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盐在细微裂隙防渗帷幕灌浆中的应用

2021-04-09 03:05陈伏牛韩建东杨晓鹏
西北水电 2021年1期
关键词:渗水量压水丙烯酸

陈伏牛,韩建东,杨晓鹏

(1.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 710065;2.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西北有限公司,西安 710061)

1 工程概况

两河口水电站坝址位于雅砻江干流与支流鲜水河的汇合口下游约2 km河段,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57万km2,多年平均流量666 m3/s。为雅砻江中、下游的“龙头”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2 865.00 m,总库容107.67亿m3。电站装机容量3 000 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10亿kWh。砾石土直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295 m,坝顶高程2 875.00 m,河床部位心墙底开挖高程2 580.00 m[1]。大坝帷幕通过沿心墙基础面布设的河床基础灌浆廊道,左、右两岸分层设置的灌浆平洞及两岸盖板基础进行。左、右两岸分别在高程2 575.50 m、2 640.00 m、2 700.00 m、2 760.00 m、2 820.00 m、2 875.00 m处设置6层帷幕灌浆平洞,各层平洞轴位于同一竖直断面内。河床灌浆廊道和左、右岸灌浆平洞基础布置两排帷幕,相邻两层灌浆平洞基础帷幕通过下层平洞上游的搭接帷幕连接。

地层岩性:左岸边坡出露地层岩性为三叠系上统两河口组中、下段(T3lh1、T3lh2)砂板岩,堆石坝心墙部位主要为T3lh2(2)-①层变质粉砂岩;右坝肩边坡主要由三叠系上统两河口组下段(T3lh1)及中段(T3lh2)地层组成,岩性以砂板岩为主。岩层产状为N60°~75°W/SW∠60~75°,与河流近垂直相交。

物理地质作用:坝址工程枢纽区岩体主要为砂板岩,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强,风化作用主要沿断层、错动带和裂隙等弱面进行,以裂隙式风化和夹层状风化为主要特点。坝址区岩体卸荷主要沿已有构造结构面进行。

2 大坝底层左岸灌浆平洞帷幕水泥灌浆施工

2.1 水泥灌浆原材料试验检测

施工共完成3批次水泥检测,均满足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规范要求[2]。水泥试验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水泥试验检测成果统计表

2.2 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要求

大坝底层灌浆平洞高程2 575.50 m,布置两排水泥灌浆孔,水平孔距2.0 m,排距1.5 m,梅花形布孔,铅直帷幕[3],排内分三序施工,帷幕灌浆深度72.35 m,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孔口封闭灌浆法[4],按第1段段长2 m、第2段段长3 m、第3段及其他段段长5 m进行分段,分别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5∶1、3∶1、2∶1、1∶1、0.8∶1、0.5∶1 6个水灰比进行水泥浆液灌浆[5],开灌水灰比5∶1,要求无抬动灌浆施工。水泥灌浆分段及压力见表2。

表2 水泥灌浆分段及压力表

2.3 水泥灌浆施工完成情况

水泥灌浆完成32个孔,完成基岩灌浆2 224.62 m,总注灰量44 362.44 kg,平均单位注入量19.94 kg/m(Ⅰ序孔49.11 kg/m,Ⅱ序孔10.73 kg/m,Ⅲ序孔6.50 kg/m),灌前平均透水率0.57 Lu(Ⅰ序孔1.50 Lu,Ⅱ序孔0.23 Lu,Ⅲ序孔0.16 Lu)。灌浆施工过程中共有31段钻遇地下涌水[6],占总灌浆段数463段的6.7%,最大涌水量42 L/min。灌后3个检查孔共完成单点法压水试验45段,最大透水率0.04 Lu。32个灌浆孔中有15个孔有渗水现象,灌后质量检查满足透水率q≤1 Lu合格标准[7],但检查孔仍有渗水,全孔最大渗水量1~2 L/min,渗水压力0.1~0.2 MPa,渗水温度15℃~18℃。分析地质条件,平均单耗较低,表明砂板岩地层的可灌性较差[8],地层中局部存在细微裂隙,导致水泥浆液颗粒难以灌入。

3 大坝底层左岸灌浆平洞帷幕丙烯酸盐灌浆

3.1 丙烯酸盐灌浆应用情况

大坝底层灌浆平洞帷幕水泥灌浆前涌水现象较普遍,灌后虽检查合格,但全孔仍有1~2 L/min微渗水,当前相邻坝基渗压计(高程2 580.10 m)监测水位高程2 616.09 m,水头35.99 m,结合地质条件、水质检测等资料分析为裂隙承压水。考虑两河口水电站地质条件复杂、大坝底层灌浆帷幕长期承受 300 m 以上超高水头运行(国内外尚无可供借鉴参考的成功经验)及大坝基础渗水量和基础廊道抽排能力(35 L/s)的设计要求,且蓄水后渗水处理难度大、成本高等特点,为防止集中渗流,避免在大坝基础中发生冲刷、管涌,保证坝基渗透稳定和大坝安全,选用化学灌浆材料进行帷幕灌浆处理。化学灌浆材料浆液为真溶液,可灌性好。经对比目前市场上的其它化学灌浆材料(如:水玻璃、聚氨酯、环氧树脂、硅溶胶等),丙烯酸盐具有粘度低、流动性好、能顺利地灌入细微裂隙、凝胶时间可控、抗渗性能好、无毒环保等优点,且已建水电工程有成熟的应用经验,分析后采用丙烯酸盐材料对细微裂隙帷幕进行化学灌浆[9]。

3.2 丙烯酸盐灌浆原材料试验检测

采用无锡宾王化工厂生产的丙烯酸盐(批号:20190618)灌浆材料,其为双组份材料,委托国内具有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检测配比为A组份∶B组份=1∶1(质量比),A液为主剂、拮抗剂、促进剂,B液为引发剂、调节剂,再加入1‰缓凝剂(根据现场温度及浆液胶凝时间确定缓凝剂掺量)。浆液性能符合丙烯酸盐灌浆材料标准要求[10],检测成果见表3。

表3 丙烯酸盐浆液性能检测成果表

3.3 丙烯酸盐灌浆施工技术要求

丙烯酸盐灌浆分3个试验区,试验一区孔距2 m、试验二区孔距3 m、试验三区孔距4 m,一区、二区为单排孔,三区为两排孔,共布置10个孔,灌浆孔位布置见图1。

图1 丙烯酸盐灌浆孔位布置图 单位:桩号,m;其它,cm

先下游排后上游排施工,排内分两序,先Ⅰ序后Ⅱ序,Ⅱ序孔与Ⅰ序孔在岩石中钻灌高差不小于15 m;地质钻机配金刚石钻头清水回转钻进,孔口高程2 575.00 m,入岩孔深71.85 m,混凝土0.50 m;孔向铅直;孔径Ø56 mm;孔底偏距同帷幕水泥灌浆孔。第1段钻灌完成后镶铸孔口管,便于灌后用水泥浆液进行全孔灌浆封孔。灌浆孔段钻孔冲洗后孔内残存物厚度不超过20 cm,裂隙冲洗可结合简易压水进行,压水压力第1段为0.6 MPa,第2段及以下段均为1.0 MPa。简易压水后宜采用压缩风(深孔段也可采用浆液置换方法)将孔内积水冲洗干净,然后进行灌浆,射浆管距孔底不大于0.3 m,各孔段灌浆前后均做渗水量、温度、压力测记。丙烯酸盐灌浆分段及压力见表4。

表4 丙烯酸盐灌浆分段及压力参数表

计量器具精度经校验合格后使用,使用精度0.01 g的电子秤称量缓凝剂,用200 mL量筒进行量取缓凝剂溶液。采用单液泵,A液和B液混合后再开始灌浆。接触段阻塞在接合面以上20 cm处,其它均阻塞在灌浆段以上50 cm处,开泵用浆液置换孔内积水(压入浆量应小于理论孔占量,避免浆液返出后胶凝堵塞管路)后进行灌浆。

灌浆浆液配置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每次配浆均取样并观察胶凝时间,每5 min对吸浆量及浆液温度进行实测记录,每次配浆在胶凝前用完,指导后续配浆和起塞时间。化学灌浆应遵循“长时间、慢速率” 满足质量要求的原则,控制好灌浆注入率与压力的关系。灌浆压力达到设计压力,注入率小于0.02 L/(min·m)持续灌至最后一次配浆胶凝前结束,并以不堵管为原则。灌浆施工应连续进行,直至灌浆结束。丙烯酸盐灌浆完成后,扫孔冲洗干净后采用0.5∶1的水泥浆液法封孔,封孔压力4.5 MPa。

灌浆过程中发生串孔、冒浆和漏浆,根据情况采用嵌缝、表面封堵或用速凝浆进行灌注,若效果不明显,应停止灌浆,待浆液胶凝后扫孔复灌[11]。灌浆若因故中断,应进行冲孔或扫孔后,在浆液胶凝前恢复灌浆。孔口有涌水的灌浆孔段,灌前应测记涌水量、压力和水温,根据涌水情况,可采用水泥和化学复合灌浆方法[12],提高灌浆压力,缩短浆液胶凝时间,缩短灌浆段长,增加屏闭浆时间。

丙烯酸盐灌浆施工完成7 d后进行质量检查,检查采用单点法压水试验、灌浆前后渗水量对比等方法,并结合灌浆资料综合进行评定。检查孔Ø76 mm,自上而下分段,按第1段段长2 m、第2段段长3 m、第3段及以下段段长5 m进行分段;压水压力第1段0.8 MPa,第2段1.6 MPa,第3段及以下均为2.0 MPa;压水检查质量合格标准:各段透水率q<1 Lu。对检查孔渗水量进行测量和统计,通过灌浆前后渗水量对比,分析丙烯酸盐灌浆效果。检查孔完成检查后按灌浆孔要求灌浆封孔。

4 灌浆成果统计及分析

4.1 灌浆完成情况统计

丙烯酸盐灌浆检测最大孔底偏距为1.27 m,均满足DL/T 5406-2010《水工建筑物化学灌浆施工规范》要求[13],施工过程中未观测到抬动变形,灌浆718.60 m,灌注丙烯酸盐浆材485.37 kg,管孔占浆2 039.79 kg,弃浆212.98 kg,平均单位注入量0.68 kg/m。灌浆完成情况见表5。

表5 丙烯酸盐灌浆完成情况统计表

4.2 单位注入量统计及分析

丙烯酸盐灌浆单位注入量频率统计见表6。

表6 丙烯酸盐灌浆单位注入量频率统计表

丙烯酸盐灌浆在水泥灌浆检查合格后进行,注入量较小,90.9%孔段单位注入量小于1 kg/m,单段最大注入量11.90 kg/m,分析细微裂隙丙烯酸盐有可灌性。

4.3 灌后检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丙烯酸盐灌前压水110段,压水最大透水率0.73 Lu,其中85.5%的孔段压水透水率0 Lu。灌后4个检查孔完成单点法压水试验59段,98.3%孔段透水率0 Lu,最大透水率0.01 Lu,压水检查质量满足各段透水率q<1 Lu合格标准。灌后压水检查结果统计见表7。

灌浆前后渗水量对比:灌前渗水段占总段数39.1%,单段最大渗水量180 mL/min,单孔最大渗水量309 mL/min,单孔平均渗水量123 mL/min;灌后渗水段占总段数23.7%,减少39.4%,单段最大渗水量25 mL/min,减少86.1%,单孔最大渗水量71 mL/min,减少77.0%,单孔平均渗水量26 mL/min,减少78.9%;经对比分析丙烯酸盐对细微渗水裂隙灌浆效果明显。灌浆前后渗水量对比见表8。

表7 灌后压水检查结果统计表

表8 丙烯酸盐灌浆前后渗水量对比表

5 结 语

丙烯酸盐灌浆7 d后,通过压水试验检查,其质量满足各段透水率q<1 Lu,灌后微渗水段数及渗水量明显减少,灌浆防渗效果明显,丙烯酸盐在细微渗水裂隙帷幕灌浆中应用效果良好。建议对后续两河口砂板岩地层水泥灌浆后出现的微渗水现象,采用丙烯酸盐材料对细微渗水裂隙区域防渗帷幕进行灌浆处理,宜单排、孔距3 m布孔施工。

猜你喜欢
渗水量压水丙烯酸
上游式尾矿库一种新的初期坝型式的渗流计算分析
抽水调相时主压水阀位置信号抖动分析及处理
机组调相压水问题的分析及改造
机组调相压水过程中流程及控制的分析
An Acrylic Lock Created to Stop children Stealing Nutella
万华开发裂解丙烯酸重组分制丙烯酸催化剂
诺沃梅尔开发用于制备丙烯酸的组合物
矿山法施工的近海地铁隧道围岩注浆圈参数选择
改性橡胶渗灌管性能分析研究
第一次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