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机场辐射雾背景场特征及其典型个例分析

2021-04-12 09:29赵瑞达邹永成
科技与创新 2021年7期
关键词:本场双流环流

袁 艺,赵瑞达,邹永成

(民航西南空管局,四川 成都 610202)

1 引言

大雾是秋冬季影响民航机场航班正常起降的重要天气之一[1],在适宜的条件下,大雾能使主导能见度[2]迅速下降,低于航空器最低起降标准,造成航班大面积延误,对正在起降的航空器可造成复飞、返航、备降甚至事故,极大地影响民航秋冬运行效率,因此,民航气象部门对大雾天气的研究尤为重要。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针对中国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形成机制以及维持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3-5],为低能见度天气预测预警业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位于 N30°34.7´,E103°56.8´,地处四川盆地西部水网地带,累年年平均能见度为5 821 m,能见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4],在秋冬季最易产生辐射雾天气。针对双流机场大雾天气的研究多是个例分析研究[5-6],对辐射雾背景场分析缺少总结,不利于指导双流机场的低能见度预测预警业务,因此本文利用双流机场2012—2020 年期间出现的83 次辐射雾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分型,并就不同类型辐射雾进行了典型个例分析研究,该研究结果将可以为双流机场低能见度天气预报预警业务提供参考。

2 数据介绍

本文数据采用双流机场02 左跑道(即R02L,为双流机场的观测基准点)自动观测站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修正海平面气压、跑道视程(RVR)等常规数据;主导能见度采用双流机场例行观测报文中的人工观测数据。高空风场、云分量等参量采用的是空间分辨率为0.25°×0.25°的ERA5 再分析资料,该数据是第五代ECMWF 大气再分析全球气候数据,可提供每小时大气、陆地和海洋气候变量的估计值。

3 辐射雾背景场特征及其典型个例分析

本文根据2012—2020 年期间双流机场出现的83 次辐射雾低能见度天气过程进行环流分型,总结得到双流机场辐射雾的主要环流分型为高压型、偏西波动型、弱环流场型。2012—2020 年期间,双流机场出现高压型辐射雾次数最多,有58 次,占全部出现次数69.88%;弱环流场型次之,出现17次,占20.48%;偏西波动型最少,出现8 次,占9.64%。以下将依次对上述3 种类型进行分析并给出典型个例。

3.1 高压型

该型环流特点为500 hPa 高空槽东移过境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及四川西北部地区转为槽后西北气流控制,或青藏高原、青海及四川西北部为高压环流东移南压,本场为高压前部的偏西北气流影响;700 hPa 青海及四川西北部有小高压东移南下,本场为高压前部的西北气流影响或切变后部的偏北气流,850 hPa 盆地为小高压环流或者切变后部的偏东北气流形势。地面图上青藏高原东部及川西高原有24 正变压,本场处在高压环流或均压场,少数为弱的气压梯度场内。

以2017-11-01 大雾天气过程为例。2017-11-01T08:30双流机场出现大雾天气,图1 为此次大雾天气过程主导能见度及跑道视程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到此次大雾天气在10-30 基础能见度较差,均在4 000 m 以下。大雾过程中最低主导能见度为150 m,出现在11-01T09:00,主导能见度在10:30 恢复至1 000 m 以上,大雾持续时间较短(2 h 左右)。RVR 下降时间略早,在07:30 开始出现波动,最低175 m,出现在08:00。

图2 为2017-11-01T08:00 各高度风场及云分量的实况图。10-30T20:00 成都地区位于高空槽前西南气流,云贵地区以及重庆地区高空风速较大,至11-01T08:00 时高空槽已东移过本场,本场转为槽后西北气流;700 hPa 本场位于切变后部,受偏北气流控制;850 hPa 为辐合后部东北气流。双流机场各个高度层的云分量都较小,仅在高原一带云量较多,本场处于碧空状态。从环流形势场上来看,此次天气过程是一次明显的高压型大雾天气过程。

图1 主导能见度及跑道视程变化情况

图2 2017-11-01T08:00 各高度风场及云分量实况图( 为双流机场所在位置)

图3 为双流机场2017-10-31T20:00—11-01T14:00 的风和云分量时间-高度剖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在夜间02:00 云层厚度开始减小,至07:00 转为碧空状态,与此次大雾天气过程开始时间基本一致。

图3 2017-10-31T20:00—11-01T14:00 双流机场风和云分量时间-高度剖面图

图4 为双流机场自动观测的温度及露点温度变化图。由于降水原因,前一日午后温度与露点温度就已经比较接近,湿度维持在95%以上,且温度变率较小,气温变化不明显,在大雾过程前以及过程中气温维持在13~14 ℃,湿度始终保持在高湿度,08:00 左右温度开始波动上升,11:30 左右湿度明显降低,空气变为不饱和。

图4 双流机场自动观测温度及露点温度变化图

图5 为双流机场自动观测修正海平面气压、风速时序图,从图5 可以看出,大雾过程前后以及过程中气压变率均较小,在1 021~1 023 hPa 之间变化,不利于风速变化。从风速的变化来看,大雾过程前一天午后至大雾过程结束期间,风速均较小,基本小于2 m/s。以上条件均有利于辐射雾的形成。

图5 双流机场自动观测修正海平面气压、风速时序图

3.2 偏西波动型

该型环流特点为500 hPa 偏西伴弱波动气流影响,本场的上游区域为青藏高原,无水汽源地,以干空气为主;700 hPa 青海及四川西北部有小高压东移南下,本场为高压前部的西北气流影响或切变后部的偏北气流;850 hPa 盆地为小高压环流或者切变后部的偏东北气流形势;地面图中青藏高原东部及川西高原有24 正变压,地面本场处在高压环流或均压场,少数为弱的气压梯度场内。

以2016-11-11 大雾天气为例。11-11T01:14 双流机场本场开始出现大雾天气。图6 为主导能见度及跑道视程变化情况图,由图可得此次大雾天气过程前,基础能见度较好,11-10 午后最高能见度6 000 m,22:00 能见度开始下降,最低能见度200 m,出现在04:00—04:30 间,在06:00—07:00 之间能见度短时上升至1 100 m,后续08:30 下降至300 m,至11:00 能见度上升至1 000 m 以上,此次大雾天气过程结束。RVR 波动时间落后于能见度下降时间,于01:00 开始下降,大雾过程期间始终稳定保持在500 m 以下,转好时间与能见度转好时间一致。在此次大雾天气过程前,本场前期有降水,提供了良好的湿度条件。

图6 主导能见度及跑道视程变化情况

图7 为2016-11-12T08:00 各高度风场及云分量的实况形势图。由实况形势来看,500 hPa 西南大部均受偏西波动气流影响;700 hPa 本场为弱高压后部的偏南气流,本场在该层位于云区的边缘位置;850 hPa 为切变后部的一个偏东到东北气流控制,其中500 hPa 与850 hPa 本场都是无云的。

图7 2016-11-11T08:00 各高度风场及云分量实况形势图( 为双流机场所在位置)

图8为 2016-11-10T12:00—11-11T14:00 双流机场风和云分量时间-高度剖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2016-11-11夜间本场上空的云量较少,在0.6 左右,且云层厚度持续减小,在凌晨02:00 左右,云量也开始有明显减少,至05:00,本场上空云层完全拉开,为碧空状态,更有利于辐射降温。

图9 为双流机场自动观测温度及露点温度变化图,由图9 可知,双流机场本场温度11-11 午后开始逐渐降低,露点温度呈波动变化,总体湿度呈上升趋势,在01:45 湿度达到饱和,即大雾开始出现时间。受晴空辐射降温影响,温度与露点温度持续下降,05:00—09:00 期间稳定维持在8 ℃左右,在此期间主导能见度达到最低。09:00 后温度与露点温度开始上升,12:30 空气饱和状态结束,晚于大雾结束时间。

图8 2016-11-10T12:00—11-11T14:00 双流机场风和云分量时间-高度剖面图

图9 双流机场自动观测温度及露点温度变化图

图10 为双流机场自动观测修正海平面气压以及风速时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在大雾出现时段内,修正海平面气压的变化率很小,同时风速均低于2 m/s,均有利于辐射雾的形成与维持。

图10 双流机场自动观测修正海平面气压、风速时序图

3.3 弱环流场型

这一类主要体现在低层到高层空气湿度较小,大气层结较稳定,天空为多云或少云,夜间形成辐射逆温,弱的不稳定层结中,以及地面层有一定湍流扰动,有利于雾向上发展。

以2017-01-05 大雾过程为例。图11 为当日主导能见度及跑道视程变化情况图,由该图可知,此次大雾天气过程前,双流机场本场基础能见度较差,01-04 午后主导能见度最高为1 700 m,17:30 主导能见度开始出现波动,至01-05T 05:30 开始波动下降,08:00 主导能见度低于1 000 m,11:00 主导能见度下降至最低100 m,后续开始逐渐波动上升,至13:30 主导能见度恢复至1 000 m 以上。RVR 自01-05T01:00 开始波动下降,最低RVR 为100 m,出现在10:00,后续开始波动上升,于13:30 上升至1 000 m。此次大雾天气持续约5 h 30 min 左右。

图11 主导能见度及跑道视程变化情况

图12 为2017-01-05T08:00 各高度风场及云分量的实况形势图,从图中可知500 hPa 西南地区大部受西南气流控制,成都地区受偏西弱波动气流影响;700 hPa 成都为高压后部的偏南气流控制;850 hPa 为切变过境后的偏北气流控制,三层来看云分量都是小于0.2 的,整体天空状况较好;地面为均压场控制。

图12 2017-01-05T08:00 各高度风场及云分量的实况形势图( 为双流机场所在位置)

图13为 2017-01-04T12:00—01-05T14:00 双流机场风和云分量时间-高度剖面图,由图13 可知,01-04 夜间双流机场云层较薄,且云量一直处于减少状态,在07:30 左右天空完全拉开,有利于加速空气辐射冷却降温,实况证明,在碧空后半个小时内,双流机场开始出现大雾天气。

图13 2017-01-04T12:00—01-05T14:00 双流机场风和云分量时间-高度剖面图

图14 为双流机场自动观测温度及露点温度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雾天气从01-04T15:00 后温度开始波动下降,在01-05T08:30 达到最低温度4 ℃,后续温度开始逐渐上升。露点温度前期维持在8 ℃左右,在04:30 后开始下降。湿度在01-04 午后即开始逐渐上升,至06:30 湿度达到100%,空气达到饱和,并一直维持至12:30,后续湿度开始快速下降,空气变为不饱和,有利于大雾消散。

图14 双流机场自动观测温度及露点温度变化图

图15 为双流机场自动观测修正海平面气压、风速时序图,由图15 可知,在大雾过程前期,修正海平面气压呈上升趋势,自1 017.87 hPa 上升至1 019.11 hPa,在大雾过程后期,修正海平面气压开始快速降低,有利于大雾消散。而风速在整个大雾天气过程前期以及期间都维持在一个较小的状态,均低于2 m/s,对于辐射物的形成和维持是有利的。

4 小结

双流机场辐射雾典型的环流背景可分为3 类:高压型、偏西波动型以及弱环流场型,其中高压型辐射雾出现次数最多,弱环流场型次之,偏西波动型最少。3 种典型辐射雾个例,都是出现在微风、近地层湿度大环境中,天空状况在入夜后转为碧空状态。通过对辐射雾环流背景进行分型,可以给双流机场低能见度天气预报预警业务提供参考,提高预报准确率。

图15 双流机场自动观测修正海平面气压、风速时序图

猜你喜欢
本场双流环流
国内首条双流制市域(郊)铁路开通运营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迎春小学
双流区总工会培训提升工匠技能
内环流控温技术应用实践与发展前景
种子醒了
得分王
积分榜
谜底大揭秘
变压器并联运行在旁路带电作业中的应用