的风险。 此外,经理人市场的激烈竞争会使得经理人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降低在职消费水平,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价值。

猜你喜欢
经理人薪酬高管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吸引人才,薪酬体系需细分
70%
“薪酬沙皇”走马上任等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