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与对策分析

2021-04-04 12:19祁元云
信息记录材料 2021年5期
关键词:漏洞安全性网络安全

祁元云

(榆中县教育局 甘肃 榆中 730100)

1 引言

广义上讲,大数据主要指的是数据处理的一种模式,并且处理的数据量需要保证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确保及时对信息进行处理。大数据的数据量较高,可以同时处理海量数据。在科技的推动下,数据的数量激增,对于信息数据处理的平台和载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种软件和硬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提供动力。目前为止,大数据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不仅能够使数据多样化存在,而且处理迅速、可存储量大。

2 大数据概述与内涵分析

在现今所有计算机研发中,数据处理都是基于大数据的实际应用开展的,因此具备一定的目的性。当前,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升级换代,能够相对准确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软件的智能化特点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因此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高,致使其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深受关注,因此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网络安全工作也逐渐得到普及,并且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作用。在使用计算机处理大量数据的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洞察力、决策力以及执行力。这样才能带领企业更加长远的发展。近年来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安全和应用大多围绕着虚拟化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展开,这对于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

3 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

3.1 计算机系统的漏洞问题

在计算机网络平台系统程序进行编制的过程中,由于程序设计本身存在的问题,工作人员有时会做出一定错误的行为,导致计算机网络平台系统发生一定的漏洞。理论上程序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规避漏洞,但在实际工作中,漏洞不可避免,这些漏洞的存在也加大了计算机被攻击的概率。因此漏洞的存在严重威胁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安全,这种因素的存在也时刻影响着用户的实际体验。

3.2 计算机病毒的影响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会造成直接影响,进而影响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病毒的危害性非常大还体现在病毒程序具有自我复制能力,一旦病毒被激活之后,可以凭借其传染性、寄生性和破坏性,迅速造成大范围的影响。计算机病毒需要在程序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复制以及数据传输等渠道进行传播。因此在计算机网络客户端使用的过程中,病毒的传播渠道较多,因此整个病毒防范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3.3 网络开放性造成安全问题

当前,由于TCP/IP等协议使用的普遍性,因此成为诸多用户网络使用的选择,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安全协议并不足以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黑客攻击这种协议的情况并不多见,但由于技术的发展变化,这种安全系数并不高的部分有可能成为黑客攻击的重要部分。对于大数据的服务器而言,集中存储了较多的数据,海量的信息,让网络攻击变得更加容易,因此数据丢失、篡改导致的服务器崩溃等问题屡见不鲜,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的开展[2]。

4 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新的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与方法,调整传统网络安全方法的不足,切实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

4.1 加强防火墙应用,安装杀毒软件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中最常见的就是防火墙,防范非法人员窃取计算机信息,保证计算机使用安全。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时主要选择分布式系统,科学设定网络协议,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安全性。

同时,针对性进行应用,发挥防火墙技术的价值,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创造一定的有利条件。计算机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合理应用防火墙,选择合适的杀毒软件,养成定期清理计算机的习惯,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以此消灭病毒,提升计算机安全性。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重视对制度的完善,只有通过对相关流程的完善和管理,才能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企业运营管理方面,需要加强对云端第三方信息的重视和使用,及时将有关的协议落实到实处,全面考察数据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保证信息运用过程的安全性。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需要以大数据管理为基础,对自身内部组织、机构等进行合理构建和改建,推进系统化建设,从而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提升信息交流的安全性和速度。

4.2 引入入侵检测技术,提高用户安全意识

4.2.1 引入入侵检测技术

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计算机安全信息维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合理利用网络通信技术、规则方法及统计等技术。合理利用检测技术判断计算机是否受到非法入侵,依据检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因此在计算机的网络信息管理工作中,合理使用检测技术可以提升系统的安全系数。

检测技术实际应用时,需要分析计算机系统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常见分析方式有两种:签名法与统计法,签名法及时检测计算机系统内部是否存在薄弱环节,从而在网络环境的防护工作中充分利用干扰特性,实现系统的融合,及时发现运行中的问题和风险,并给出相应的预警信息。对于统计分析方法而言,需要重视对系统运行状况的甄别,从而及时对系统运行的偏差情况进行报告,避免问题的严重化,进而实现提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目的。

4.2.2 提高用户安全意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推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发展和应用,人们对其信任度和依赖性不断提升。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进行服务的同时,还需要重视网络信息管理的安全问题。积极学习安全防护知识,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使用的了解,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

对用户本身而言,在进行网页浏览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自觉避免浏览恶意网络,降低病毒入侵的风险。就当前的计算机系统而言,网站入侵的病毒数量较多,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不能做到及时处理,将会扩大影响。另外一方面,应该积极宣传安全维护工作人员,不断提升安全防范水平,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5 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质量

5.1 大数据技术应用安全管理

(1)大数据采集技术安全管理。大数据采集整合时可能出现数据损失、丢失及泄露等安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定身份权限,给予不同需求的用户相应的身份权限,保障数据安全。同时,引入数据加密技术实现验证码与附加码的认证,保护数据传输安全,满足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需求。

(2)大数据存储技术安全管理。大数据环境下存储技术安全体现在使用与存储过程中,避免用户数量过于庞大及待处理信息体量过大而造成安全系统超负荷运行,继而造成安全漏洞的出现,影响到使用安全。可以在系统中预先设定权限,避免同一时间内超过限制数量的用户进入。

(3)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安全。在计算机原有安全系统基础上构建云计算安全防范系统,也就是计算使用前就考虑安全问题。技术人员设立安全体系框架时考虑安全与风险,对技术体系进行安全测试。

5.2 革新软件漏洞修补技术

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工作开展时,需要提高软件与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推动软件发展时及时创新软件漏洞技术,提高计算机运行的安全性。

5.3 重视病毒检测与修补

用户需要定期检测系统病毒,经常进行深度检测,选择合适的杀毒软件排查,减少病毒带来的安全问题;扫描系统漏洞及时下载补丁,减少系统漏洞造成的网络安全问题,提高计算机运行的安全性。此外,可以对IP地址进行隐藏,避免黑客攻击行为的出现,黑客不能获取准确地址,无法进行攻击。合理使用各类计算机安全软件,当出现恶意攻击时可以及时发出警报。安全软件还可以恢复部分被恶意篡改的数据,重视计算机数据检查,保证数据操作的安全性。

6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变得异常重要,需要人们选择合适的切入方式,转变传统安全观念。因此我们应该提升对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深入分析影响信息安全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重视安全知识的普及。

猜你喜欢
漏洞安全性网络安全
漏洞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三明:“两票制”堵住加价漏洞
漏洞在哪儿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高铁急救应补齐三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