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的偏瘫病人施行神经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2021-04-06 03:55李红敏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2期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效果

李红敏

摘要:目的:分析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神经康复护理措施的实际效果。方法:实际研究中,将来我院就医的90名脑梗死患者当成了主要的研究对象。第一步,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了分析整理,进而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各有45名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之后,之后实验组患者主要采用的是神经康复护理措施。最后就两组患者的实际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量化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之后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下肢功能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由于P均<0.05,所以结论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来说,对其实施神经康复护理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应当提高对这类护理措施的关注度,进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恢复效果。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病人;神经康复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2-109-01

脑梗死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原因在于患者的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由于该病拥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因此需要重视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要通过神经康复护理措施来提高其恢复效果,以强化其肢体功能并且促进其生活自理能力、语言、吞咽等功能的恢复,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下文中笔者对这类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对推进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的创新改革有所帮助[2]。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研究开始于2019年10月结束于2020年10月,主要将来我院就医的90名脑梗死偏瘫患者当成了研究对象。第一步,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了分析整理,之后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各有45名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措施,其中包括31名男患者、14名女患者,该组患者的年龄在47-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54±3.84)岁。其中有17名患者的偏瘫肢体肌张力为3级,15名患者为2级、8名患者为1级、5名患者为0级。具体的病情方面,有10名患者属于小脑梗死、25名患者属于基底节区梗死、4名患者属于额叶梗死、3名患者属于脑干梗死、3名患者属于枕叶梗死。实验组内患者采用的是神经康复护理措施,共包括30名男患者、15名女患者,患者的年龄在46-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85±2.21)岁。其中有15名患者的偏瘫肢体肌张力为3级、15名患者为2级、10名患者为1级、5名患者为0级。实际病情方面,有9名患者属于小脑梗死、26名患者属于基底节区梗死、3名患者属于脑干梗死、4名患者属于额叶梗死、3名患者属于枕叶梗死。由于P>0.05,所以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并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因此本研究值得继续推进。

1.2研究方法

首先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措施。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的是神经康复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体位护理。在患者入院后,需要指导患者正确的抗痉挛体位摆放,之后还需要协助患者进行翻身运动训练,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肢体按摩。每次肢体按摩的时间应控制在30min左右,主要是为了缓解患者的肌肉僵硬和肢体水肿问题。②肢体训练。待到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可以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主动和被动训练,以强化患者的肢体功能。前期训练可以从一些简单的动作着手,逐步循序渐进、提高训练量。在患者身体情况和病情允许的前提下,要鼓励其自己完成进食、穿衣等常规活动,这既可以强化其上肢肌肉力量,又能够提高患者的自信心。③步行训练。待患者病情和身体情况稳定之后,医护人员可以协助其进行适当的步行训练,进而强化患者的下肢肌肉力量。这方面的训练前期需要由家属协同,后期可让患者自行扶拐完成,前期训练时间应控制在20min左右,后期可逐步增加训练时间。④语言训练。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语言功能会受到影响,即便完成治疗,后期也会受到失语症的困扰。因此需要重视这部分患者的语言训练。前期,需要先指导患者进行舌头伸展训练,进而鼓励患者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之后才能够让患者练习简单的语句,进而恢复自身的语言功能。在语言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给予患者必要的支持和鼓励,进而提高其实际训练效果。⑤心理护理。需要在患者意识清醒的前提下对其开展必要的心理护理,进而帮助其缓解自身的负面情绪,引导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1.3觀察指标

实际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对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下肢功能评分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护理满意度调查使用的是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包括满意、不满意2个指标。

1.4数据处理

研究中,借助于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各个环节涉及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处理。最后将P<0.05当成了验证结论是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的主要指标。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实际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结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1:

2.2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下肢功能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下肢功能评分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中拥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因此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此外,患者在发病后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例如失语、肢体活动障碍等,所以应当重视这部分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3]。与传统护理措施相比,本研究涉及到的神经康复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所以应当进行更深层次地推广应用。研究结论证实,在神经康复护理措施的辅助下,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下肢功能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4]。由于P均<0.05,所以结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基于此,应当做好这部分护理措施的推广应用,以帮助患者实现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吴小华.以Orem自理理论为基础的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病人的干预效果研究[J].全科护理,2020,18(34):4796-4798.

[2]刘淑环,何宜汀.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5):226-227.

[3]任德阳.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病人运动功能与自理能力的影响评价研究[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03):261-262.

[4]陈丽玲.早期康复指导及护理干预在偏瘫病人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16):1510-1512.

简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41400

猜你喜欢
脑梗死护理效果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