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安全管理对产科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2021-04-06 14:31宋黎
健康护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不良事件

宋黎

摘要:目的:对安全管理在产科护理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将医院产科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实施常规安全管理的20例住院产妇纳入对照组,实施强化安全管理的20例住院产妇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护理不良事件、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率。结果强化安全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安全管理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保障了产科护理的安全性,值得在产科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强化安全管理;产科护理质量;不良事件

引言

产科是医院重要科室,该科室因接受患者多、病情复杂,若护理不当极易出现安全隐患事件,这影响产科护理质量,因此加强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也成为临床中关注的重点。最近几年,本院为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在产科护理中以提高患者满意率为目标,分析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护理质量及安全。本研究中,就探讨了强化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实施常规安全管理的20例我院住院产妇纳入对照组,实施强化安全管理的20例我院住院产妇纳入观察组。入组产妇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签字,且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产妇均为20岁以上人群,无精神障碍等情况,排除产妇有其他脏器疾病、传染性疾病等。对照组平均年龄(27.85±6.62)岁;平均孕次(2.47±0.28)次;平均产次(1.03±0.77)次。观察组平均年龄(27.71±6.25)岁;平均孕次(2.88±0.35)次;平均产次(1.29±0.86)次。两组产妇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安全护理管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强化安全护理管理:(1)完善管理制度.针对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相关影响因素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各项条款的质量要求,严格要求护理人员遵循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并对护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定期考核。(2)制定防范方案。针对相应的安全问题进行防范。首先,组建产科安全风险管理小组,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措施,并不断改进,保证管理流程的规范性,强化对管理的监督力度,构建有效的考核措施。其次,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法律知识的培训,对管理人员培训《护士管理办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内容,并对相关培训内容做好考核。然后,加强对家属的宣传教育,充分尊重产妇隐私,建立融洽的关系,改变饮食结构,提升管理质量。最后,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养。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各医院规模都在不断扩大,这就造成了许多医院新进人员工作经验不足导致护理问题出现,因此,必须要做好产房安全问题的培训工作,积极鼓励,促使管理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各项继续教育活动,不断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提升与同事、患者、家属的沟通能力,进而提升管理质量。(3)倡导人文关怀。在换药、指导哺乳、伤口理疗等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开展“亲情服务”专项工作教育、引导科室医护人员从自身查找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及各个环节易产生不满的因素,充分认识到开展“亲情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医护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每季度评选“服务之星”,杜绝冷漠和病情观察不到位。产妇有别于患其他疾病的患者,大部分产妇只是一群特殊时期需要特殊关照的健康人。整个孕期,产妇的心理变化较大,各个时期积极的心理支持有利于产妇身心健康及宝宝发育。

1.3统计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产科是医院重要部门,该部门主要接收邻近分娩者及患妇科疾病的患者,此类患者较特殊,对相关治疗及护理要求较高,在产科护理中,如何做好护理管理工作是产科关注的重点。

产科护理管理问题,分成以下几方面:①产科护理人员自身服务意识、责任心及技术能力欠缺,如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质量差,常在实际工作中带入不良情绪,这严重影响护患间的交流,降低患者满意率。②患者对护理工作要求及期望高,这使得在分娩或疾病治疗中一旦出现问题,患者及家属极易情绪化,这样增加护患纠纷的发生率。③多数的医院建立护理评价制度的目的是为方便医院管理,为患者考虑较少,如新生儿分娩后许多家属往往希望在第一时间见证新生命的诞生,然而医院规定并不允许探视,这是护理上不可弥补的。

本院针对影响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拟定了一套科学可行的预见性管理对策,其中完善管理制度主要针对院内管理因素和护理人员自身因素,通过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和责任、细化操作规范、加强监督和考核等形式强化对护理人员和产妇与家属的行为的约束性,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通过加强健康宣教帮助产妇和家属了解相关知识,帮助其正确认识围产期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其配合度;而成立投诉和纠纷管理小组则能够为解决护患纠纷提供良好的渠道,避免出现过激行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强化安全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强化安全管理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明显改善了产科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高鸿英,李艳华,林禹杉,等.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7):277.

[2]邓雪辉,夏青青.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和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8):186-188.

[3]庄君.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临床护理措施[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9):872-873.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西安 710068)

猜你喜欢
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管分析
ICU年轻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优势
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存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影响效果
我院125例住院患者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的安全性分析
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不良事件报告体系在大型综合医院的应用现状
妇产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与对策
婴儿培养箱不良事件总结及国内外监管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