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3D 打印技术的德化白瓷塑造技艺传承模式探索

2021-04-08 08:37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德化白瓷技艺

(华侨大学 美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0 引言

明清福建德化窑瓷器以白瓷著称,明代万历年间的《泉州府志》云“有白瓷器,出德化程寺后山中,洁白可爱”。寂园叟在《陶雅》中评:“德化所出白瓷花盆,瓷质雪白,价廉而式样不俗。”传统的白瓷塑造技艺是德化瓷业史上最为著名的技艺之一,2006 年德化瓷塑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德化的五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均为白瓷瓷塑方面的专家,在行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瓷塑技艺作为一种需要几十年刻苦研习和艺术实践的专业技能,在如今3D打印技术日益成熟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3D 打印技术,也被称为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技术,是一项起源于20 世纪80 年代集机械、计算机、数控和材料于一体的先进制造技术。目前3D 打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原型的快速制造。

然而,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发布的《2017 年度中国艺术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只有极个别的工艺美术从业人员尝试工艺美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绝大多数人对此还是持观望或排斥态度。如何利用3D 打印等高新技术改进工艺美术产品的形式,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的成本,实际上是传统工艺人迈不过去的门槛[1]。当前的德化陶瓷企业虽然已经逐渐采用3D打印技术介入陶瓷的设计与个性化定制,但是瓷塑技艺传承基本上延续师徒式的培养模式。法国社会学家莫斯认为:“今天令人叹为观止的科学已经变成技艺的一个必需因素、一种手段。”[2]掌握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并以技术革新思想创作全新艺术作品的内在需求,为3D 打印技术在技艺传承过程之中的运用提供了试验的机遇和路径。

1 德化白瓷塑造技艺的传承机制分析

白瓷塑造技艺属于强调实操性的技艺类传统文化,技艺的“具身性”是其主要的特点,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才能融入学习者的肢体和感觉器官中,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捷径。本研究综合社会调查和文献资料查阅,发现德化传统瓷塑传承机制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

第一,当前福建省德化陶瓷行业面临传统瓷塑技艺青黄不接的现实困境,青年学徒耐不住长期的技艺训练是主要原因之一。工艺美校毕业生要成为一名陶瓷大师,至少还需要十多年的技艺实践,付出的时间成本在许多毕业生看来无法与获得的收益成正比,所以多半学生毕业后离开陶瓷行业,很少再进行技艺的训练。即便是德化传统的瓷塑世家子女,有着家传渊源的子承父艺,经过院校的教育、为当代艺术的观念所影响的他们,也未必会重拾祖辈的技艺。

第二,传统的瓷塑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大规模人才需求。瓷塑有许多秘不可宣的行业技艺,德化本地或本宗族的成员间拜师学艺是目前最为普遍的传承模式,这也使得拥有精湛技艺的匠师群体维持在较少的范围之内,外来人员难以接触行业的核心技艺。

第三,当今传承传统技艺的时代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于手工业文明的技艺培养模式在当代社会遇到维系和发展的瓶颈。3D 打印技术和AI 等人工智能技术对瓷塑的重新定义,使市场和从业者对传统技艺的传承机制发生动摇。

2 3D 打印技术与传统白瓷塑造技艺的交互

瓷塑作品是德化瓷中最具艺术成就的类别,也是影响最广的一类。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大师辈出,涌现出明代何朝宗、陈伟、林希宗,清代林朝景、苏学金,民国苏勤明、许友义等多位瓷塑大师。瓷塑主要类别有佛教造像、道教和地方神祗、动物形象等。其主要风格脉络非常清晰,即是以何朝宗为代表的何派技艺,经后人总结为捏、塑、雕、刻、镂、推、接、修的八字诀。相较于传统瓷塑技艺,3D 打印基本颠覆了瓷塑的制作工艺,可以无限次数地复刻瓷塑,即便烧窑时变形或出现其他瑕疵,也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同一个瓷塑打印成型。德化烧瓷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许瑞峰坦言:“做瓷塑最难的就是烧窑,坯和釉看着都很完美,一烧制可能就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一个工序失误会导致整个作品损坏。”[3]3D 打印技术可以有效地规避这样的问题,设计者可在建模软件中对瓷塑内部关键部位编制支撑结构,避免传统陶瓷烧成时可能出现的变形。这也要求学徒在修习瓷塑技艺时要熟悉3D建模的基本程序,才能更好地利用打印技术试制出满意的瓷塑模型。此外,3D 打印技术能为瓷塑技艺传承提供以下两个方面的技术支持。

2.1 创建经典瓷塑的三维图像数据库

3D 打印的前提是基于3D 建模的图像,这就需要先采集不同角度的高清瓷塑图像。目前何朝宗等明清大师的瓷塑都收藏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而且只提供部分角度的图片。用3D 打印技术复刻馆藏瓷塑需要得到对方的拍摄授权,履行的手续将非常繁杂,可能会涉及版权保护等法律问题。而借助德化私人藏家的瓷塑作品,通过签订授权协议等方式转让藏品三维图像的使用权,既可以保障藏品的信息不被制作成赝品出售,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创建瓷塑的三维数据库,为瓷塑学徒的培养和艺术创作提供图像数据库的支持,使学徒能在瓷塑技法训练之中及时获得古今著名匠师的作品数据作为参考,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时在线远程打印3D 作品。

2.2 作为打印材料的德化瓷土

德化瓷土原本矿产丰富,产量巨大,如今德化优质瓷土资源日益枯竭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庆幸的是3D 打印材料对瓷土的质量要求并不高。目前市面上粘土矿物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陶瓷原料,其特性是与水混合之后具有可塑性,这种可塑性是许多常用的成形工艺的基础。将粘土加入适量的水制成可塑性良好的陶泥后,便可以进行挤出3D 打印。采用挤出3D 打印工艺制造的陶瓷器件能够保留3D打印工艺特有的层纹,具有独特的美感。成形后的陶瓷坯体经过烘干、烧结、上釉之后就能得到陶瓷器件[4]。此外,3D 打印可充分遵照德化瓷塑创作的特定规律。清人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提到德化瓷:“颇滋润,但体极厚,间有薄者,惟佛像殊佳。”[5]各个时期德化瓷塑的瓷胎厚薄迥异,区分了不同流派的技艺手法,所以结合3D 打印的技艺传承也可根据不同种类的器型和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打印制作。

3 3D 打印时代的技术伦理

本雅明认为:“传统艺术由于其偶尔产生,具有独一无二的时空存在,这种独一无二的存在构成环绕艺术品的灵光圈,即原作的本真性、惟一性和权威性。”[6]按照当下的知识产权观念,手工业时代德化瓷塑匠师制作的作品具有原创性和惟一性,3D 打印技术的出现意味着大量复刻历史上的经典作品成为可能。艺术史在某种意义上是机械复制的历史。现代科学技术无限多地复制作品,摧毁了传统艺术品的“原真性”和永恒性,使传统艺术的“光晕”消失。艺术原有的功能与价值也发生变化,艺术的全部功能颠倒过来[6]。据日本《产经新闻》2014 年7 月24 日报道,日本大冢OMI 陶业有限公司采用3D 打印技术结合传统的陶瓷工艺,将现保存于和歌县高野山金刚峰寺的僧人空海(弘法大师)的木雕像以陶制复制品(如图1,相片来源:www.jiaheu.com/topic/215012.html)的形式完美再现。这一作品的质感和触感与实物几无二致,使用3D 打印技术的复制品是否还保有原初的艺术“光晕”成为讨论的焦点。

威廉·莫里斯曾宣称:“作为一种生活条件,机器生产完全是一种罪恶。”[7]然而实践证明,艺术的发展与科技的结合越发紧密,事实上我们无法摆脱借助机器进行文化产品的再生产,这些机器本身再用来生产其他东西。在这永无尽头的链条中,各项都只是其中一环。这就是我们目前正经历着的状况,而且这种状况还没有结束[2]。技艺的传承需要融入科技的发展之中,顺应时代的变化。新技术的介入要求艺术圈对其技术伦理进行回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业界的规范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

可以看到,结合新技术和新方法来实现对传统技艺培养模式的创新成为政府引导下的产业趋势。2019年9 月30 日,教育部所印发的《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加快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3D 打印技术在传统技艺传承方面的运用,已经成为国内艺术院校探索新型学科的新思路。例如,吉林艺术学院“3D 艺术实验工程研究中心” 王麒钧团队把3D 雕塑作为创作的主要方向,通过3D 打印技术结合传统雕塑的创作手法,探索数字雕塑实物化的路径,如图2(相片来源:http://art.china.cn/zixun/2018-12/27/content_40627648.htm)所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伟认为:“3D 科技与写实雕塑人才培养计划恰到好处地将科技、艺术、教育结合为一体,从文化与科教的角度,为以科技发展改变教学理念做出了良好的范式。”[8]3D 打印技术在未来极有可能会成为艺术创作的主要辅助手段,赋予我们早已失传的技艺,建立起独特的观察方式与思维模式,这些远比机械地学习知识和无休止地训练技能显得更为重要。

4 结语

艺术家或工艺师的艺术领悟和修养的提高与自身的成长经历是密切相关的,而从现阶段的技术实现角度,3D 打印技术还无法胜任德化白瓷瓷塑在艺术创作方面的工作。李开复曾提出这样的观点,未来什么都有可能被代替,唯独艺术与娱乐不可能被代替。可以让一些过去复杂的技艺简化,但是技艺的传承仍然是必要的,因为技艺永远应该是艺术的一部分。瓷塑技艺传承的形式肯定会发生转变,我们要让3D 打印技术成为好帮手。总之,3D 打印技术的介入只是技艺训练的辅助方法,传承人尚需长期刻苦的手作训练,毕竟艺术作品的产生需要独特的“灵韵”,技术只是形成作品的生成方式而非作品本身。

猜你喜欢
德化白瓷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德化窑白釉雕鹤鹿老人像
德化白瓷,从地方民窑到“瓷界新星”
德化昆坂村:穷山沟变身红色旅游胜地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邢窑白瓷传统烧制方法研究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