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分析

2021-04-06 03:55景艳妮党玉锦赵菊风王新艳郑佳宋玉红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2期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

景艳妮 党玉锦 赵菊风 王新艳 郑佳 宋玉红

摘要:目的:探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脑卒中患者针对性地神经内科护理后,对于患者神经功能以及康复效果的实际影响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8例明确诊断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在随机分组后分别予以2组常规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神经内科护理,对比2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综合分析2种护理模式的实际效果和临床价值。结果:在经过相同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脑卒中患者包括心理、语言功能、肢体功能等在内的神经内科护理服务,有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并改善患者预后,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神经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2-107-01

作为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脑血管疾病,脑卒中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目前临床对于脑卒中患者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要干预手段,除了积极治疗外,优质的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也有着较大影响,而目前临床所采用的常规护理干预往往无法起到防范并发症、降低致残率的效果,护理质量及临床结局无法达到患者预期。目前研究证明,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用其他有针对性的细节化护理服务,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为探究有针对性地神经内科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及预后的具体影响,课题组选取了7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如下随机对照实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所选取的78例患者均已被明确诊断为脑卒中且其中男女性患者分别为41例、37例,患者年龄范围为65-81岁且平均年龄为(71.29±3.86)岁,所有患者均对实验知情且均不存在精神类疾病及严重的脏器损伤。按随机对照要求对78例患者进行分组后对比其基线资料,统计结果证明2组可进行比较。

1.2研究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健康宣教并观察其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施行有针对性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情绪干预及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大多病情较重且生理功能及生活质量均受到严重影响,部分患者会因此而出现轻生、厌世等负面情绪及消极心理,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采用主动沟通、安慰鼓励、为患者讲解病情进展等方式来减轻其对疾病和预后的恐惧感,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和意念;②语言功能护理:部分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影响其沟通交流的同时也为正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其相应的语言功能护理,帮助其进行语言功能的恢复训练,并根据其语言功能障碍情况及恢复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及计划;③肢体功能护理:对于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通过理疗、熏蒸、按摩等方法促进其功能的恢复,同时应配以肢体的功能锻炼,初期可采用被动锻炼的方式,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肢体活动的具体情况为其进行被动活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生成;此外还需给予患者适量的肢体按摩,每次按摩30分钟以上且保持每日3次的频率。

1.3观察指标

分别采用SF-36、CSS评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按照如下评判标准评价护理效果:①SF-36评分提高90%以上且CSS评分降低90%以上为显效;②SF-36评分提高60%以上且CSS评分降低60%以上为有效;③SF-36评分提高及CSS评分降低幅度小于59%。根据显效及有效患者数计算总有效率。

2结果

2.1干预后2组护理效果对比

统计对比发现实验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干预后2组生活质量对比

根据SF-36评价2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可得实验组各项指标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

2.3干预后2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对比

根据CSS评分评价2组干预后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可知实验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这可能与民众饮食习惯、生活作息等的改变有关,其病理基础为脑部的正常血供受到影响而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及缺氧,缺血缺氧的程度以及血栓堵塞的部位等都会对患者预后造成极大影响。目前对于发生脑卒中的患者临床多采用药物干预等手段来改善其缺血、缺氧情况并维持患者的电解质平衡,除此之外,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也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以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本研究对比了2组患者在相同干预时间后的护理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证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有针对性地神经内科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优化患者的神经恢复情况并提高护理效果,展现优质护理的原则和理念。通过为患者施以心理干预、语言干预及肢体干预,有助于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强其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避免应激反应的同时也有助于其语言功能、肢体功能的恢复,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脑卒中患者有針对性地神经内科护理,有助于综合提升护理干预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护理之中。

参考文献:

[1]鹿傲尘.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20):71.

[2]林君.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20):6-8.

[3]刘英.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9):56-57.

[4]王静.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8):106-108.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猜你喜欢
康复护理脑卒中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