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安全性分析

2021-04-03 19:11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9期
关键词:短暂性氯吡脑缺血

云 雪

聊城市人民政府机关门诊部,山东 聊城2520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临床中极为常见,通常情况下该类患者在发病时,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等,少部分患者还会发生耳鸣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还将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针对此类患者临床常采用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一般以阿司匹林为主,通过实践研究发现氯吡格雷可以对患者临床症状起到更好的改善作用,氯吡格雷属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可对因血小板聚集所引发心、脑及动脉疾病起到治疗和预防作用,将氯吡格雷使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治疗当中,可以进一步促进其脑部血液循环,为此本文将进一步展开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时间为2018.9-2019.9,研究对象为6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组别名称分别为对照组(n=31)和试验组(n=31)。其中对照组研究对象男女患者性别比例、年龄分别为15:16、(54.65±3.21)岁,试验组研究对象男女性别比例、年龄分别为14:17、(54.84±3.41)岁。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别,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的方法为常规组治疗,即:选择由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13023636的阿司匹林进行口服治疗,具体用药剂量为:单次给药3-4片(75-100mg),每日一次,根据患者实际患病情况进行用药剂量的调整,但是单日最大剂量需要控制在四片以内。 试验组研究对象采用阿托伐他汀(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批准文号:H20051408)联合氯吡格雷,单次给药10mg,根据患者治疗效果适当调整给药剂量,单次最大使用剂量80mg,每日一次,氯吡格雷(生产厂家: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115)进行治疗,每次一片(75mg),每日一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主要包括Fib(纤维蛋白原)、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LT(血小板)等。观察两组研究对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牙龈出血、皮肤瘀点以及胃肠道反应三项。

2 结 果

2.1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 试验组研究对象治疗前Fib、PT、APTT、PLT指标分别为(3.21±0.25)g/L、(10.29±1.08)s、(24.48±7.02)s、(478.09±23.11)10^9/L对照组治疗前Fib、PT、APTT、PLT指标分别为(3.18±0.23)g/L、(10.33±1.24)s、(24.61±6.68)s、(476.97±24.11)10^9/L,t值分别为0.4916、0.1354、0.0746、0.1867,P>0.05,两组研究数据经过对比没有显著差别,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但是在治疗后,试验组研究对象Fib、PT、APTT、PLT指标分别为(2.08±0.33)g/L、(14.88±1.05)s、(34.85±6.20)s、(421.35±18.81)10^9/L对照组对应指标分别为(2.67±0.39)g/L、(12.21±1.03)s、(30.52±5.68)s、(268.11±10.68)10^9/L,t值分别为6.4300、10.1070、2.8671、42.0185,组间数据经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对比两组研究对象不良反应发生率 试验组研究对象经过治疗后,出现牙龈出血4例,占比为12.90%、胃肠道反应6例,占比均为19.3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25%,对照组研究对象共有3例出现牙龈出血,占比为9.68%,共有4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占比为12.90%,共有2例出现皮肤淤血,占比为6.4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03%,x2为0.0759,经过试验组研究对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基本一致,P>0.05,证明试验组联合用药后未加重患者不良反应,因此具有较高治疗用药意义。

3 讨 论

短暂性脑缺血疾病属于脑血管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发病机理多为脑血管发生病变问题,导致颈动脉或基低动脉出现度短暂性血液供应异常,从而使患者脑部局部血液循环突发性改变,由此引发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短暂性脑缺血疾病发生后,可造成患者脑部供血量降低,局部异常缺血,促使患者出现视力丧失、复视、眩晕、眼球震颤、站立不稳、突发性听力下降、偏瘫或瘫痪等情况。此类疾病通常情况下发病较为突然,且时间较短,通常发病后患者经过充分休息后可以得到良好缓解,由此往往容易出现患者对该疾病过于忽视的问题,导致疾病未得到良好治疗,因此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也会对其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2]。

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采用常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还配以氯吡格雷进行联合治疗,且产生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药物属于抗凝血药中的一种,在临床中较为常用,患者用药后,可以促进其机体血液流速加快,减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概率。因药剂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因此在使用期间可以改善患者脑部供血情况,促进动脉血管血液流速,调节外周动脉血管,同时,氯吡格雷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对于其临床各项指标产生的影响较小,不但效果显著,且可以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得到良好改善,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基本一致,P>0.05,因此,试验组联合用药治疗安全性较为良好。

综上所述,针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短暂性氯吡脑缺血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