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多听优质课

2021-04-07 19:41孙国亮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教研活动老师

◎ 孙国亮

听评课活动是我们中学教师教研活动的一项基本形式,既是老师们之间交流教学经验的常见方式、更是賽课教师展现教学艺术、新分教师学习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专家领导诊断常规教学的常用手段。但在听评课中,部分新分教师对听课活动的意义、目的、要点等可能不是很明确,甚至茫然,为此我以抛砖引玉的思想出发从“听什么、怎么听两个方面对听课活动进行探讨。

一、听什么

听课是业务学习、教研交流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教学中不可缺少。听课教师要明确听课的目的意义,个人认为听课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三听、三看、三感悟”。

1.所谓的“三听”是一听新课导入,二听授课教师标准的发音与流利的表达,三听授课教师对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

会听的教师会重视讲课教师对本节课的导入方式,像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等课堂,用游戏、歌曲、趣味活动等导入,但文化课教学中以温故知新的复习引入和创设环境的情境导入新课得更为常见,以多媒体演示或实验仪器介绍和操作导入新课的也有,开门见山的试题讲解课堂也常见常用。

讲课教师的普通话或英语藏文等语言的标准发音,讲课时准确、精炼的语言表达,甚至讲课时的语速语调等都是我们听课教师应该关注或学习的要点。

听讲课教师对本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是听课的核心内容,这个核心既是新老师听课活动中学习揣摩的对象,也是常规教研活动中老教师评课的参考点,更是观摩课上名师们展现教学功力的关键点。

2.所谓的“三看”是一看课堂教学过程,二看实验操作或自制教具的使用,三看教学媒体的应用与板书设计

一堂严谨的展示课,各个教学环节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中从新课的导入到新课的讲解,重难点的强调突破到练习巩固,再到归纳小结与作业的安排等,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是比较合理的。像我们物理课目,实际教学中还可能出现自制教具或演示性实验,一些自制或剪辑的音频材料,PPT 课件等的使用可能会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教师一定要关注这些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当,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看板书是看板书内容是否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是否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是否简洁明了,美观大方。

3.所谓的“三感悟”是一从师生合作互动情况感受课堂氛围,二从细节的处理与学生的反映感受教学效果,三从课堂教学中的亮点感受授课教师深厚的功力

课堂气氛是课堂上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情景氛围,需要听课教师用耳“听”、眼“看”的基础上用心去“感受”。一句鼓励,一个肯定眼神等,这些教学中容易被大家忽略的细节往往能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新教师听课时要善于发现课堂上的闪光点,以虚心学习的态度,用心感悟课堂上亮点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听课听什么,套用一下学校教科室对教师听课指导性要求:“听课时要注意教育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环节的组织、现代教学思想的贯彻等方面”算是听课听什么的总结吧。

二、怎么听

1.听课有听课的纪律

不论是观摩示范课还是日常教研活动公开课或是赛课中的评判性听课,都应遵守听课纪律。第一:“不迟到,不早退”,“不玩手机不聊天”,“不打瞌睡不抽烟”。这是听课教师应该遵守的基本纪律,听课时要提前进入课堂,遵守课堂秩序,中途不得离开;听课中关闭通信工具,不准吸烟。这都是学校教科室对教师听评课的基本要求。第二:不能在课堂上随便发表意见,评头论足,精彩部分不喝彩,不足部分不厌烦,不大惊小怪,不和学生、听课教师交头接耳,不提示学生,不参与学生活动。遵守课堂纪律,既是尊重讲课教师,也是尊重听课同学,更是听课教师自身素养的一种体现。第三: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听课老师的表现,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听课老师虚心学习,认真听课给学生是最好的榜样。

2.有规矩,不突袭

规矩是一种原则一种修养,更是一种人品。听课活动是学校的一项常规教研活动,听课有听课的规矩。首先,听课教师应根据学校或教研组的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不搞突然袭击,因为我们常规听课就是常规教研活动,目的是学习交流,不是突击检查。第二,听课老师听课时尽量坐教室后面,不影响学生的正常上课,不要抢占学生座位,听课教师不能参与回答问题或提示学生回答问题,以免干扰授课教师的讲课和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第三,听课老师听课时不左顾右盼,更不可随意站起来或在教室有随意走动等影响正常上课的行为。

3.有目的,有准备

听课是学习交流,目的是取长补短。当然,听课的类型不同,目的也不同。第一种情况是以调研或检查为目的的听课。第二种情况就是以比赛或评比为目的的听评课活动。第三种情况就是以优质课或示范课形式呈现的常规听评课活动。

不管是哪种类型或出于哪种目的,以何种身份听课,都需要在听课前做适当地准备,准备工作有了解教材、学生、本节课教学内容、听课的班级、授课的时间地点,关键是讲课的科目和内容,教学进度等都应事先了解并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当然,听课记录本和笔是必须的,近视但不常戴眼镜的老师还得准备眼镜等随身物品做到有备无患。

4.有记录,有依据

首先,听课时要记录听课的科目与主讲教师,听课的时间、地点和班级等基本信息。要记录各教学环节与时间的分配,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等师生互动情况,要记录讲课教师对重难点的讲解技巧与课堂上各种教学亮点,要记录课堂小结与板书结构以及作业的安排等课堂结构的完整性等。

听课记录也不是越详细越好,要文字精练,详略得当。当然,课堂上的不足之处也需要记录,其目的不是为抓讲课教师的“辫子”,而是点评时根据不足思考改进的意见或建议。

5.要数量也要质量

实际上很多学校对不同职称或教龄的老师每学期听课次数是由具体要求的,一般来说,教龄比较长的老教师或高级职称的老师每学期听课次数相对较少,而新分教师学期听课次数相对多一些,这也符合新分教师快速成长的需要。

三、结束语

听课是拓宽教学思路,交流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听课既要“耳听八方”,还要“眼观六路”,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要会听课,多听课,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提高我们实际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研活动老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