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下安全文化传播探析

2021-04-09 02:46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潘文峥
中国安全生产 2021年6期
关键词:文化

文/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 潘文峥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做好安全文化传播,增强全民安全意识,是实现安全与发展良性循环的有效手段。2019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当下,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发布频率与传播速度海量增加,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趋势,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安全文化,加强内容建设,优化信息服务,提升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媒体时代安全文化传播的价值

社会价值——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运用新媒体传播安全文化,增强安全文化传播效果,有助于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有助于引导社会各方科学理性认识灾害事故,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助于强化社会安全自觉,深化社会共治理念;有助于宣传党委政府、监管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企业和从业人员等各方面的安全权利、义务和责任,提高安全法治意识、法治水平和法治素养;有助于普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风险防范、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等安全常识,营造良好安全舆论氛围,夯实社会安全基础。

传播价值——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新媒体时代,传播核心需要通过深耕,打造符合用户及其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为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所创造的有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把职工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充分体现和落实对人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关怀与尊重。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确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工作理念,形成一种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工作导向、氛围和环境,使企业各个层次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得到加强,才能真正使得职工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切实得到有效保障。

经济价值——实现安全生产,促进安全发展。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具体方法让安全文化的种子落在企业、生根发芽。为切实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推进、深化和拓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面对新形势、新境遇,如何突出价值引领、品格塑造和行为养成,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和践行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全力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成为矿井可持续发展严峻而又现实的焦点与重点。因此,将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形成适合企业实际、具有地域特点、符合时代特征的安全文化理念,才能够推动煤矿未来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

新媒体时代安全文化传播的特质

主体多元。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得传播渠道更为便捷,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大众。在新媒体环境下,新技术带来传播边际成本递减速率下降,为大众提供更加广泛的参与可能,新观念激发了大众的参与热情。多元传播成为安全文化传播最突出的特征,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和便捷性,使得安全文化能够通过大众的方式更加深入大众,有效结合播放性传播和大众传播两种方式,从而兼具时效性和实效性。

边界消融。新媒体时代,传统传播媒介与新兴传播媒介不断融合,传播与社交相融合,内容与平台相融合,传播者与受者相融合,“互联网+安全文化”模式应运而生。运用新媒体传播安全文化,将先进的网络传播技术运用与安全文化传播,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实现安全文化全方位、多渠道传播,有效推动安全文化的多次传播,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技术赋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播技术和传播内容双重迭代,媒体融合发展。物联网、大数据和AI技术不断进步,技术赋能使得安全文化传播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VR等以数字技术的日趋成熟,浸入式、情景式的传播模式,能够使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受新冠肺炎影响,安全文化传播逐渐从线下向线上转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模式得到广泛运用并得到大众认可,大大拓展了安全文化传播的范围和途径。

当前安全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对新媒体利用率仍需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媒体形式层出不穷。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安全文化传播中对新媒体的利用率较低,有的部门和单位仍旧延续传统的传播方式,在新媒体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对新媒体时代趋势了解不充分、把握不精准,对发展战略的制定中缺乏全局性和长远性考虑。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传播反而成为了安全文化传播的一块短板。

缺乏专业化人才队伍。新媒体时代是全内容时代、全运营时代、全媒体时代。专业人才队伍作为传播安全文化的主体,其能力与素养对于安全文化传播效果有着直接影响,这就要求其必须能够胜任内容产品的“产品经理”的角色,需要同时掌握文字、图片、视频等编辑方式,能在各个工种间自如转换;需要更熟知各种媒介特点,全局把握、运筹帷幄;需要了解技术开发、后台服务、统筹协调等相关的背景知识。而当前从事安全文化传播工作相关人员多数仅有单一的专业背景,无法满足新媒体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达成传播目标的难度。

传播形式较为单一。从目前安全文化传播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承担安全文化传播职责的部门和单位多数采用传统的传播方式,在传播过程中多通过安全文化手册印发、赠送发放印有安全标语的日常用品、现场安全培训、安全知识展板铺设及安全宣传挂图标语张贴等方式开展,出现了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说教文化”“资料文化”“长廊文化”的现象,甚至有些地方成为了“形象工程”,与受众的互动性不强,受众在一定程度上置身事外,参与安全文化传播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无法达到满意的传播效果。

新媒体在安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与建议

创新安全文化传播理念。新媒体时代,各种媒介技术、媒介形态、传播方式融合在一起。在大的发展背景下,各部门各单位应当积极重视相关问题,强化对安全文化传播工作的认识,培育和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使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优秀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很好地履行新媒体时代安全文化传播者的职责,使其跳出狭窄的专业框框,了解新媒体的优势,推陈出新,走向更加丰富的信息时空,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扩大安全文化传播范围,从而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

加强队伍建设,优化能力结构。在新媒体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与淘汰速度在不断加快,这对安全文化传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时代,安全文化传播者需要具备鉴别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传通能力、创新能力、数据库使用能力和视觉鉴赏能力。这就要求安全文化传播者必须具备专业的媒介素养,加强队伍建设,在人员配备上选拔专业人才,实现专业人才供给、专业化运作。此外,还要优化安全文化传播者的能力结构,培养复合型的人才、“行家里手”使其在安全文化传播工作中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拓展传播形式,丰富传播内容。新媒体时代,安全文化传播不能仅靠传统的“灌输”模式来进行安全文化传播。要使安全文化传播富有趣味和精神,就要顺应时代要求,运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形式,拓展安全文化的传播空间、延长传播时间。增强安全文化传播内容“趣味性”,以便于公众理解和接受的形式,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转码”为便于公众接受的形式。把握传播学规律,改变传统的说教、培训的模式,拉近传播者和受众的距离,以平等的姿态进行互动、对话、交流。

积极构建融媒体传播平台。通过施拉姆“传播路径选择公式”可以看出,受众在传播路径的选择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性。新媒体时代,必须准确掌握受众的需求,运用更有利于受众接受的学习模式来传播安全文化。在当前立体传播体系下,构建融媒体传播平台,调动更广泛人群的参与热情、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宣教工作中,对于安全文化的传播来说,极为重要。在安全文化传播中,需要积极精准策划、突出各类媒体融合互动,加强议程设置,优化调整传播平台,引入大数据、AI等新技术,拓展传播的宽度和深度,力求将安全文化以时代化、多样化、科技化地呈现出来。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