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开新境界

2021-04-10 09:59
中国生态文明 2021年1期
关键词:降碳碳达峰源头

过去讨论应对气候变化,一直是发展话题。二氧化碳减排融入生态环境保护,意味着发展与保护、保护与发展深度融合,标志着发展的绿色化程度越来越高,也标志着生态环境保护在发展全局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

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新阶段,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不仅表现为倒逼,而且体现为牵引。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将形成更大合力,倒逼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农业结构加快调整,实现改善环境质量从注重末端治理向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和治理有效传导,从而牵引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保护逐步从污染物治理和末端治理走向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和源头治理,与经济发展从粗放、高碳走向绿色、低碳的历程完全一致。发展的绿色化程度越高,对减污、降碳的要求就越高,带动力就越强;同时,减污、降碳对发展的牵引也就越强、越有力。

我国最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就已经进入了这样的绿色成分比较高的发展阶段。北上广深已经成为减污、降碳、发展协同进步的中国样板。

地处京津冀核心的北京, 2020年PM2.5年浓度实现“30+”,碳排放强度保持全国最好水平,较2015年下降22%以上。北京的主要经验,是PM2.5和臭氧污染治理相协同、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协同、本地治污和区域共治相协同。而这三个协同,又都与绿色发展高度协同。“十三五”期间,北京实现了本地电力生产清洁化、工业企业基本无燃煤、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全市煤炭消费量从2015年的1165万吨削减到2020年的173万吨,煤炭在能源消费中比重由13.7%下降为1.9%。北京的发展,越来越绿了。

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已经宣布比全国提前五年实现碳达峰。与这个时间表同时确定的,还有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与任务,就是通过碳达峰和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深圳是全国碳排放水平最低的特大城市,也是碳排放增长最缓慢的城市,每年只增长0.5%,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020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稳定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很早就把减污、降碳与绿色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了,谓之碳达峰、空气质量达标、经济高质量增长协同“三达”。深圳的碳排放达峰与空气质量达标协同治理的目标,与产业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完全一致的。深圳市人口增长和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驱动碳排放增长45.6%,但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效率提高发挥的显著效应,抑制了35.7%的碳排放增长,从而将碳排放年均增长率控制在了1.9%。

经济实力最强的是北上广深,空气质量改善和碳减排最好的还是北上广深,这就充分说明了减污降碳与绿色发展之间在高层次上的协同关系,也说明了减污降碳的倒逼与牵引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曾经在很长时期里,二氧化碳由于不是污染物而不能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性指标。其实,根本考量并不在其是否属于污染物,而在发展是否到了这个阶段。“十三五”把碳减排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体系,“十四五”又强调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正是依据发展所处阶段作出的战略决策。

猜你喜欢
降碳碳达峰源头
碳中和·碳达峰
通过节能诊断对钢管热浸镀锌企业节能降碳研究
节能降碳倡议书
节能降碳,绿色发展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节能降碳 绿色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深化改革创新 强化源头治理
常回源头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