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机场航站楼工程施工监理管控实践

2021-03-31 04:36徐荣梅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200032
建设监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航站楼监理机场

徐荣梅(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32)

0 引 言

机场工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在上海、北京等大型国际机场建设引领下,国内多个城市规划新建或扩建机场工程。航站楼工程是机场规划建设的核心工程,大型机场航站楼具有建设规模大、造型新颖、功能要求高等方面的特点,对施工监理工作的开展,特别是质量和安全管控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依托国内多座机场航站楼工程施工监理实践,总结和形成了大型机场航站楼工程施工监理的管理组织模式和管理措施。

1 大型机场航站楼项目分析

1.1 项目建设特点

1.1.1 航站楼造型独特

机场航站楼工程作为大型公共建筑,是城市向国内外展示的窗口,一般为地方标志性建筑,造型新颖,并和当地的文化相结合。参与航站楼建设需要深刻认识和理解其造型特点、设计理念及建筑上的特殊要求。

1.1.2 建设规模大

随着国民经济和航空业的发展,各城市机场建设年吞吐量不断提升,千万级以上航站楼建设规模较大,如北京大兴机场、成都天府机场航站楼。航站楼建设面积的增大,提高了对建设管理的要求,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风险也不断增大。

1.1.3 综合枢纽化

上海虹桥机场是国内大型机场综合枢纽化的典范。近年来新建和改扩建机场均有枢纽化的趋势,枢纽化使得航站楼功能越来越综合,界面越来越复杂,高铁、轨道交通或城际铁路等通过交通换乘中心接入机场航站楼。外部交通的接入带来大量的界面和协调工作,机场建设指挥部、高铁指挥部以及轨道交通建设管理部门需要更高层次的组织沟通。

1.1.4 强调功能体验

旅客的体验好坏是机场航站楼是否达到建设目标的最终体现,除了航站楼内高品质的装修和人文需求外,更强调其民航特有的功能,包括功能的布局和定位、人员引导输送标志标识系统、行李分拣系统、安检系统等,系统功能的稳定性是机场的生命线。

1.2 建设管理特点

1.2.1 施工组织及场地管理

航站楼工程建筑面积大,其本身施工组织管理已存在一定难度,而且航站楼一般和周边飞行区、交通中心、进出场高架等同步施工,各建筑物之间施工影响必然带来施工顺序组织及场地管理问题,如深基坑的开挖顺序、钢结构的拼装场地、施工排水、场地交通组织、施工道路的翻交等。

1.2.2 多标段施工协调

航站楼大规模的建设施工范围广,具备大规模并行施工条件,但受限于管理能力和施工能力,一个项目部很难保证项目的如期推进,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一般会分标段进行施工,特别是精装修和幕墙,多则划分为4~5个标段。多标段施工带来大量的管理协调工作,如施工界面的协调、质量标准的协调、测量标高和轴线的协调等。

1.2.3 验收工作量大

按照工程质量验收要求,各分部分项工程划分为检验批验收,几十万建筑面积的航站楼验收批次多,控制难度大。另外,大量的材料和涉及验收的功能性试验为质量控制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需要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措施。

1.2.4 动态安全管理

航站楼工程包含的专业较多,存在大量的立体交叉作业,如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立体交叉施工、安装和装饰工程立体交叉施工、大空间内装饰各专业之间的立体交叉施工等。立体交叉施工作业带来大量的安全隐患,安全管理难度较大。

1.3 施工技术特点

机场航站楼门户定位和功能需求的特点对施工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施工技术特点带来了监理质量安全管理的重难点,包括多标段联合测量控制、多基坑组合的深基坑工程、超长大跨度混凝土结构、大跨度钢结构、防水要求高的金属屋面、公共区大空间装饰装修、机电系统调试复杂、民航专用设备和专业系统的调试等。

2 监理工作总体思路

2.1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监理项目部的创建和正常运转需要制度来支撑。大型复杂工程在项目推进中要不断完善项目制度建设,调整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模式。明确项目部组织架构、具体岗位及其岗位职责,制定各项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各项清单模板等,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适时调整、完善,力求以最好的制度来支持项目部工作,达到由人管理向制度管理的完美过渡。

2.2 强化质量安全管理

机场航站楼工程质量标准较高,即不停航施工保障运营安全,这要求项目部必须充分发挥工程质量安全卫士的职责,严格把控监理工作质量。在质量监管方面,坚持工作原则,不放低监理标准。施工前要做到精心策划、充分交底;施工中要坚持标准、以数据说话;施工后深刻分析、认真总结、积极积累。安全监理方面,坚持业主要求“机场无小事、安全零容忍”目标指导现场安全监理工作,从事前安全管理策划、验收节点控制、加强巡视检查、专项整治安全隐患等方面确保现场安全。

2.3 重视团队建设

良好的团队建设,能增进项目部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为项目部更好地开展工作、推动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为公司培养高端技术管理型人才提供平台。通过创建学习型团队,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增加团队凝聚力;保持对员工的培训交底,明确组长及以上职位人员周例会和全体人员月度会等会议制度;开展内部各类技术培训交流、参加公司专项培训等,提高人员技术能力与管理协调能力,提升监理工作水平,为业主提供更优质服务。

2.4 科研创新提高监理水平

发扬“来源于工程,应用于工程”的做法,积极开展科研创新工作,把监理工作与科研活动紧密结合。通过QC小组专项工作、大型航站楼工程的风险管理、不停航施工风险管理、参建单位管理效能评估、知识管理等方面的课题工作开展,以科研成果指导项目的工程管理及技术难点方面的实践。

3 监理针对性管理措施

3.1 组织架构优化及内部管理

3.1.1 监理组织机构的设置

大型机场航站楼工程监理工作量大,需要配置大量的监理人员,组织机构设置是做好监理工作的前提。在充分分析建设单位的组织架构、建设管理模式、合同分解以及施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直线职能式组织架构,除总监外设置专业总监代表,根据标段和专业的划分设置专业监理组,并设置综合办公室统筹管理。在标段和专业的设置中充分考虑配置人员的特点,一般来说土建、装饰按照标段划分,钢结构、幕墙、机电安装按照专业来进行划分。

3.1.2 内部管理职责的界定

相比中小型项目采用的直线制组织架构,大型项目的直线职能式组织架构管理层级较多、专业组设置也较多,对监理机构内部管理协调要求高。规范界定了总监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职责,但针对专业总代、专业组长、资料员、安全监理、见证员及专业组之间的职责界定不明确,因此需要制定相关制度,明确专业总监代表/组长和专业监理工程师职责界定、各专业组和资料员职责的界定、各专业组和见证员职责的界定,以及各专业组和安全组的职责界定等。

3.2 清单化主动有效控制质量安全

针对大型复杂航站楼工程建设规模大、参建单位多、专业内容多等特点,采用施工单位报验验收的传统的被动式监理质量控制方法在事前控制、项目推进、质量问题整改、验收情况掌控等方面存在难度,采用清单化主动控制的方式能有效控制工程质量。

3.2.1 单项工程开工审核清单事前预控

为了加强事前控制,设置单项工程开工审核清单,对主要的分部分项工程开始进行节点控制,审核清单包括分包单位资质、人员资质以及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报审、施工方案的编制与审核、人员安全交底、监理细则的编制、现场机械设备机场报验、材料进场报验、现场需要完成的前置条件等内容。在工程实施前告知施工单位审核清单内容,使得监理管理要求透明化,有效推进工程进展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

3.2.2 隐蔽验收清单流转加强专业配合

机场工程功能需求多,不管是混凝土浇筑、竖向模板封闭还是装饰封板等隐蔽工程均涉及多个专业的施工内容,为加强专业配合,确保隐蔽前各专业均验收确认,设置“隐蔽验收流转清单”,按照检验批划分进行专业流转验收确认,监理人员对每一检验批分专业进行检查验收,从而确保质量和不遗漏,如混凝土浇筑验收,涉及测量复核、排架支撑体系、钢结构埋件及型钢结构、安装各类预埋等内容。隐蔽工程的专业工程师进行最后确认,如混凝土浇筑验收由土建专业工程师确认,装饰封板由装饰专业工程师确认。

3.2.3 工序验收清单严格控制过程质量

钢结构和幕墙工程点多面广,对实现外围护闭水这个关键的里程碑节点至关重要,考虑建筑效果的外露构件美观要求较高。为此在钢结构、幕墙监理过程中,更加注重过程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重点工序识别,制定工序验收清单,如幕墙工程分为埋件检查、幕墙连接件安装、龙骨安装、玻璃面板安装、胶缝注胶、压板及扣盖安装、伸缩缝安装、防雷构造安装以及防火岩棉安装等工序分别验收,落实验收“停止点”,实施前明确与施工单位协调沟通以及交底的方式,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销项,确保上道工序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2.4 验收网格清单主动控制验收进展

航站楼工程单体面积大、分布广,每个分项工程检验批数量大,尤其是安装工程还涉及通球、打压等功能性试验,被动验收对整体把握性不好,易造成少验收、漏检测的问题,从现场区域和验收环节(包括工序、功能性试验和检验批)两个维度设置验收网格清单,记录各功能性试验、隐蔽验收、检验批验收完成时间,确保每道工序、每个部位全面覆盖,避免施工时工序倒置和现场区域验收时有遗漏,达到监理主动控制验收进展的目的。

3.3 过程不断策划保证质量安全

3.3.1 阶段性安全管理策划抓重点

在工程建设的各阶段,安全管理的重点不尽相同,在土建结构施工阶段、钢结构幕墙施工阶段以及装饰安装阶段实施前分别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策划,识别各阶段的管理重点,有的放矢。土建结构阶段管理重点是管线安全、大型机械设备、模板支撑体系等内容,钢结构幕墙施工阶段危险品控制、高空作业、动火作业等是管理的重点,而进入到装饰安装阶段后管理的重点又转变为消防安全、临时用电、高处作业、交叉作业保护、防台防汛等。监理单位应识别重点后要求施工单位做好管理策划,如统一的登高设施、危险品仓库及消防设施的统一布置、区域的管理责任落实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3.3.2 策划流程避免交叉作业隐患

机房施工涉及专业多,交叉作业安全隐患大,尤其是大量的生活水泵房、消防泵房、空调机房、水泵房、柴发机房、变配电站等机房作业涉及管道焊接、设备安装、电网切块等危险源,机房内装饰单位、设备安装单位、管道及安装各专业均有施工内容,交叉作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针对此种情况,监理单位应在实施前理清机房内作业内容、分析危险源,要求施工单位做好作业流程的安排,各工种按照程序交接验收后进入机房施工,避免交叉作业安全隐患。

3.3.3 验收工作策划推进验收进展

项目竣工验收是对建设成果的全面考核,也是对监理工作成果的检验,针对航站楼工程建设面积大,参建单位多,功能定位复杂、系统调试要求高等特点,监理单位需要进行竣工验收策划。在各专业实物量基本完成的基础上,监理工作重点转入收尾阶段,明确验收工作组织和工作内容,定期召开会议推进验收工作;按照工程的分区分阶段开展验收工作,减小一次验收工作量,保证验收工作质量;借助公司的力量,督促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不断落实,在要求施工单位公司各级质量管理部门进行验收检查的同时,监理单位应组织公司专家,对项目进行竣工预验收,带动项目竣工验收工作氛围的形成,有效推进验收工作开展。公司专家在竣工预验收阶段提出的问题,作为现场团队工作的有效补充,能够使得监理工作更加有效、完善。

4 结 语

大型机场航站楼建设工期紧、质量要求高、危大工程多,同时涉及机场运营的“两防一线”,是管理的重中之重,要做好施工监理工作需要分析特点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笔者通过总结参与过的多座航站楼建设施工监理工作中的经验,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大型机场航站楼施工监理工作的管理模式,在项目监理机构组织、加强策划、清单化精细管理方面采取了针对性的监理措施。然而,随着航站楼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专业性和建设管理难度的不断增大,我们需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提高机场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主动向前介入、向后延伸,并应用新技术提升监理工作方法和手段,以专业化的监理服务充分体现监理价值,以期在后续的大型机场航站楼施工监理及全过程咨询中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航站楼监理机场
机场罢工
基于WF-IoT融合物联网的控制技术在航站楼内的应用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光环境模拟在航站楼高大空间照明设计中的应用
如何避免GSM-R无线通信系统对机场电磁干扰
航Sir带你逛机场——东京国际机场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面部识别使机场安检提速
植物在航站楼室内环境中的应用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