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幸福成长

2021-04-01 08:54王怀玉
新班主任 2021年1期
关键词:优势习惯班级

王怀玉

面对虚拟与现实交融的世界,教师需要更强的学习力和更智慧的教育,主动提升数字时代的教师能力值,让自己活得幸福、自洽而有尊严。我们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内驱力,强化他们的自我认知,让他们主动发展优势,提高他们感受内在幸福的意识和能力。

共同拥抱新技术,传递信任与尊重

“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增加了人际链接,也为师生、生生、亲子间的沟通带来新气象。但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家长和老师担心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常常予以禁止。事实证明,簡单强制性“堵”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私下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甚至由此与成人之间形成心灵隔阂。一旦孩子与老师和家长之间在心理上有隔阂,情感通道自然关闭,我们的教育无疑如隔靴搔痒了。

教育心理学表明,营造一种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孩子感到被信任、被关怀,有利于孩子身心舒展,从而愿意打开心扉,接纳成人的正确引导,并学会自我控制。因此,在电子数码产品使用这件事上,班主任要端正认识,重视数码产品的教育价值,和学生一起拥抱新技术,而不是拒绝和杜绝。其实,在新技术使用方面,孩子可能是成年人的老师。我们可以创造机会向孩子请教,在特定时间借助现代媒介和他们共同探讨特定话题,比如通过微信语音、文字留言、通话、视频等讨论班级和学习话题;基于班级建设、兴趣发展需要,开展研究性项目学习,让学生公开成立小组微信群或QQ群,借助网络工具分工合作完成。

我们发现,通过媒介沟通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积极性情感交流,学生平常不敢或不愿意说的话或不愿意表达的感情,通过文字留言或花式表情得以抒发。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表达习惯和惯用表情符号,融入他们。这些话题之外的情谊表达更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朋友圈或群关注,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状态及生活交往等,适时留言,委婉引导,将自己对每个学生的关心表达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被呵护,而不是被监督和限制。

注重生活新体验,引导学生自控、自律

班主任对数字文化开放、包容和积极使用的态度会让学生感到被理解与接纳,心理上拥有安全感。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让孩子产生更强的向师性。班主任要呵护这份信任,避免简单说教,从学生日常生活现象出发,让信息技术和数字产品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作用,促进学生更合理地使用技术,激发他们在虚拟和现实世界里共同树立良好个人形象的内在需求,自觉提升网络素养和综合修养。

比如,通过问卷、访谈收集学生对各种网络服务平台的使用情况,对这些“文字的、声音的、影像的”技术和“动画、网页、微博、微信、社区、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等平台和工具,展开“全媒体时代对生活的影响”专题讨论,看到这些平台对学习和生活所提供的便利,认识到科学合理的使用能让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如虎添翼”,也要看到不加节制的沉溺、没有边界的融入可能空耗生命,与现实世界产生疏离,成为“空心人”,引导学生归纳一名优秀的网民应具有的媒体新素养。

再如,面对网络上纷繁的信息,通过组织开展项目主题式学习,让学生经历线上线下资料收集、整理和优化过程。结合学生在处理信息中出现的信息甄别盲区,引导学生学会筛选和比较,一起探讨如何用科学的态度和辩证的眼光看待网络信息资源,如何有选择性、有限度地关注线上信息资源,而不被海量信息所淹没。

班级学生个性各异,对新媒介的使用也迥然不同。班主任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整体情况及心理动态基础上,要围绕共性问题,组织召开相应主题的微班会或小辩论会,适时引导。例如,针对学生沉迷短视频、朋友圈互踩和滥发现象,组织学生开展“沉浸于别人的生活,荒废了谁”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阐述过分沉溺虚拟网络的利弊,增强其是非判断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以“做新时代高素质新网民”为主题,分组设计制作班级公众号、班级和小组群公告、班级宣传栏、板报等;坚持课前3分钟时事新闻播报,引导学生关注有价值的信息等。借此,让学生在真实参与中经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信息甄别过程,在对自己的真实生活体验回顾中,区别虚拟网络与现实世界对自己成长的影响,从而形成基本的价值判断,更好地管理自己。

发掘性格优势,追求幸福、美好

积极心理学认为,为了引导孩子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从小要发掘孩子的性格优势。有研究指出,同情、慷慨、勇气、决心、耐心、乐观和欢乐这7种积极力量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和意义。而多数情况下,儿童天生至少会具有这其中的一项。在学习和生活中,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性格优势,使之成为其成长的积极力量,而不是一味盯着学生的缺点。

第一,科学引导学生发现并培养自己的优点。我们可以借用“优势大转盘”向学生介绍人类具有的优势种类,然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我的性格优势卡片”,小组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对于个别找不出自己优点的孩子,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对他进行“优点轰炸”,让同学帮忙发现他的优点,让他将大家找出来的、自己也认同的优点写在“性格优势卡片”上。当每个人都确认了自己的性格优势之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性格优势,使之成为自己卓越的习惯。笔者常用的方法是制订个人优势习惯每月养成记录单,月初发给学生,让学生将目标变成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每周确立一个小目标。目标卡做好后,由家长和老师签字确认,然后就开始习惯养成打卡,月底根据打卡记录及实际成效进行自评和同学互评,班主任和家长给予鼓励性、建设性小结,随后进入下个月的目标。

第二,组织优势养成心得分享会。优势习惯养成离不开他人的鼓励和榜样激励。笔者在班级结合习惯养成月重点,定期召开好习惯养成心得分享会,进行感动班级人物评选,互相写颁奖辞;开展“隐性天使”活动,即每个人都是天使,抽签得到一个需要保护和鼓励的同学,每周秘密为他送去赞美和温馨提醒,月底进行隐性天使大揭秘。此项体验活动在班级阶段性使用,屡试不爽,深得学生喜爱,极大地促进了班级学生之间的情感链接。

第三,养成“要事第一”“以终为始”的基础性好习惯。班主任关注学生优势习惯养成的同时,还要重视基础性好习惯。比如“要事第一”的时间管理原则,“以终为始”的目标意识等,这些基础性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避免或者改掉拖拉的坏习惯。每个人如果都能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在特定时间内做最重要的事情,就会更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以家庭作业为例,晚上有几项作业,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将完成作业的先后顺序及大致时间列出来,完成一项就打钩儿,全部认真完成后给自己一个小小的休闲奖励,比如搭积木、玩乐高、小手工等,也能保证睡眠时间。“要事第一”原则还特别适用于网络学习,如果学生心中始终记得这个阶段打开电脑、浏览网页是为了干什么,这个时间点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就能养成自律的习惯。

以上只是个人的部分经验分享。发现和培养学生优势的操作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只要学生的积极情感力量被调动了,自我成长的动力被激发了,他们真正的自我成长就开始了。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优势习惯班级
班级“无课日”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画与话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