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护理探讨

2021-04-06 14:31邓月金
健康护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邓月金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择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患者均于2019年4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急救治疗和护理,不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予以排除,本次研究中选入的患者共计下66例,随机分组原则下,常规组(n=33)和优质组(n=33)分别参与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活动,比较护理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在参与对比护理活动之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4.85%)低于优质组(93.94%),比较数据有统计学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的临床患者以优质护理模式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常规组,基于此,建议临床推广应用优质护理模式。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护理

引言

国内外专家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关注越来越多,在ICU患者并发症中较为常见,也是导致肺栓塞的高危因素。高凝状态、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等均为引发DVT的危险因素,深静脉的血液在腔内异常凝阻塞静脉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轻度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等情况,严重者引发栓塞导致死亡。ICU患者大多处于昏迷且卧床时间较长导致深静脉血管回流障碍,血液凝结几率较大,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较多,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发生概率。DVT发生后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临床的护理干预对其预防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研究ICU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特选取我院200例ICU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入研究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标准2019年4月~2020年6月入院常规组患者包括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5±5.2)岁,年龄28~74岁;优质组患者女20例、男13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为(57.9±4.1)岁。本次分组研究中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参与对比研究。

1.2方法

1.2.1预见性护理方案

①术前:对患者DVT发生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及时矫正高危患者不良认知,疏导患者不良情绪,降低术前心理应激,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②术中:术中避免野蛮操作,加强监测,规范使用下肢止血带,并做好非术区皮肤保暖;③术后:术后患肢弹力绷带包扎以能插入一指为宜,不宜过紧;回病房后协助患者摆好体位,促进静脉回流;密切观察患肢状况及足背动脉搏动,如有异常及时排查;术后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观察是否存在出血征象;嘱患者进食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忌食油腻;每日饮水量不低于2 000mL,以充分稀释血液。向患者及家属讲明运动疗法对术后康复的重要性,监督患者按时按量完成运动训练方案,增强下肢功能,促进静脉回流,降低DVT发生风险。高危患者应及早穿戴弹力袜,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1.2.2完整CUS

在CTPA检查前/后24h进行CUS,检查前和检查过程中超声医师对CTPA结果不知情。选取L12-3线阵探头,下肢肿胀或肥胖患者可选取C5-1凸阵探头,患者常取平卧位或被动体位,被检下肢略外展、外旋,从腹股沟、大腿前内侧、腘窝到小腿横切间断加压扫查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腓肠肌静脉及比目鱼肌静脉等。正常情况下静脉管腔内呈无回声,探头加压管腔可压闭,如果静脉管腔内呈低回声,探头加压管腔不能被压闭,则提示DVT形成,即为PE阳性征象。

1.2.3静脉血管保护

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穿刺输液和反复静脉穿刺的发生,可选择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并且需要做护理工作如采用正压风管法进行封管、出现输液不畅或红肿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并湿敷(50%硫酸镁)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参与对比护理活动之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4.85%)低于优质组(93.94%),比较数据有统计学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临床常见疾病,年发病率仅次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为全球三大心血管疾病之一。VTE包括DVT与P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PE是VTE最严重的表现形式。在流行病学研究中,DVT的年发病率为(53~162)/10万,PE的年发病率为(39~115)/10万,PE年发病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而急性PE的病死率可能正在下降。在大多數病例中,PE来源于下肢DVT,只有少数来源于上肢DVT(多数为静脉置管后发生)。CUS是确诊或排除下肢DVT的首选检查方法,CUS具有无创及可重复性,基本已取代静脉造影成为DVT首选的诊断技术,且床旁超声检查因其实时、便捷、经济等优点,在急诊和重症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于急性PE诊断中。综上,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患者面临生命威胁,对抢救护理工作要求很高。究建议以优质护理模式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的临床患者,以期改善预后,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提升临床治疗和护理服务工作水平。上述研究观点是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展开的分析,希望研究观点有参考价值,给临床医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1]朱飞兰.预防性护理干预ICU脑卒中住院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6):244.

[2]段威.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综合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0):206-207.

[3]李焕新.鲍鹤玫,邵丽芳,等.预见性分阶段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8):2361-2364.

[4]殷晓霞.护理干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预防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7):1334-1335.

[5]程丽楠,崔文香,郎延梅,等.住院卧床患者应用气压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51-55.

(武警广西总队医院脊柱科 广西南宁 530000)

猜你喜欢
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肺栓塞,癌症最易致死的并发症
老年人昏厥要提防肺栓塞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