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判定

2021-04-06 18:32周广骞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2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周广骞

摘要:目的 分析在慢性胆囊炎治疗中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68例慢性胆囊炎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口服消炎利胆片,研究组口服小柴胡汤加减方;结果 1个月后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参照组,总有效率91.18%高于参照组79.41%,且P<0.05;结论 针对慢性胆囊炎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改善临床症状迅速,疗效明显。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小柴胡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2-247-01

胆囊炎作为临床上一类常见的胆道系统性疾病,而慢性胆囊炎则是胆囊持续、反复发作的炎症反应过程,该病症主要临床症状为右上腹或者中上腹伴有胀痛,同时还伴有恶心、呕吐等表现,由于慢性胆囊炎容易反復发作、治愈难度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严重影响。传统西医治疗慢性胆囊炎容易复发,近年来,我院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0年6月起截止到2020年12月这段时间收治的68慢性胆囊炎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经相关检查等确诊为慢性胆囊炎,对本研究相关事宜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组:男患与女患比例为19:15,年龄23岁~65岁,平均年龄(38.45±5.36)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为(6.24±2.31)年。参照组:男患与女患比例为10:7,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8.36±5.28)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病程为(6.28±2.35)年。应用SPSS21.0数据统计软件分别检验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检验P值大于0.05,提示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对比。

1.2方法

参照组病例口服消炎利胆片治疗,每次6片,每日3次,连续口服1个月。研究组则是口服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基本汤方如下:人参、白芍、柴胡各20克,金钱草25克,黄芩12克,威灵仙10克,法半夏、木香、川穹、青皮、丹参、茯苓、路路通、郁金、陈皮各10克,川楝子、香附各12克,炙甘草5克;再根据临床表现随症加减,针对呕逆患者需加陈皮10克,生姜5克;针对伴有严重疼痛的患者,需加延胡索12克;针对腹胀的患者需加枳实、厚朴各12克;针对便秘的患者需加大黄10克。将上述汤方加入1000ml清水,用大火熬开后换成小火熬10min,将其煎至500ml。将药汁过滤后将药液保存至保温瓶内,再将药渣加入1000ml清水熬制到500ml,过滤后将其与第一次的药液混合,每日3次,每日1剂,连续服用1个月。

1.3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对治疗前与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进行评定,内容包含腹部胀满、恶心嗳气、右上腹压痛、纳差等等,总分为0~12分,分值越高越严重。疗效判定标准:将中医症候积分相比于与治疗前减少程度超过90%,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恢复正常为治愈;将中医症候积分相比于与治疗前达到71%~90%,经影像学检查明显好转为显效;将中医症候积分相比于与治疗前减少程度达到30%~70%,经影像学检查有所好转为有效;将中医症候积分相比于与治疗前减少程度不到30%,经影像学检查无任何改善为无效[1]。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统计分析是在SPSS21.0数据统计软件下开展的,分别以平均数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用t和x2值进行检验,P低于0.05时,表示统计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在治疗前,研究组与参照组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8.24±1.36)分、(8.27±1.32)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参照组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4.15±0.86)分、(6.54±0.98)分,可见研究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参照组,且P<0.05。

2.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

1个月治疗后,研究组治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18%;参照组治愈10例、显效9例、有效8 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9.41%,可见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且P<0.05。

3.讨论

胆囊炎作为消化内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病症,临床上常常将其分为急性胆囊炎与慢性胆囊炎两类,若不能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对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临床上治疗胆囊炎以保守治疗为主,西医治疗胆囊炎主要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但是长期应用抗生素会形成耐药性,进一步增加了治疗难度。近年来,伴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在治疗胆囊炎方面具有显著成果。慢性胆囊炎属于中医“胁痛”、“胆胀”的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为饮食不节、情绪不畅致使肝胆瘀滞,中医提倡以通肝利胆治疗为主。上文对比了应用小柴胡汤加减与消炎利胆片治疗慢性胆囊肝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小柴胡汤加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更明显,疗效更显著。其中小柴胡汤主要由人参、白芍、柴胡、金钱草、黄芩、威灵仙、法半夏、木香、川穹、青皮、丹参、茯苓、路路通、郁金、陈皮、川楝子、香附、炙甘草组成,整个汤方具有解毒、抗炎、保肝的功效,不仅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而且还能增强机体对外界的抵抗力[2]。

参考文献

[1]吴波.探讨对慢性胆囊炎实施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J].北方药学,2020,17(05):65-66.

[2]余顺顺,汪培国.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7):140.

呼伦贝尔市传染病医院 162650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