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巨鹿:“医养结合+护理险”构建多元养老保障网

2021-04-01 14:08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医养居家养老

编者按:当前,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应对老龄化的政策机制、设施条件等都存在明显不适应。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高度重视农村养老问题,综合考虑个人、医保基金和财政承受能力,政府主导、分类施策,探索建立“医养结合+护理险”农村养老模式,整合医疗养老资源,构建农村多元养老保障网,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实现农村养老服务低价可及,值得进一步丰富完善、示范推广。

近年来,围绕让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安享晚年,巨鹿县积极整合医疗养老资源,探索出一条符合农村实际、供需相衔接、质优价廉、方便可及的“医养一体、两院融合”医养结合之路,并推出长期护理险作为补充保障,构建起多元化医养结合服务保障网。

一、政府主导,系统保障推动“医养结合”破冰開局

巨鹿县总人口43万,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近8万人,其中,2万多老人患有各种慢性病、4000多老人失能半失能。这些老年人迫切需要到能够提供养老、具有医疗康复功能的机构安度晚年。对此,巨鹿县超前谋划,大胆创新,强力推动医养结合。

一是系统设计。巨鹿县先后出台《巨鹿县“医养一体、两院融合”机构养老试行办法》《关于“医养一体、两院融合”机构养老试行办法》《鼓励村医办养老的实施意见》《巨鹿县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意见》等文件,提出通过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将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乡村养老院、幸福院整合;通过发放建设补贴,鼓励新建、扩建、改建医养结合中心;探索推出长期护理险,扩大医养结合服务覆盖面。

二是政策补贴。计生家庭入住养老机构给予300元补贴;特殊家庭入住养老机构给予500元补贴;五保老人入住的及时按标准兑现;特别是对于建档立卡和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人员,100%全部纳入长期护理险保障范围,参保费用个人零支付,失能人员居家护理报销后自付部分个人零负担,既解决了贫困失能人员的医护问题、降低了经济负担,也解放了贫困家庭劳动力。

三是培养人才。构建“三个医养”人才培养平台,把县医院打造成医生护士的养老服务技能培训基地,把县光荣院打造成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实训基地,把农村医养中心打造成乡村医生和看护人员的服务技能交流平台,做好医养结合人才保障。

四是规范监管。按照“让入住老人有尊严、子女家属有尊严、工作人员有尊严”的宗旨,制定了养老护理员行为规范标准,对医养机构操作流程提出规范标准,提供24小时生活照料和人文关怀。成立巨鹿县医养结合协会,把相对独立的医疗、养老和健康行业团结凝聚在一起,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统一培训、统一管理,使全县医养机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系统的保障让巨鹿县医养机构充满活力,解决了老人有尊严养老的问题,提高了失能人员医疗护理水平和生活质量,满足了农村老人就近、低价、医养相结合的服务需求。据全县医养机构近两年老人死亡年龄统计分析,从2014年的平均78岁增高到81.44岁,有效延长了入住老人的生命周期。

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动“医养结合”全面开花

2011年以前,巨鹿县各级养老院、幸福院规模小、人员少,陷入“勉强运转或频临停办”的困境。为破解困境,巨鹿县精准设计推动路径、建设模式,快速打开医养结合发展局面。目前全县已建成的乡村两级医养结合中心平均入住率超过90%,入住老人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超过70%。入住乡级医养结合机构的老年人自付部分一般不超过1000元,入住村级医养结合机构的老年人自付部分一般不超过800元。

一是整合项目“联体建”。巨鹿县整合有关部门项目资金,积极兴建公办服务机构,建成后移交卫生机构负责运营。以“巨鹿县健康养老综合服务指导中心”为例,该项目投资1.1亿元,集500张机构养老床位、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日间照料、应急救护、人才培养于一体,由县医院建管运营。

二是挖掘优势“扩容建”。巨鹿县制定了乡镇卫生院办养老全覆盖、全县重点村卫生室办养老实现30%的目标,鼓励医疗机构依托自身的设施、资金、管理等优势,由单一的医疗功能向“两院”功能拓展延伸。8个乡镇卫生院、5家民营医院、30家村卫生室都利用各种资源建成了医养中心,加挂幸福院牌子,承担五保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医养服务。目前,全县村级卫生室托管幸福院中,共入住老人1500位,其中失能873人、五保315人。

三是龙头先行“带头建”。巨鹿县医院作为县级资源最丰富的医疗机构,肩负起发展老年健康养老事业的使命,2014年建成医养中心后连续三年在全国获得医养结合机构百强前十名。县医院依托先发优势相继兴办小吕寨、堤村卫生院两个分中心,改建300张床位的万达医养中心新区,新建500张养老床位的“巨鹿县健康养老综合服务指导中心”,联建200张床位的祥和园医养中心,有力带动了全县医养结合事业发展。

四是机构合作“协议建”。平康等17家民营养老服务机构,与县乡村医疗机构有资质、有口碑的个人诊所签订《医养合作协议》,由养老机构提供病房,医护人员或诊所医生兼职养老机构的医疗保健员。黄马庄、神堂坡等15个村原有幸福院,通过修整由村医托管起来。县光荣院、郡东敬老院等公办养老机构与服务区内的卫生机构签订了协议,实现医养结合。

五是居家医养“签约建”。借助基本公卫平台,巨鹿县每年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两次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包含血压测量、血糖检测、康复指导等多个方面。对居家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开展长护险居家服务,居家护理服务由2家专业医养服务公司到服务对象家中提供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服务,每周上门1—2次,每次由医护人员负责检查血压等10项医疗护理,护工负责整理房间等8项生活照护。目前全县参与居家护理服务的失能人口有173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49人。

三、破解难点,以护理保险推动“医养结合”提质增惠

失能家庭大都面临因家庭内长期护理带来的繁琐事务和经济负担。针对一人失能导致全家致贫的问题,巨鹿县于2016年8月启动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着力解决参保人员失能后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问题。

一是多方共担筹措机制。巨鹿县综合考虑个人、医保基金和财政的承受能力,科学测算失能老人护理消费水平,从医保结余基金和福彩公益金中划拨1080万元作为启动基金,将长期护理险缴费标准定为每人每年50元。职工护理险个人、财政、医保基金统筹额度分别为10元、10元和30元;城乡居民护理险个人、财政、福彩基金和医保基金统筹额度分别为3元、3元、4元和40元,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按年度随基本医疗保险费一同缴纳。

二是适宜便捷服务机制。为满足参保群众差异化医疗养老护理需求,巨鹿县设定了医疗专护(针对重度失能)、机构护理(针对中度失能)、居家护理三类服务模式。医养机构护理服务和居家护理服务费用中,应由个人承担的,经被服务对象家属确认后,由其家属按月支付给对应的医养服务机构;应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的,医养服务机构每季度与人保财险公司结算。在县域内接受医护服务的,报销比例為定额的65%;在统筹区外接受医护服务的,报销比例为定额的55%。居家护理服务待遇定额标准为20元/天,报销比例为85%。

三是差异竞争管理机制。为了加强对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医养机构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巨鹿县对定点医养机构进行“三级九等次”星级管理。鼓励县、乡、村三级符合条件的医养护理机构承办长期护理服务,并根据医养服务机构的医养结合模式、医护人员配备、地理位置、环境设施、服务能力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将县、乡、村三级医养机构分别评出三、二、一星级,进行差异化管理,根据等次星级确定医养服务机构床日定额标准。

四是共保联合经办机制。巨鹿县探索引入商业保险公司人保财险巨鹿支公司作为承办方,医保局负责情况调研、政策制定与调整等,保险公司具体参与经办、服务质量随访、信息化建设、联系专家进行失能鉴定等。为保障长期护理保险工作平稳运行,人保财险公司与巨鹿县医保局实行风险共担机制。年度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收入扣除待遇支出、保险公司管理费用工作成本后,如出现赤字,由保险公司先行垫付,经决算审计后由保险公司与医保局按照1︰1比例分担,保险公司总承担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其余部分由医保局下一年度调整政策,予以弥补。若有盈余,按照“保本微利”原则,盈余部分作为保险公司的盈利,其余盈余部分返还基金,流转下一年度使用。

目前全县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已达15家,全县参保人数38万人,累计3185人享受了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基金累计支出2568万元,其中为贫困失能群众减少费用1079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因养老产生的一系列经济问题、家庭问题乃至“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一社会问题,解放了失能人员家庭的劳动力,着力消除了“一人失能、全家受累”“一人失能、全家致贫”的隐患,为家庭增收创造了条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供稿)

猜你喜欢
医养居家养老
养老生活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作用
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居家智慧医养结合服务场景
居家信条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加快疏通医疗体制梗阻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初四居家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